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也能“收快递”了?11月15日,天舟八号准时发射,首次为中国空间站送上了远道而来的“快递”。神舟十九号航天员忙着收快递的同时,也迎来了一群新伙伴——飞虫,看到中国空间站进了飞虫,航天员竟毫不意外!
这些小虫子到底何方神圣?它们去中国空间站凑什么“热闹”?
天舟八号带上太空的“飞虫”
众所周知,宇航员在太空里的生活是非常惊险、艰难的,他们生活所需的水、食物等物资,都是循环利用系统的产物,不允许受到任何污染源的影响。
所以当中国空间站进了飞虫时,很多人疑惑经过层层消毒、杀菌、检测的空间站,怎么会进飞虫呢?
原来,这些飞虫是天舟八号专门从地球带上去的。11月15日,天舟八号终于在长征七号火箭的协助下,成功给神舟十九号航天员送上了太空物资。
其中有一个模块,名叫“空间站亚磁果蝇”实验模块。果蝇是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的小飞虫,它们体型小巧,体色以黄褐色为主,少数呈黑色状。
结果现在,被人类讨厌的小飞虫竟然上了“太空”,还成了航天员的研究对象。原来早在1947年,美国就已经把果蝇送上了太空做实验。
因为果蝇不仅生命周期短,繁殖速度也很快,一次性产下大量卵后,用不了几天时间就变成虫了。航天员完全不用担心缺少研究对象,还能省下不少的时间和精力,并成功研究多代果蝇的变化。
时至今日,果蝇依旧是科研团队进行太空环境对遗传影响实验研究的重点选择。
如今中国科研团队把果蝇送上太空,目的就是研究在微重力和亚磁的环境下,果蝇的分子机制、运动特性、生物节律变化。
果蝇虽然是一种很好养活的昆虫,但它一到太空也会面临重力失衡、空气变化等问题,怎么才能确保果蝇安安分分待在空间站被研究呢?
我国航天科研团队把果蝇送上太空前,为它们精心打造了一个实验模块——可控制温度、湿度,也可净化气体。
实验模块里还配备了2个高清相机,全天候拍摄果蝇在空间站的一切变化,达到实时记录的目的。
果蝇的生存也离不开氧气,所以科研团队在实验模块的观察窗口处设置了钢丝网,氧气就从钢丝网进入。在科研团队的精心安排下,果蝇这种小小的地球生物终于可以顺利开启它的“太空之旅”。
接下来就看神十九航天员,如何出色完成这项伟大、神圣的实验,为人类在太空的发展与生存,提供更多的可能。
天舟八号捎上了“月壤砖”
天舟八号送上的这波“太空快递”中,除了果蝇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细胞实验的开展也是重中之重。一个细胞组织实验模块有3个抽屉组件,航天员可一次性开展36个标准的细胞单元实验,更便于航天员在空间站的操作与研究。
此次神十九计划在太空逗留6个月,意味着元旦、春节、元宵等节日都要在太空上度过。所以中国航天局提前为太空出差的航天员送上了节日礼物,以表示家人、朋友、同胞对航天员的关心与爱戴。
当然,此次天舟八号还带了一个很重要的东西——月壤砖,未来月球建筑材料的候选之一。由中国科学家模拟月壤成分烧制而成的月壤砖,外表看似黑乎乎一块,可它绝对不是普通的砖头。
它的抗压强度是普通红砖、混凝土砖的三倍以上,此次上太空就为了完成“暴露实验”。在月球上盖房子,一直都是人类最想完成的挑战,可在航天技术尚未成熟的情况下,这项挑战显得十分严峻。
直到现在,中国航天技术一步步寻得突破与进步,航天员、科学家们也终于大胆向月球发起挑战。在昼夜温差变化无比强烈的月球上,要稳稳地盖上一座房子,从砖头开始就是一大难题。
经过科学家的刻苦研究,终于打造出了这一块月壤砖,可它上了月球还要经历力学、热学性能的变化,以及月球上的辐射影响。
建设月球科研站的计划已经提上日程了,所以此次月壤砖的“暴露实验”,随时影响着月球科研站的建设计划方案。
当“暴露实验”顺利完成后,第一块“月壤砖”应该在2025年底回到地球。届时,科研团队将从这块月壤砖身上获取更多有用的科研数据,月球科研站将指日可待了。
中国空间站的作用
还记得,中国刚刚宣布建设太空空间站时,几乎被很多国家嘲笑是在做“面子工程”?可明明自诩科研大国的美国,都早早跟俄罗斯联手创建了自己的空间站,中国为什么就不能拥有自己的“空间站”?
