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的悲剧,其实早有答案——不是因为敌人太强,而是因为他没搞好内部关系。
关羽横刀立马,威震华夏,但荆州的丢失却让他的传奇止步于此。人们常常把他的失败归因于孙权的出其不意和曹魏的两面夹击。真正让他兵败如山倒的,却是内部的分崩离析。糜芳、士仁的背叛,刘封、孟达的见死不救,才是荆州失守的致命因素。你可能会问,关羽那么厉害,怎么会败在这些“自己人”手里呢?s
这事儿得从关羽出征襄樊之前说起。当时的荆州局势颇为微妙,曹魏和孙吴两大势力虎视眈眈。关羽其实早就有所察觉,担心孙权会在背后捅刀子。所以,他制定了防备措施,沿江设立烽火台,安排士兵守卫,以防敌军偷袭。乍一看,这防范措施挺周全,似乎万无一失。
真正的问题不是来自外部,而是关羽自己没能跟手下搞好关系。糜芳和士仁这俩人,原本应该是关羽的助力,结果却成了他失败的导火索。糜芳不仅背叛了关羽,还和士仁一起投靠了孙权,导致关羽的后勤线被彻底切断。与此刘封和孟达坐视不理,放任关羽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这一连串内部矛盾,最终让关羽在两面夹击中崩溃。
1. 内部不团结——糜芳士仁的背叛
关羽失败的第一个直接原因就是糜芳和士仁的叛变。糜芳是荆州的后勤负责人,掌握着粮草和补给,士仁则是城池守将。按理说,这两个人本应该是关羽的左膀右臂,尤其是在襄樊前线作战期间,粮草补给更是重中之重。
但问题是,关羽对手下并不太友善。史料记载,关羽骄傲自负,得罪了不少人,糜芳和士仁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关羽对上层士大夫从来不客气,甚至有些轻蔑,这让糜芳等人心生不满。于是,当吕蒙率军来袭时,糜芳和士仁干脆投靠了孙权,直接导致关羽的后勤线被切断,前线将士家眷也被俘虏。没了粮草补给,士兵自然军心大乱,战斗力大打折扣。
2. 刘封孟达见死不救
接下来,刘封和孟达的冷漠态度更是让关羽陷入绝境。刘封是刘备的养子,按理说,关羽和他算是一家人。可偏偏,关羽和刘封关系并不好。刘封年轻气盛,关羽则对他颇有成见,认为他不配继承刘备的基业。两人之间的矛盾由来已久,到了关键时刻,刘封干脆袖手旁观,任由关羽陷入两面作战的困境。
再看孟达,他与刘封的关系更是复杂。两人本来是战友,一起镇守上庸,但由于利益冲突,孟达也没有派兵支援关羽。这一前一后的拖延,让关羽孤军奋战,最终难以为继。
3. 关羽的傲慢——不降敌将,三万降卒成负担
关羽的骄傲不仅体现在对自己人上,对敌人也不例外。襄樊之战中,关羽打了一场漂亮的胜仗,水淹七军,活捉了曹魏大将于禁,还斩杀了庞德。按理说,这是可以重振士气的好机会。但关羽却因为对于禁的鄙视,拒绝招降他麾下的三万降卒。结果,这些降兵不仅没能成为生力军,反而成了关羽的负担,耗费了大量粮草。
试想一下,如果关羽能放下傲慢,善用这些降卒,或许局势会完全不同。三万大军在手,不仅能增强襄樊的防御力量,甚至能腾出兵力去威慑孙吴。可惜,关羽的高傲让他错失了这次机会,最终只能眼睁睁看着局势向坏的方向发展。
4. 张飞的优势——会做人,善用将士
与关羽相比,张飞的为人处世就显得圆滑得多。虽然张飞脾气暴躁,偶尔动手打人,但他对待士大夫还是懂得分寸的。史料中提到张飞曾与刘巴有过矛盾,张飞一度非常生气,但他并没有因为个人恩怨而排挤刘巴,反而在刘巴后来升任尚书令时没有任何阻拦。
如果换做张飞来镇守荆州,他大概率会处理好与糜芳、士仁的关系。张飞虽然脾气大,但不记仇,尤其对士大夫有一种天然的亲和力。作为一个有底蕴的财主,张飞在贵族圈子里混得风生水起,和关羽那种“亡命天涯”的出身有很大不同。可以说,张飞更能与荆州的上层社会打成一片,避免内部矛盾的激化。
5. 张飞的智慧——善用降卒,稳固防线
张飞不仅会做人,打仗也不含糊。张飞曾在长坂坡单骑救主,吓退曹操大军,可见其不仅勇猛,而且善于用计。如果张飞俘虏了于禁和三万降卒,他绝不会像关羽那样把人全关起来,反而会给于禁一个台阶下,甚至可能招降他。
三万降卒在手,张飞一定会合理分配,将他们调往防线薄弱的地方,加固荆州的防御力量。如此一来,即便孙权偷袭,荆州也不会轻易失守。张飞的圆滑与聪明,让他在处理复杂局势时更加得心应手,而这正是关羽所缺乏的。
关羽的悲剧,归根结底还是性格使然。过于高傲,不懂得协调内部关系,也不善于利用手中的资源,导致他在关键时刻孤立无援。而相比之下,张飞虽然看似鲁莽,但在大局观和人际关系的处理上更胜一筹。有人说,如果当初让张飞来镇守荆州,也许历史会改写,关羽不会那么早陨落于麦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