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招重返,曾带动房价上涨,如今能救起楼市吗?

每日房说 2023-11-01 11:45:57

这一天终于还是来了,楼市这次连遮羞布也不要了。

房票制度开始在一线发力:近期广州发布了城市更新的两项规划,提出至2035年累计推进城市更新约300平方公里(含城中村改造155平方公里),通过微改造、混合改造、全面改造多种方式,推动低效存量土地的盘活再利用。

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是探索房票安置政策机制,拓宽城中村改造资金支持渠道等策略,破解城中村改造难题,提升改造效率。

至此,广州成为首个推房票制度的一线城市。

作为全国“唯四”的一线城市之一,广州此举,传递了一个非常清晰的信号:既然你们还不够信心,那我只能上“绝招”了,一步到位掏出底牌,行不行在此一举。

按照历史规律,房票安置等同于棚改货币化,就是地方将原先不适宜居住的城市房屋拆除后,用货币或房票形式对房屋产权人进行补偿,居民可以拿着补偿款根据自身的需求和喜好购买新的住房。

一定程度上是好事,同时也存在很大争议。很多人认为,棚改货币化增加了房地产的购房需求,进而会推动房价上升,给城市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此一时彼一时,在高房价的当下,作为承载着很多基础劳动者和大学生居住的地方,城中村必然要保留住天然的廉租属性,肯定不会全盘拆除,一来资金投入非常大,再者也不利于自身城市发展。

广东规划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李宇嘉认为,城中村改造会提供多种安置形式供拆迁户选择,但不是强制每个项目都要实施房票安置。

事实上,自国家宣布超大、特大城市城中村改造“稳步推进”以来,关于城中村改造的优势已有很多解释,大家随便翻翻就能找到,在此不再赘述。总之,文件说得很明白,城中村改造是改善民生、扩大内需、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

接下来,房说君想聊聊两个关于城中村改造,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的事,这两个问题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未来房地产的发展走势,大家有必要了解一下。

第一,如何影响房价?

在文件发布之初,就被市场视作棚改货币化的重启,而上一轮楼市上行周期正是借了这一东风,所以很多人理所当然认为房价将迎来一波刺激。

城中村改造和棚改看似很像,实则大有不同,对房价的影响更是可以忽略不计,这里从两方面进行理解:一方面货币棚改之所以能推动房价上涨,主要是全盘大拆大建,回收土地,减少了房屋数量,把钱给棚改户买房,以此增加了需求。

但城中村改造不同,由于是在超大、特大城市间实现,这里的房子通常是一栋栋的,很多是一栋一个业主,甚至几栋对应一个业主,由于业主数量和棚改不可相比,因此需求增加有限。再加上这些村子在中心城区,周边配套不错,假设达到拆除重建标准,反而有利于房价的稳定。

说穿了,现下除了少数城市的住房供小于求外,大多数城市包括二线在内的城市住房均供大于求,短期内这种局面改变不了。

第二,普通人如何在城市居住?

对房价影响虽小,但对于这些超大特大城市的经济和就业则构成利好。

城中村是历史形成的,往往在城市较核心的位置。由于人口密度大,居住环境差,往往吸引了中低收入人群和年轻人租住。这就决定了无论采取哪种方式改造城中村,哪怕最保守的改造提升模式,都可以创造不少价值:对内是提升居住环境,对外会滋润房地产和建筑上下游行业,招揽和吸引更多的资源涌入。

同样,这个问题也是你不知道,且还疑惑的,因为在资金投入下,城中村面貌更新,成本增加了,租金自然会由租客买单。那样的话,对普通人的情绪影响是非常大的,如果还没买房,也不打算接盘高房价,怕是要考虑后路了。

房子会不会继续平价出租?说实话,我不知道。但如果改造后这部分房屋供给减少、租金上涨,那就违背了改造初衷。

不过,从这两天热议的14号文来看,有一个事实是非常清楚了:继续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

但即便知道这个“事实”用处也不大,全国千城千面,各有不同,尤其是一二线城市,房子本质上也不缺,但结构性供小于求的问题,确实是客观存在。

这也是房说君一再强调的,土地是地方手里最大的资产,未来随着人口增长转缓,头部城市依旧是人口涌入的热门区域,核心区域的优质房产甚至可能继续稳步升值。

出于市场化原则,中心区域的优质土地肯定要拿来建商品房,而保障房本身价值就很低,又不盈利,只能拿一些偏远郊区的土地来建设。对于买不起、租不起的人群,要么每天承受两小时以上通勤,要么退居到小城市。

房说君有话说,不仅仅房市时过境迁,大环境都今非昔比,以前拆迁给钱那是绰绰有余,现在大家都缺钱,“房票”可能就是“房票”。如果对城中村改造预期过高,恐怕就要让你失望了。如今当务之急是在改善民生、增加内需的同时,增加就业,让利于民,只有大家的钱包都鼓起来了,消费买房投资才说得通。

本文所用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文章为“每日房说”原创,严禁转载抄袭,发现必深究。(撰文:风风)

0 阅读: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