拥有专属的太空空间站,真的有那么重要吗?20年前,中国航天员杨利伟第一次上太空,只能乘坐空间狭小的载人卫星。
小小的载人卫星,不仅限制了航天员的肢体活动,也没有办法携带太多的物资和实验设备。而且载人卫星最多只能在太空停留1个月,完全不利于航天工作的开展。
但在中国载人卫星第一次上天之前,美国已经在俄罗斯承接的空间站技术支持下,打造了一个国际空间站。国际空间站建成后,不仅美国、俄罗斯大有受益,日本、欧洲、加拿大等国也都纷纷申请加入。
由此可见,空间站的建设对国家航天事业的发展有多重要。所谓的空间站,就是在太空中人工建造一个适合人类长时间居住的空间,为航天员的太空生活、工作保驾护航。
但美国、俄罗斯建造的国际空间站,并没有给中国加入的打算,所以中国的航天发展总是慢人一步。尽管中国的航天事业起步较晚,尽管国际空间站没有中国的份,中国也不会就此退缩和认输。
中国始终坚信:别人有的,中国也可以有;别人不想给的,中国就自己创造!从2003年中国完成第一次载人航天工程之后,中国就一直为打造“空间站”而努力。
2011年,由中国航天局自主设计、研发的天宫一号升空了,由它作为空间站的主体部分之一。2个月后,中国又把神舟八号送上了太空,与天宫一号实现对接,此时中国空间站已初见雏形了。
第二年神舟九号发射时,我国航天员已经能在太空拥有一个明确的落脚点,他们终于可以安安心心在太空中完成更多航天任务了。
从计划建设空间站到空间站顺利落成,中国整整耗费了近30年时间,投注了无数科研人员的心血。可到头来,却被许多西方国家的批评、质疑中国是“空间霸权”,
面对国外的误解、质疑,中国也无需浪费时间辩解、证明,只需用一次次成功的太空之旅,让全世界知道中国空间站的重要性。
况且,美国、俄罗斯联手打造的国际空间站,耗资高达千亿,加上每年10亿美元的额外物资费用,和维修、保养等多项费用,一年不知道得花多少钱呢。
中国空间站最终建设成本为80亿美元,一年维修成本大概是4.41亿美元左右,每年花的钱可比国际空间站少太多了。
国际空间也没有建立统一的参数,不同国家的航天员抵达空间站,还得去学习如何让各个舱室进行有效配合。不像中国的空间站,各个舱室都是同一个舱室,航天员抵达之后即可快速开展工作。
最重要的是,中国空间站是中国一步一个脚印建造而成的,每一个操作按钮都是以“中文”为主,目前只有中国的航天员才能驾驭得了。
其他国家的航天员,若想来中国空间站还得先学习一段时间中文才行,这才是中国空间站独树一帜的最大底气。
国际空间站没过几年就要退役了,未来西方国家的航天员又该如何进行航天工作呢?没了国际空间站,中国空间站是不是会成为其他国家眼中的香饽饽?
结语
月壤砖、果蝇,这些看似毫无联系的东西,居然都能成为航天员研究的对象,真的打开了普通人对航天科学的认知。
中国的航天目标也远不止于此,相信未来还会解锁更多令人惊喜的操作,我们只管擦亮双眼、好好期待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