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学生吐槽:从上学起,“中国”就占了历史课的九成的内容!

赤壁矶头怀古 2024-12-11 13:39:07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前 言

“从上学起“中国”就占了历史课的90%篇幅!”这是2018年越南学生洪敏汉的真实抱怨。

越南一个充满活力与矛盾的东南亚国家,其文化肌理中交织着本土传统与外来影响,尤以来自中国的文化印记最为深刻,可以说中国在越南历史上无处不在,那么中国为何会对越南的历史有如此大的影响力呢?

回顾历史

要理解越南学生心中的疑惑,就必须追溯越南与中国的历史渊源,早在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便将目光投向了南方广袤的百越之地。

越南南部作为百越的一部分,不可避免地卷入了这场历史的洪流,秦朝的铁骑踏破了百越的宁静,也为中原文化在越南的传播播下了种子。尽管秦朝迅速覆灭,但其在越南的军事行动,却开启了越南与中国长达千年的文化交融。

汉朝的建立进一步巩固了中原文化在越南的影响,汉武帝时期越南正式纳入中国版图,成为一个行政区域。

这一时期越南的政治、经济、文化都深深地融入了中国的体系,儒家思想作为中原文化的核心,开始渗透到越南社会的各个层面,为越南后续的文化发展奠定了基础。唐宋时期,越南文化更是迎来了一个繁荣时期。

唐诗宋词的优美意境,深深吸引了越南的文人墨客,他们不仅翻译、学习唐宋文学,更在创作中模仿唐诗的风格和技巧,科举制度、皇帝称谓等政治制度,也从中国传入越南,成为越南社会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越南的历史并非一帆风顺地融入中国,五代十国时期中原王朝陷入内乱,给了越南独立的机会。

安南地区的吴权抓住时机建立了吴朝,标志着越南正式脱离中国统治,宋朝建立后,曾试图收复越南,却以失败告终,此后越南虽以藩属国的身份与中国保持联系,但在政治上已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

元明清时期中国曾多次尝试重新控制越南,但都未能成功,而越南独立后,并没有完全切断与中国的文化联系,相反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文化早已深入越南社会的方方面面,成为其文化基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从节日庆典到饮食习惯,从文学艺术到社会伦理,无不体现着中国文化的深刻影响。然而,随着民族主义的兴起,越南开始反思与中国的历史关系,并试图通过“去中国化”来构建自身的文化认同,这种努力在越南社会引发了复杂的讨论和争议。

“去中国化”的浪潮

“去中国化”的浪潮在越南的各个领域都有所体现,在历史教育中越南政府刻意淡化或歪曲中国历史,将其描绘成侵略和压迫。

在社交媒体上年轻一代积极参与“去中国化”的讨论,避免提及与中国的历史联系,甚至对中国文化表达出排斥的情绪,然而这种“去中国化”的努力,却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越南与中国的历史联系过于紧密,难以彻底割裂,两国地理位置相近,文化交流频繁,长期的历史交融,使得中国文化已经深深嵌入越南的文化肌理。

试图完全抹去这段历史,无异于否定越南自身文化的一部分,其次“去中国化”也面临着来自越南社会内部的阻力。

许多越南人尤其是老一辈,对中国文化依然抱有敬意和认同,他们认为,中国文化是越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应该被简单地否定。

“去中国化”的困境,在越南年轻一代身上体现得尤为明,。他们一方面积极参与“去中国化”的讨论,试图摆脱中国文化的影响;另一方面却又无法抗拒中国流行文化的吸引力,中国的影视作品、网络文学、流行音乐等,在越南年轻人中广受欢迎,这种矛盾的心态,反映了越南在文化认同上的纠结与挣扎。

中国文化深深扎根

深入越南社会你会发现,尽管“去中国化”的呼声不断,但中国文化的印记依然随处可见,越南的春节,与中国春节的庆祝方式几乎完全相同,从团圆饭到拜年,从舞龙舞狮到放鞭炮,都充满了浓厚的中国年味。

越南的饮食习惯,也与中国南方,尤其是广东、广西一带非常相似,河粉、春卷等越南特色美食,都能找到中国菜的影子,二十四节气这个中国古代的农业历法,至今仍在越南的农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除了这些显而易见的文化元素外,中国文化对越南的深层影响,更体现在社会伦理、价值观念等方面,儒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对越南社会的影响根深蒂固。

祖先崇拜、孝道观念等,在越南社会依然被广泛尊崇,越南的传统服饰,也与汉服有着明显的相似之处。这些文化上的共性,是越南与中国千年文化交流的结晶,也是“去中国化”难以抹去的历史印记。

然而越南对中国文化的态度并非一成不变,在历史上越南曾多次反抗中国统治,争取民族独立。

这种反抗精神,也体现在越南的文化认同构建上,在近代随着民族主义的兴起,越南开始有意识地强调自身的文化特色,并试图与中国文化进行区分。

这种区分并非完全否定中国文化的影响,而是希望在承认历史联系的基础上,构建更加独立自主的文化认同。

这种复杂的文化认同,在越南的语言文字上也有所体现,越南语虽然属于南亚语系,但在历史上曾长期使用汉字。

直到近代,越南才创造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国语字,这种文字的转变,一方面是为了方便民众学习和使用,另一方面也带有“去中国化”的意味,然而即使在今天,越南语中依然保留着大量的汉越词,这些词汇是越南与中国文化交流的见证,也是“去中国化”难以彻底抹去的痕迹。

认清现实

越南政府在推行“去中国化”政策的同时,也意识到完全割断与中国文化的联系是不现实的。因此,越南政府采取了一种更加务实的策略,即在承认历史联系的基础上,选择性地吸收和借鉴中国文化,并将其融入到越南自身的文化体系中。

越南政府鼓励学习和研究中国古代的哲学、文学、艺术等,但同时又强调要批判地继承,避免盲目照搬。

这种选择性的文化吸收,在越南的教育体系中也有体现,越南的学校会教授中国古代的历史、文学、哲学等课程,但同时也会强调越南自身的文化传统和历史经验。

这种教育方式旨在让学生在了解中国文化的同时,也能树立起越南的民族认同感。

“去中国化”与文化融合,这两种看似矛盾的趋势,在越南社会并行不存,这并非是一种简单的矛盾,而是一种动态的平衡,越南在努力构建自身文化特色的同时,也无法完全摆脱中国文化的影响。

中国与越南是山水相连的邻邦,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源远流长,尽管在历史上两国之间曾有过摩擦和冲突,但文化上的联系却从未中断,这种联系超越了政治和意识形态的差异,成为连接两国人民的纽带。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各国之间的文化融合也成为一种趋势,越南与中国的文化关系,正是在这种大背景下不断演变和发展。

结语

越南与中国的文化联系,如同一条蜿蜒曲折的河流,经历了历史的冲刷和洗礼,最终汇入大海,这条河流既承载着两国人民的共同记忆,也孕育着未来的希望。

在新的时代如何让这条河流更加清澈、更加奔腾,需要两国人民的共同努力。

信源1.百度百科

1 阅读:262
评论列表
  • 2024-12-13 12:25

    还是把名字改回来,百越省,修高铁都能免费,南海争端也没了,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