别再上当了!继“飞利普”后,这5个品牌也开始卖吊牌了

破茧成蝶展宏图 2024-11-29 15:22:45

文 | 沧海阅铭

编辑 | 沧海阅铭

-<前言>-

你以为你买的是“名牌”,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越来越多的经典牌子,早已经悄然换“芯”了。

在“飞利浦”之后,这几种老牌产品,也都把牌子卖出去了,快来看看,你有没有中招吧!

-<什么叫卖吊牌>-

所谓“卖吊牌”,其实是一种品牌授权行为。

简单来说,就是品牌方将自己的商标授权给其他厂商使用,厂商则支付一定的费用,随后就可以在自己生产的产品上打上品牌的名号。

这种操作本身并不违法,但问题的关键在于,这些厂商能不能保持品牌原有的质量。

消费者购买商品时,大多数会因为品牌的名气而放心下单,但贴牌商品的质量却参差不齐。

尤其是在电商平台,打着“旗舰店”“官方正品”招牌的商家不胜枚举,实际上却可能只是挂着大品牌名号的小作坊产品。

品牌方只提供吊牌,而真正的生产和品控完全交由授权方负责。

为什么品牌方愿意“卖吊牌”?答案很简单,赚钱!

这种模式能让品牌方在不参与生产的情况下躺赚授权费用。

南极人一年靠吊牌授权就赚了超过12亿元,比生产产品本身的利润高得多。

授权厂商也能通过品牌效应抬高售价,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

但问题来了,授权厂商的质量参差不齐,直接导致了品牌形象的崩塌。

很多人买了贴牌商品后发现质量大不如前,于是对品牌逐渐失去了信任。

很多消费者表示,自己根本不知道这些“官方店铺”中的产品是否真正出自品牌原厂。

他们可能花了大价钱,却买到质量远不如预期的商品。

今天,我们就看看那些已经“卖吊牌”的品牌吧!

-<电器品牌>-

飞利浦,这个曾经家喻户晓的国际家电巨头,以其在家电、医疗器械等领域的创新而闻名。

然而近年来,由于市场竞争加剧以及自身战略调整,飞利浦逐渐退出了传统家电业务,将大量家电品类通过品牌授权的方式交由其他厂商生产。

之前的他们,从灯泡到剃须刀,再到小家电等产品,质量和技术都是行业标杆。

但从2000年开始,随着东亚家电企业的崛起,飞利浦开始面临巨大的市场压力。

特别是日本、韩国和中国品牌以更高的性价比和技术竞争力迅速占领市场,飞利浦逐渐失去了优势。

为应对挑战,飞利浦开始剥离家电业务,转向医疗健康领域,并采取“品牌授权”模式维持家电领域的市场存在。

目前,飞利浦的授权业务覆盖了小家电、音视频设备、电视等多个品类。

这些授权产品在市场上依然以飞利浦品牌销售,但实际上已完全脱离飞利浦的原厂生产链。

由于授权产品的质量监管缺失或标准不统一,市场上贴有飞利浦标志的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甚至多次被曝出质量不合格。

同样面对这样问题的品牌,还有我们的国产品牌荣事达。

它曾是国产家电领域的骄傲,尤其是在洗衣机、热水器等领域,产品一度占据市场主导地位。

然而随着市场竞争加剧和品牌战略调整,荣事达也逐渐走上了品牌授权的道路。

荣事达自2000年后开始频繁进行商标授权,产品线也逐步扩展到小家电、太阳能设备、冰箱等多个领域。

品牌授权成为荣事达的主要经营模式,其自有生产的产品比例已降至16.49%,其余产品则完全依赖授权厂商的代工生产。

这种经营模式虽然让荣事达快速覆盖了更多品类,但也为品牌带来了不少问题。

20年某次市场抽检中,荣事达品牌的某些冷藏柜和电暖毯因质量不达标被曝光,这让消费者对其品牌信任度大打折扣。

同一类型的产品可能因授权厂商不同,价格差异巨大,甚至出现低价劣质品扰乱市场秩序的现象。

消费者很难分辨荣事达产品的真正来源,使得荣事达的品牌定位越来越模糊,从一个经典的国产品牌沦为“随处可见的贴牌商标”。

在服装行业中,也有这样的老牌将授权卖出,看看你有没有中招吧!

-<服装品牌>-

浪莎曾是丝袜行业的领导品牌,凭借着“高质量、低价格”的定位在市场上广受欢迎。

无论是产品本身的设计还是舒适度,浪莎都曾是消费者的首选。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浪莎逐渐走向了一条“品牌授权”的道路,不再专注于自产产品,而是将品牌授权给其他厂家进行生产和销售。

