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靴城情怀》收到了一位“老保定”的稿件,她80多岁了,但身体好、脑子好,当年她在同仁初中一年级以后就离开保定了,现在常常怀旧,对天华市场、马号和同仁中学有印象。她回忆说,早先老保定相当热闹,那时保定比现在有名,不仅仅是省会,还有很多名胜古迹,号称文化古城。那个时候,莲池是免费的,京津沪的名角经常到那里演出,东西大街布满老字号店铺,现在怕是历史了。像中华书局、商务印书馆,这种全国名号保定都有。那个时候说,保定有三种宝,铁球、浆子、春不老。大裂瓜,不知道大家是否知道,大裂瓜就是位于南大街上福兰斋对过一个烧饼店门前,便道上一个小园石!奇怪是,嫌它碍事,曾经刨它,传说没有根,说越刨越大,有人说它说是死灭的火山头。一直存在着。
一、四维剧校点滴
这是写中国戏曲学院前身的一段往事,均是个人琐事,有点史料价值,今忆写如下以留鸿爪。
著名剧作家、国歌词作者田汉创办的四维剧校(当年称“剧”校,不是“戏”校)在保定城解放前的1947年、1948年或者更早的年份,在当时的河北省府保定城演出。他们固定演出的剧场名叫“介寿堂”,坐落在东大街路北,是那时非常近代化的演出场所,规模宏大,楼上楼下,一人一椅,能容纳两三千人,它的规模设施比现在剧场毫不逊色。
四维剧校演出过的剧目有《江汉渔歌》《六国封相》《金钵记》《情探》等,这些都是他们自己编的戏,大概都出自田汉笔下。记得也演过传统戏《二进宫》《辕门斩子》等。
田汉编的《金钵记》,即后来响彻京剧舞台的传统剧目《白蛇传》的前身,其中许仙一角那时叫“许轩”,用本嗓(大嗓)唱,演员名字我搞不清。白蛇是后来中戏的谢锐青扮演,青蛇是中戏的王诗英扮演。多年以后,我在海外给他们打电话确认无误。法海的扮演者不知道是谁。
我曾写有《中国第一白蛇第一青蛇》短文,发在央视戏曲频道空中剧院论坛。解放初期他们二人曾经代表中国青年参加世界青年联欢节演出《金钵记》并获奖。后来白蛇换人饰演,谢锐青改演青蛇,王诗英派到舞蹈学院学舞蹈,因为第一白蛇第一青蛇“这两条蛇”(田汉语)在观众心目中形成的固有印象,对这种调动感到不可理解。我问过中国剧协某负责人也不知其原委。
四维剧校演出剧目不像现在一天一换,而是一出戏重复上演两三天。大概是为了便于不同人的不同时间欣赏吧。
演出宣传就是当天在街头巷尾粘贴海报。黄纸红字的海报只写四维剧校今晚演出什么戏,一个演员名字都不写,所以市民从不知道那些小演员的姓氏,尽管他们在保定省府很火。
剧场虽然先进一人一椅,但从不对号入座,早去早占好座位。我一直是撺掇家母早去抢占三四排中间最好的位置,慢慢等待戏的开始。
演员演出的时候和我近在咫尺,看得真切。记忆最深刻的一幕是,有一次演《金钵记》的小青在台上一直盯着我演,直到盯得我害臊低下头来。这件事影响我成了她的粉丝,几十年后我在海外给已退休的中戏教授王诗英打电话,还提及往事。对她后来调去舞蹈学校表示惋惜。
小演员们演出前先在蓝色大幕内唱校歌,之后才拉开大幕正式开演。
那校歌我听了多遍原来记得,现在已经忘记。
他们从不演折子戏,一贯是演整本大套的戏——从开场到结束一戏到底。
四维剧校在保定,那个年代是保定一景。当年的保定名声显赫,它不只是河北省会,还是一座文化古城,平津保三足鼎立势成重镇,四维剧校号称“小黄埔军校”,曹锟(还是黎元洪,记不清楚了)总统府,保定作家群等等,名声开外。四维剧校校长田汉把他的学校,这一中国京剧名角培养的摇篮驻扎在保定演出不是偶然的。
我曾经钻到剧场后院他们的宿舍趴着门看他们的住处。因为我着了迷,是溜进去的,年纪小也不被人注意,我穿戴挺好,他们也不知道我是哪家“公子”不敢阻拦。
他们生活很简朴,简直就是艰苦,一个床一个床挨着打地铺。里边嘁嘁喳喳很乱,我没有见到我的粉丝王诗英,我看到的是男生宿舍。我在门口小窥片刻离开了。我的少年时代与京剧结缘,可见一斑。
演白蛇的谢锐青当年人们私下议论,她和《金钵记》中演许轩的结为伉俪,是最美满的一对儿,因为那出戏他们演得出神入化。但谢锐青电话中对我说,感谢观众的赞赏和美好愿望。她后来与郝派名净袁国林结了婚,现在耳朵也不行了,都是老太婆了。遗憾的是她们都不会玩网络,没有微信和E-mail,因此联系中断再无交往。(作者:冯克勤)
作者要求:署名放在文尾吧,像我那样,不太引人瞩目。也没有隐瞒。南大街菊胡同,几十年过去了。我是老保定。常常怀念小时候。
建仪:“靴城情怀”公众号太雅,一般人恐不清楚。可否考虑加上“保定”二字,雅俗共赏,使成“靴城保定情怀”。仅供参考。
二、诚征留言
您对“老保定”有何回忆?敬请留言吧。
往期回顾:靴城情怀|保定“大哥大”牛人:902011·吴振卿
靴城
如果您也喜欢“靴城”,那么我们可以一起合作,共创品牌。我们做的是:保定人自己的有温度的头条号。
法律顾问:上海申浩(北京)律所
靴城历史,保定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