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用远程导弹袭击乌克兰第聂伯罗之后,余波未平。人们纷纷猜测俄罗斯使用的是RS26导弹,而实际上用的是新型“楱树”中程高超音速导弹。但c这一款导弹却走进了全世界的视野。仔细分析,俄罗斯的RS26导弹确实相当的不简单。
传统上,对于弹道导弹的射程分类有着比较明确的界限。大于5500公里的为洲际导弹,小于1000公里为近程导弹,1000至3000公里为中程导弹,3000至5500公里为中远程导弹。RS26是“亚尔斯”洲际导弹即RS24的缩小版,射程大约是6000公里。按理说已经算作洲际导弹了,但美国当年为了把它塞进中导条约里,强迫俄罗斯销毁,坚持把RS24列入中远程导弹的范畴。造成了如今表述上的混乱。
导弹分类只是言词之争,RS26带来的战争冲击才是更重要的。
在末制导技术还没有充分发展起来的那些年代里,只有近程导弹才会装备常规弹头。因为那时候的导弹采用惯性制导,射程越远,陀螺仪积累的误差越大。近程导弹采用常规弹头,还能够对一些面积比较大的目标形成有效威胁。如果把它装在中远程导弹上,甚至洲际导弹上,落点就完全没有准头可言了,只有采用核弹头才能对目标区域实现有效的杀伤。
制导技术的进步,让中远程导弹使用常规弹头,也能够精确打击敌后目标。因此美国和俄罗斯纷纷开始考虑,能不能用中远程导弹和洲际导弹进行常规打击。第一个公开讨论有关话题的,不是中国也不是俄罗斯,而是美国。在10多年前,美国空军曾经公开表示,正在研究一种叫做通用气动飞行器的常规弹头,把它装在民兵三洲际弹道导弹上,远程打击伊斯兰国之类的恐怖组织,用极高的命中精度来摧毁点目标。但是在所谓反恐战场上,美国拥有绝对的空中优势,无人机的出现,又解决了24小时侦察监视的问题,可以有效地打击时间敏感目标,洲际导弹很贵,让它来执行常规打击任务不划算,于是这个想法就被放弃了。
但是,无论是中国还是俄罗斯,都不拥有美国那样的空中优势。即使在中国研制并且大量装备了歼20和空警500等型号之后,因为远海基地的缺乏,依然很难对美国的纵深目标构成威胁。再加上高超音速武器的实用化,采用常规弹道导弹来打击敌方纵深目标,就成了一种可行的选择。
目前在弹道导弹的研制和生产上,中俄两国还保持着旺盛的势头,欧洲的弹道导弹生产能力早已荒废。美国虽然还在努力研制下一代哨兵战略导弹,但无论科研水平还是生产规模,都无法与中国相提并论。这就意味着,中俄对于美国,拥有了一种强大的杀手锏武器。
事实上,早在2023年,美国军方就公开表示,要评估解放军使用常规洲际弹道导弹的可能性。这样一种武器,可以让解放军打击美国在全世界任何地方的战略目标,比如海空基地、指挥控制单位、政府部门,以及一些重要地标建筑,还不会引发核战争。比如说,一枚常规导弹轰倒了自由女神像,美国再丢脸,也不可能发射核导弹进行反击。
当然事情没有那么简单,中远程常规弹道导弹的使用,会带来另外一些复杂的问题。在长期的冷战对峙当中,美国建立起了完整的导弹预警卫星体制,在海湾战争当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经过升级换代,成为了今天的天基红外系统。这个系统基本上能够实时化发现中国、俄罗斯的每一次弹道导弹发射,判断飞行方向和预测落点,为美国的核反应机制服务。但是,如果中俄发射了常规的弹道导弹,导弹预警卫星是看不出来它携带的是什么弹头。美国只有等到弹头落地,才能知道自己是不是遭到了核攻击。这就对美国的核响应机制造成了重大的挑战。会不会导致美国人神经过敏,从而诱发核战争,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
如果为了避免核战争,中俄在使用之前向美国发出通报,那又失去了战争的突然性,会让导弹的威力打折扣。
另外,印度、韩国和日本都有开发中远程常规弹道导弹的潜力。特别是印度已经拥有了好几个远程和洲际弹道导弹型号,如果印度也把常规弹道导弹袭击作为一种对华军事手段,那也会给中国带来新的课题与挑战。
从军事技术的角度来说,中远程和洲际导弹的常规化会大大促进反导系统的发展。特别是上升段拦截和中段拦截,将成为反导作战的首选。因此俄罗斯这一枚导弹的发射,可能把人类军事斗争的方式推入了一个新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