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赖晓伟
新红学的时代早已落幕。
1921年,胡适在《红楼梦考证》中提出来的“曹雪芹自传说”“曹寅家世说”“曹著高续说”,现在被证实无一正确。
然而到现在为止,无论中国红学会还是北京曹学会仍不愿走下神坛,寄希望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一口咬定曹雪芹是江宁织造曹寅之孙。
从曹学编造神剧《曹雪芹与红楼梦》到近期新神剧《千古情缘红楼梦》,曹学做得最多的事,就是不懂装懂,破坏《红楼梦》的有机结构,对公众进行反复洗脑,以达到潜移默化之目的,一厢情愿地在公众的脑中灌输“曹雪芹是曹寅之孙”概念。
实际上,胡适提出来的“曹雪芹是曹寅之孙说”也是错误的。
《红楼梦》的本质问题,不可能因中国红学会和北京曹学会的个人意志而发生改变。就像书中的贾府是皇家而非江宁织造曹家;大观园是圆明园而非随园;贾宝玉是太子而非曹寅之孙一样,不会因中国红学会和北京曹学会的反复唠叨而发生改变。
这是因为《红楼梦》书上有近百条脂批指向作者,就白纸黑字地写在那里。如:
“八字便是作者一生惭恨。”
“若云雪芹披阅增删,然则开卷至此这一篇楔子又系谁撰?足见作者之笔狡猾之甚。后文如此处者不少。这正是作者用画家烟云模糊处,观者万不可被作者瞒蔽了去,方是巨眼。”
“知眼泪还债,大都作者一人耳。余亦知此意,但不能说得出。”
“作者之意原只写末世,此已是贾府之末世了。”
“盖作者实因鹡鸰之悲、棠棣之威,故撰此闺阁庭帏之传。”
“实点一笔,余谓作者必有。”
“第一笔,阿凤三魂六魄已被作者拘定了,后文焉得不活跳纸上?”
“四字是血泪盈面,不得已无奈何而下。四字是作者痛哭。”
“作者似曾在座。”
等等。我就不再一一叙述。
其中有几条直接点明了作者曹雪芹的真实身份,如第五回就有这么一条:“盖作者正因古今王孙公子,劈头先下金针。”
脂砚斋指出曹雪芹是“王孙公子”。“王孙”是指王的子孙,“公子”则是指诸侯之子。
而曹寅先祖原本是明朝的军官,在一次作战中被清军俘虏,为了活命主动投敌,做了爱新觉罗家族的家奴。
所以曹寅不过是清廷的包衣奴才。他所生子女叫家生子,再生则为二辈奴、三辈奴等。即自始至终是奴才。也就是说,曹寅的子孙根本就不配称王孙公子。
曹雪芹绝无任何可能是曹寅之孙!
实际上,《红楼梦》也提到了“王孙公子”四字。我们再来看《红楼梦》中的这些“王孙公子”到底是什么身份?
如妙玉的判词:“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好一似,无瑕白玉遭泥陷,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缘。”
坊间传言康熙帝曾逼婚苏麻喇姑。电视剧《康熙王朝》也如此记载,可见这事绝非空穴来风。
在《红楼梦》中,妙玉和鸳鸯的人物原型都是苏麻喇姑,贾赦的人物原型则是康熙帝。贾赦逼婚鸳鸯,即影射康熙帝逼婚苏麻喇姑公案。最后的事,大家也都知道了。鸳鸯(苏麻喇姑)宁愿选择出家做尼姑或者一死,也不愿嫁给贾赦(康熙)。
所以妙玉判词上这个叹无缘的“王孙公子”是指贾赦,即康熙帝。也由此可见,这里的“王孙公子”是指王的子孙。
我们再来看袭人的判词,也有这么一句:“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
我们知道,袭人原本是贾宝玉的小妾。不过袭人最后却嫁给了优伶蒋玉菡。可见袭人判词上的“公子”是指贾宝玉,他和袭人无缘。
在《红楼梦》中,贾宝玉其中的一个人物原型就是废太子胤礽,蒋玉菡的人物原型则是雍正帝。由此可见,这里的“公子”也是指王的子孙。
所以“盖作者正因古今王孙公子,劈头先下金针”,脂砚斋口中的“王孙公子”就是指帝王的子孙。确定《红楼梦》作者曹雪芹是帝王的子孙。
他就是康熙帝的子孙:爱新觉罗·弘暟。新红学大厦轰然倒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