在贴牌销售的巅峰时期,浪莎品牌的授权范围已覆盖丝袜、内衣、家居服等多个品类,授权厂商数量众多,贴牌产品占其整体销量的83%以上。

贴牌厂商在生产过程中追求低成本,往往忽略了产品的质量控制,消费者购买到的商品可能与品牌最初的高质量标准相差甚远。

有消费者反映一些浪莎贴牌丝袜的耐用性和舒适性远不及浪莎原厂产品,甚至在短时间内出现破损。

原本定位为高性价比的经典品牌,浪莎在贴牌产品充斥市场后逐渐沦为“大众化”品牌。

这样的问题,同样在花花公子这个牌子身上出现了。

花花公子在全球范围内曾是高端男士服装和生活方式的象征,其标志性的兔头logo一度被视为身份和品位的象征。

90年代,花花公子就通过商标授权进入中国市场。

与全球其他地区不同,中国的花花公子服饰并非由品牌总部直接生产,而是由授权厂商负责,还有一些根本就是“盗版”的假洋牌。

在贴牌模式的推动下,花花公子品牌的授权范围覆盖了服装、鞋帽、床上用品、香包等多个领域,甚至包括日常生活用品。

花花公子品牌的某些床上用品和防晒服饰就曾被曝出存在安全隐患。

早期,花花公子凭借其国际背景和高端形象吸引了众多消费者。

但随着授权产品的泛滥和质量问题的频发,消费者开始认识到中国市场上的花花公子与国外的品牌并非一回事。

原本以高端定位为卖点的品牌,因授权产品的低质量和低价销售,被消费者视为“挂羊头卖狗肉”的代表。

在一些电商平台上,花花公子产品的售价甚至低至几百元,失去了品牌高端形象。

在酒水行业中,也有着同样的问题出现……

-<酒水品牌>-

西凤酒,作为中国“四大名酒”之一,以其独特的凤香型风味和悠久的酿造历史而闻名。

过去,西凤酒在高端白酒市场占据重要地位,拥有广泛的消费者基础。

然而,近年来,随着市场竞争加剧,西凤酒也开始了品牌授权,导致其品牌价值和市场形象遭遇严峻挑战。

在品牌授权的高峰时期,西凤酒通过贴牌的方式,将品牌商标授权给多家酒厂和经销商。

这些贴牌厂商大多是中小型酒厂,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参差不齐。

市场上贴有西凤酒商标的产品价格差异巨大,从几十元到上千元不等,导致消费者难以判断产品质量,品牌形象因此受到严重冲击。

贴牌酒厂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降低生产成本,使用劣质原料,甚至违反酿造规范。

这导致消费者购买到的西凤酒产品与其传统的高品质定位大相径庭,逐渐引发市场不满。

由于不同经销商和贴牌厂商独立定价,西凤酒的市场价格体系失去了统一性。

高端市场逐渐被稀释,中低端产品泛滥,使得品牌在高端白酒市场的竞争力显著下降。

这种现象不仅削弱了西凤酒的市场地位,还影响了其在资本市场的表现,连续四次IPO未果,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

面对贴牌模式带来的问题,西凤酒近年来试图进行整改。

21年,西凤酒宣布取缔四川OEM贴牌生产线,关闭部分不符合质量标准的小酒厂。

然而,贴牌模式积累的问题已非一朝一夕能够解决。

市场上仍有大量质量参差不齐的西凤酒贴牌产品流通,继续拖累着西凤酒的整体形象。

杜康酒,同样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白酒品牌,其“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的文化价值在中国家喻户晓。

然而,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杜康酒也尝试通过贴牌销售扩大市场份额。

这一策略虽然短期内增加了品牌曝光率,但对杜康酒的品牌形象和市场地位却产生了消极影响。

杜康酒的贴牌模式主要体现在“白水杜康”和“洛阳杜康”两个品牌的分化上。

白水杜康作为杜康酒的主要品牌,授权了多个酒厂进行贴牌生产,这些酒厂的生产标准和技术水平参差不齐。

一些低端贴牌产品的口感和品质与正宗杜康酒相去甚远,导致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度下降。

洛阳杜康则通过授权模式进一步扩展了市场覆盖范围,但也出现了类似问题。

同一品牌的产品在市场上出现了不同档次和价格,这种不一致的价格定位让消费者难以判断产品的真实价值,也进一步削弱了杜康酒的品牌形象。

白水杜康于22年宣布停止浓香型贴牌产品的线上授权,试图通过缩减授权范围来提升产品质量。

然而,这一整改措施的实际效果仍需时间验证,贴牌模式带来的市场混乱和消费者不信任感并未完全消除。

-<结语>-

贴牌销售虽然可以迅速扩大品牌影响力,但缺乏质量监管和统一管理的贴牌模式,最终可能导致品牌价值的严重稀释。

大家在购买这些品牌的产品时,应更加谨慎,关注生产商信息和产品标识,避免被低质量的贴牌产品所欺骗。

信息来源:新黄河——被贴牌生意反噬,西凤酒遭舆论“围攻”,司马南:放开西凤,冲我来

新浪财经——抽检不合格屡被通报,飞利浦不再是“高档进口”?

界面新闻——花花公子想在兔年重振中国市场,可兔头商标早就被滥授权搞坏了

新京报——荣事达等2批次按摩器具不合格,这类产品应如何选购?

第一财经——“卖吊牌”的南极电商们,这到底是不是一门好生意?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