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A股市场走牛的基本逻辑在于几个核心的要素:即盈利、流动性、风险偏好。自“924”以来,市场流动性充裕、风险偏好大幅回升,盈利也迎来边际好转,市场牛市基本特征显著。而如果再加上技术面的底部上涨20%综合参考,此轮市场整体走牛的特征相对明显。只不过,相比于真正的牛市,此轮市场的上行更多的还是流动性和估值提振的“水牛”,在基本面不强之下,目前市场仍处于牛市的初期。除此之外,对于牛市初期上涨之后,市场一般都会经历阶段性的震荡或调整,而这个过程,往往是市场产生巨大分歧以及牛市怀疑论的时刻。
那么,当前时刻,A股牛市以及市场的分歧究竟在哪里?首先,当然还是对宏观经济的分歧。
如果关注近期各大券商对于国内经济的看法,会发现,市场观点的一致性是国内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是需求不振。市场比较乐观的预期是明年地产周期反转,推动经济更好的回升。但问题是,这个乐观的预期需要更有力的政策的进一步提振。而对于更有力的政策方面,市场是有不同的预期的。尤其是很多机构担忧政策力度可能不足,经济回升预期或减弱。而除此之外,还有部分机构认为海外特朗普上台之后的贸易保护主义,对国内经济会带来一定的拖累。
如此,对于经济回升的分歧,或许是导致更多机构对市场走势的分歧所在。也因此,包括海外机构在内,虽然看好国内市场,但实际上此轮行情以来大幅进入中国市场的力度并不强。不过,我们认为大家对国内经济不用过于担忧。一方面,国内逆周期调节之下,政策空间依然巨大,对经济的托底和提振仍有很强的支撑,足以托举经济回升。所以,经济整体回升周期之下,对股市的支撑是不言而喻的。
其次,对A股的分歧。
对于很多机构来说,目前的共识是,在9月底政策升级的影响下,整体市场估值修复已经到位,后续等待的就是基本面的修复,总体上市场都秉持牛市的思维对中期看多。但是对于更多的散户投资者,实际上因为过去市场牛短熊长的担忧,对市场快速上行之后能否延续牛市还存有疑虑。
实际上,对于牛市行情还是需要一些耐心的。历史牛市行情看,有快有慢,但都会经历一个快速上行之后震荡整理的过程。对于当前快速上行之后市场的震荡,多数机构的分歧不在于市场整体向好的趋势,而在于短期的节奏,尤其是修复的快慢过程。所以,乐观者肯定是认为短期快速修复之后迎来新的上行,对跨年以及明年行情乐观,而偏悲观者则认为基本面修复仍需等待,整体向好之下,等待的时间和空间仍有不确定性。而对于更多的散户投资者来说,实际上也是走一步看一步的心态。
既然存在分歧,那么我们还是通过历史,结合当前市场特征,具体看一下当前市场究竟处于何种境地?接下来市场可能如何演绎?一方面,当前市场处于牛市初期快速上行之后的震荡整理周期。通常,牛市初期是政策推动下的估值修复行情,估值修复完成后,市场进入明显的震荡整理阶段,随后在流动性和基本面的共振下,市场会迎来新的上行行情。当前市场正处于第一阶段政策推动的估值修复行情之后的震荡整理期,在此期间,市场主要表现为板块轮动。
另一方面,震荡整理过程中具有不确定性,短期会受到情绪的干扰左右行情走势,而核心的影响因素在于基本面的强弱。根据国海证券的研究,按市场整固的时间和空间,牛市第二阶段可以分为两种形态,一种类似于1999和2019年,调整期长;另一种类似于2008和2015年,市场很快开启主升浪。而当前的市场环境类似于2019年的牛市第二阶段,即经历初期快速上行之后,基本面修复缓慢之下,整理周期可能拉长。
如此,既然了解了当前市场的分歧以及可能的节奏,那么对于投资者来说,完全可以按图索骥,制定自己的交易策略:1、战略看多,锚定大势:国内经济整体修复以及流动性充裕之下,市场整体向好的趋势值得期待。而机构对资本市场整体偏乐观,也有利于资金的介入和市场做多情绪的提升。因此,从战略上,需要对A股市场进行做多配置;
2、灵活应对,波段操作:当前市场进入牛市初期快速上行后的整理阶段,这过程需要关注市场增量政策发力以及基本面修复情况。鉴于此周期内市场容易受到情绪的波段,对于短线和波段投资者来说,在海内外不利因素的出具下,可适当减仓或调仓换股,而有新的预期以及利好提振下,可适当加仓博弈;而对于战略投资者,或是比较好的调仓换股的时刻;
3、聚焦跨年,提前布局:相比于第一阶段快速上行以及普涨行情,震荡期间要减少回撤以及做好跨年行情的准备以及来年行情配置的优化。既然当前震荡整理期间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那么可把目光聚焦于具有预期和相对确定的跨年以及来年市场。纵观历史,每年 11 月至次年 1 月期间,市场绕不开的话题便是跨年行情。通过复盘近 11 年的数据发现,仅有 3 次数据显示指数全绿,其余 7 次至少存在结构性行情,跨年行情出现的概率高达 63.63%。此外,在年底之前,两项重要会议即将召开,在政策预期的影响下,市场亦会因政策的推动而产生积极的变化。此外,当前内需疲软而外部又有压力之下,明年包括消费刺激等增量政策有望再次开启,给经济和股市带来提振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