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这座被岁月温柔以待的江南名城,每一寸土地都沉淀着千年的文化底蕴。它是枕河人家的温柔梦乡,是文人墨客笔下的诗意篇章,是传统与现代交织共生的独特存在。
在探寻苏州文化的旅程中,有这样一个人,他宛如一位资深的文化向导,在苏州文化的传承与传播之路上,留下了深刻且坚实的足迹。
他,就是韩光浩。身兼资深新闻人、江南文化与昆曲研究专家、作家等多重身份,用自己的笔和智慧,为读者揭开苏州文化的神秘面纱,解读苏式生活的独特魅力。
01
昆曲:流淌千年的雅韵绝响昆曲,作为 “百戏之祖”,在韩光浩的文化研究与创作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他的《典范苏州 昆曲》,是对这一古老艺术的深情凝视与深度解读。
谈及创作的缘起,韩光浩满是感恩,高中老师谢惠林的推荐,让他踏入苏州大学昆曲艺术研究本科班;而大学班主任周秦先生,则引领他叩开昆曲与诗词的大门,自此沉醉其中。
▲韩光浩的部分作品
在韩光浩眼中,昆曲是中华诗词传统的一脉相承,是古典诗词鲜活的重生。儿时所学的《渔歌子》和《浪淘沙令》,在昆曲的世界里,不再是书本上静止的文字,而是灵动的吟唱,每一个音符都跳跃着千年的韵律。
清代洪昇的《长生殿》亦是如此,“家家收拾起,户户不提防”,李龟年在昆曲的演绎中,诉说着安史之乱后的家国沧桑,让历史的厚重透过婉转唱腔,直抵人心。
昆曲之美,美在融合。它集歌、舞、表演于一身,与西方歌剧相比,多了细腻灵动的表演与精美绝伦的舞美;和芭蕾舞相较,又添了悠扬的咏唱。“无歌不舞,无曲不动”,昆曲以独特的艺术形式,展现着中国艺术的精神内核。老子讲 “吾有三宝,慈俭不敢为天下先”,昆曲则以 “静慢淡” 为三宝,与苏式生活、江南文化的温婉韵味相得益彰,也映照出苏州人内敛平和的性格。
韩光浩强调,昆曲是国人不可错过的艺术瑰宝,若未聆听过昆曲,实乃文化素养的一大憾事。它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灵魂,是民族文化自信的生动彰显,值得每个人用心去品味、传承。
02
解读苏州:多元维度交织的魅力画卷——
在韩光浩的认知里,苏州文化是物质与精神的精妙融合,由物质的苏州、非物质的苏州以及两者间独特的存在共同构成。
苏州的独特之处,在于实用、审美、象征三个维度的完美交织,恰似苏州园林,既是遮风挡雨的居住之所,又凭借精美的花窗、巧妙的布局,传递着人生的哲理与审美的意趣。园林中的假山,仿若天上的祥云;蜿蜒的走道,犹如通往仙境的云梯;亭台楼阁间,处处弥漫着蓬莱仙岛的浪漫意境。苏州人在这园林天地里修身养性,探寻着精神的升华与超越。
历经千年岁月的洗礼,三次衣冠南渡、两次政治文化的交融,让苏州稳稳占据江南文化版图的核心位置。他认为,苏州是江南文化的保育之地,传承着具有中国人独特思维意识、世代相继、可亲身验证且中正平和的文化。在这里,阴阳辩证的思维贯穿生活点滴,文化的传承如不息的香火,通过人们的身心体悟得以延续,呈现出中正平和的精神气象。
当下,苏州的地产项目纷纷融入江南元素,韩光浩对此深感欣慰,但也提出警示。
在弘扬江南文化时,要明晰文化与科技的引领关系,不能让建筑科技凌驾于生活文化之上,而应让江南文化为建筑科技注入灵魂。中国古人重 “景用”,景观需融入生活,可触可感可用,而非仅供观赏的摆设。建筑的设计者与建设者,只有深入领会传统文化的精髓,才能实现传统文化与当代生活的完美融合,走出一条既复古又创新的发展之路。
03
苏式生活:十八字勾勒的诗意日常——
在苏州生活多年,韩光浩对苏式生活有着深刻而独到的感悟,他用 “乐园居,好典籍,着华服,习咏唱,精料理,善书画” 十八个字,精准勾勒出苏式生活的精髓。
“乐园居”,苏州园林星罗棋布,园林元素早已融入苏州人的日常起居,人们在园林的四季更迭中,体悟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生;
“好典籍”,书香传家的传统,在苏州源远流长,对典籍的珍视,是苏州人对文化传承的坚守;
“着华服”,作为丝绸之乡,苏州人对服饰之美有着天然的敏锐与追求,精致的华服,彰显着生活的品质与格调;
“习咏唱”,昆曲、评弹的悠扬旋律,萦绕在苏州的大街小巷,成为苏州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滋养;
“精料理”,苏帮菜与文人传统相互交融,每一道菜品都蕴含着匠心与文化底蕴;
“善书画”,吴门书派、吴门画派独树一帜,书画艺术在苏州生根发芽,绽放出绚丽的文化之花。
苏州的各个区域特色鲜明,姑苏区的文人气、吴中区的江湖气、高新区的山林气质、相城区的烟火气,以及工业园区的独特魅力,共同绘就苏州的多彩画卷。
韩光浩对姑苏区和工业园区情有独钟,他在姑苏区望星桥畔度过童年,老街巷的烟火记忆,是他心底最温暖的乡愁;而工业园区的草鞋山,作为良渚文化的重要代表,见证了人工栽培水稻的起源,承载着苏州的历史根脉。在他看来,姑苏区的古朴与工业园区的现代,隐逸与超越相互映衬,共同演绎着苏州的独特风情。
韩光浩对苏州文化、昆曲艺术以及苏式生活的深刻见解,让我们看到这座城市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独特魅力。
在他的解读中,苏州成为一种文化符号、生活态度与精神追求。他的文字与思想,将激励更多人投身于文化传承与弘扬的行列。
江南文化、昆曲研究专家 韩光浩(左)
态度人物品牌官 刘伊琳(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