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讯!12月2日晚上10点,艾司氯胺酮鼻腔喷雾剂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开出浙江首方,临床使用效果符合预期!抑郁症的治疗打破传统,带来新的突破!接受治疗的患者为40多岁女性,已有10多年病史,期间用过多种口服抗抑郁药,但是疗效不持久,曾想过轻生、写过遗书等重度抑郁症的患者等。此次接受治疗时反应良好,据报道用药后24小时,患者反应脑子清楚多了。
据调查统计,我国抑郁症患者目前超过9500万,也就是说14个人中会有1个抑郁症患者。全球超3亿的抑郁症患者,此类人群深受抑郁症困扰,情感低落、思维迟缓、以及言语动作减少,迟缓为典型症状,严重影响了患者正常的生活和工作,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严重负担。症状严重的患者甚至会有轻生的念头,约有15%的抑郁症患者死于自杀。
目前临床常用的治疗抑郁症的药物均为口服的药物,三环类抗抑郁药(阿米替林、多虑平、氯丙咪嗪)、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氟西汀、帕罗西汀、舍曲林、氟伏沙明、西酞普兰、艾司西酞普兰)等;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文拉法辛、度洛西汀)及重症使用的NaSSA类药物(米氮平)等,此类药物口服吸收后,起效时间长通常需要4周左右,快一点的也需要2周的时间左右。这对于发作时的患者来说,病情难以在短时间内控制好。因此,在临床的应用上缺少的是起效快的药物。
根据艾司氯胺酮鼻腔喷雾剂的说明书和使用介绍,当这种鼻腔喷雾剂与口服抗抑郁药联合治疗时,起效时间在几个小时到2天之间。有国外研究显示,首次给药4小时就可观察到其对抑郁症的改善。艾司氯胺酮鼻腔喷雾剂的成功上市,填补了临床的空白,艾司氯胺酮鼻腔喷雾剂联合口服抗抑郁药同时作用,将会给抑郁症的治疗带来了新的突破。
艾司氯胺酮鼻腔喷雾剂是什么药,为什么会起效快?今天给大家科普一下这个药物。
一、什么是艾司氯胺酮鼻腔喷雾剂
艾司氯胺酮鼻腔喷雾剂是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在去年的4月份获得国家上市批准,商品名为速开朗。但是在这之前该药已在美国、欧洲国家加拿大等国获批上市。该药获批适应症为与口服抗抑郁症药联合使用,用于治疗成人难治性抑郁症及伴剂型自杀意念或行为的成人重性抑郁障碍。
二、为什么起效快?
作为新型抗抑郁药,艾司氯胺酮鼻腔喷雾剂,采用鼻腔喷雾给药,快速起效,与口服抗抑郁药联合治疗时,起效时间在几个小时到2天之间,对抑郁症状的改善在首次给药后4小时即可观察到。
传统的口服抗抑郁药作用机制是针对5羟色胺和去甲肾素系统,而艾司氯胺酮鼻腔喷雾剂则是针对谷氨酸神经递质系统,通过阻断天冬氨酸(NMDA)受体,帮助修复大脑细胞的神经递质传统。耶鲁大学研究实验室的研究表明,氯胺酮会引发谷氨酸的产生,在一系列复杂的连锁反应中促使大脑形成新的神经递质,使大脑更具适应性,并使患者有机会产生更积极的思想和行为。引用主任医生谭忠林教授的解释,大脑中有两个区域,一个叫”奖赏中心”,负责管理愉悦、快乐等感受,另一个区域叫缰核也叫“反奖赏中心”,这两个区域门对门“对着干”。当氯胺酮进入人体后,阻断缰核神经元的谷氨酸受体,抑制缰核神经元放电,使得奖赏中心的神经元受体抑制减少,使得患者快乐愉悦等情绪重获新生。
艾司氯胺酮鼻腔喷雾剂是鼻腔用药,鼻腔内有丰富的血管黏膜,吸收是比较快。有相关临床试验数据显示,使用盐酸艾司氯胺酮鼻喷雾剂的抑郁症患者,其症状在较短时间内得到了显著改善,如情绪低落、失去兴趣、睡眠障碍等方面都有了积极的变化。
三、疗效如何?
艾司氯胺酮鼻腔喷雾剂的上市成功,在于它两项关键的全球临床Ⅲ期研究。这两项研究均招募了有抑郁症患者,患者以1:1分为安慰组和治疗组,治疗结束后,两项试验的治疗组分别有41%和43%的患者达到了抑郁的临床缓解,均高于安慰组。其中一项研究的患者为严重的重度抑郁症患者,有自杀倾向,需要到精神病院治疗的患者。
艾司氯胺酮鼻腔喷雾剂的临床试验疗效得到确认,但是目前还是刚上市,大规模的使用数据是没有的,还没有足够多的研究数据确定艾司氯胺酮鼻腔喷雾剂能较少患者自杀有效。所以在治疗抑郁症的时候还不能单靠艾司氯胺酮鼻腔喷雾剂,目前被批准的适应症为联合口服抑郁药用于成人抑郁症的治疗。
艾司氯胺酮鼻腔喷雾剂联合口服药物治疗抑郁症,这两种药物作用 机制不同,联合使用时能增强治疗效果,同时加快了药物的起效时间,在治疗方案上优于单一的口服药物。
四、安全性如何?
然而,如同许多药物一样,盐酸艾司氯胺酮鼻喷雾剂也并非完美无缺。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比如头晕、嗜睡、血压升高等。但通过严格的用药指导和监测,这些不良反应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控制和管理的。目前司氯胺酮鼻腔喷雾剂按照国家一类精神药品管理,使用上仅限制在医疗机构内,并且在医务人员的直接监督下给药,在给药期间需监测患者病情的变化情况。
据统计目前全球有超过3亿的人被抑郁症“困”住,成为全球疾病负担排名第一的疾病。盐酸艾司氯胺酮鼻喷雾剂的出现,不仅丰富了医疗手段,也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成为抗抑郁领域的突破性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