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挖个大坑就会冒出鱼来?都没有放鱼,那些鱼都是从哪来的呢?

5楼的男人 2024-12-31 20:07:10

在很多地方,如果细心观察的话,就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在野外挖一个大坑,只要坑中蓄满了水后,时间长了,这个野外大坑就会有鱼儿冒出来,变成一个鱼塘。

那么,很多人就会非常好奇,这个野外的大坑也没有放鱼,为何会变成鱼塘,这些鱼儿都是从哪里来的呢?

野外挖的大坑,就是一个微型生态系统

当在野外挖了一个大坑后,在我们眼中,这就是一个大坑,如果不仔细观察的话,在短时间内,甚至看不到鱼塘的变化。

实际上,自从这个大坑被挖成后,就为一个微型生态系统提供了基础。

首先,大多数的水源中,都富含各种藻类,这些藻类不衣服任何基础,只要在水中就能自由生长,它们的存在,是这个微型生态提供第一批“原住民”。

这些藻类,仅仅依靠太阳光的光合作用,不需要太多的营养成分,就可以快速繁殖生长,在这些植物死后,就会沉入水底,变成了有机物质的肥料,为后续生命提供了基础。

便随着有机物质的出现,大量的微生物也会出现在这个微型生态系统中,一些以藻类和微生物为食的浮游生物,在有充裕食物的情况下,也逐渐诞生出来了。

这些生物构成了大水坑的天然生产力,也就是为诞生鱼类创造了基础条件,它们不仅是鱼类的食物来源,也是池塘微型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键部分。

从这里开始,这个微型生态系统就已经构建完成了,最初由藻类通过光合作用和分解,将太阳能转化成为生物能,为微生物和浮游生物提供能量。

而一些小型的生物又成为更高级生物的食物,形成了一个复杂的生态链,在这个生态链中,每个生物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维护着整条生态链的平衡。

而这种平衡就为诞生鱼类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当然,鱼类不可能与藻类和微生物一样,是大坑的“原始居民”,它们也不可能凭空出现,其想要出现在这个大坑中,还需要一些运气和机遇。这就涉及到鱼从哪里来的问题了。

新池塘的鱼从哪里来的?

首先,可以肯定的一点,那就是鱼并非凭空出现的,而想要这个新池塘诞生鱼的关键,就是“鱼卵”,也只有鱼卵才能孵化出鱼儿。

民间有句俗语:“千年鱼仔,万年草籽”。虽然没有描述的这么夸张,但是从这句话中,也可以看出鱼仔顽强的生命力。

有研究表明,鱼卵可以在恶劣的环境中存活下来,即便被一些水禽吞食后,一些鱼卵仍然能够存活,并且成功孵化出来。

曾有科学家做过实验,那就是向一些水禽投喂鱼卵,并在不同的时间收集水禽的排泄物,经过对比发现,这些在不同时间被排泄的鱼卵,许多并未消化,并且数量很大的鱼卵中胚胎仍然存活,也就是说只要条件合适,这些鱼卵就可以孵化出鱼儿。

这里,就为新鱼塘诞生鱼儿,出现了第一个媒介,当一些水禽,特别是那些迁徙的水禽,在其他地方吞食了含有鱼卵的鱼后,经过消化,一些鱼卵仍然具有生命力。

当这些水禽到达新池塘后,这些鱼卵就会随着其排泄物被排入水中,这些具有顽强生命力的鱼卵,在合适的环境中被孵化出来,成为新池塘的“新居民”。

实际上,除了这些水禽外,还有青蛙和水牛等动物,也会成为携带鱼卵的媒介,当水牛等动物在其他水塘活动的时候,身体有可能就沾染了鱼卵,这些鱼卵在脱离水面后,可以存活很长时间。

当其被水牛等动物带到新池塘后,就从水牛等身体上脱落下来,进入到新池塘之中,随后被孵化出来,成为池塘的新居民。

除了动物携带鱼卵外,一些自然力量也可能把鱼卵带到新池塘中 。一些鱼类喜欢把鱼卵诞生在池塘周边的水草中,随着天气干旱,水草逐渐露出水面干枯。

在风力的作用下,这些干枯的水草就被吹动起来,在风力的作用下,这些沾染了鱼卵的水草就有可能掉落在新池塘中,为新池塘诞生鱼类贡献出一部分力量。

除了风力外,一些鱼卵也可能随着水流,流入新的池塘中,每年雨水充沛的时候,一些池塘的鱼卵会随着溢水四处流窜,也有可能流入新池塘中,最终让新池塘诞生出鱼类。

结语:

从上面可以看出,野外挖的大坑想要诞生鱼儿出来,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个就是这个新挖的大坑形成一个微型生态系统,这点非常重要,其为鱼儿提供了充裕的食物来源。

在生态系统形成后,还需要借用外力,把“鱼卵”从一个地方搬运到新池塘中来,鱼卵在孵化后,借用新池塘的生态系统,让鱼儿慢慢成长起来。

但是这一切,都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需要漫长的时间积累,这也是为何一个新挖的大坑,想要诞生出鱼儿,需要数年,或者数十年时间,因为这里面带有一些偶然性。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