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真诚地叙述(王润年)王润年

行走世界的笔记 2024-07-10 06:42:37

寻甸县地处云南东北部,是一个美丽而神秘的地方,由于历史、自然条件等原因,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彝族的传统文化和自然风貌,保留得较为完整。2009年12月,我与几位摄友跨越千里来到寻甸县的乡村,用最平实的视角,最真切的画面,记录了彝族人神秘的日常生活,以及独特的民族文化特色。时隔十五年,当我再次打开电脑,浏览这些熟悉而又陌生的影像时,浓郁的民族文化气息便扑面而来,仿佛又时空穿越般地回到那个令我难以忘怀的地方。

2009.12

2009.12

2009.12

2009.12

初冬的云南依旧色彩绚烂,宛如画卷。走在寻甸县的红土地上,我们无暇领受万籁俱寂、无边旷寥的山川,也无意欣赏山坡上的大自然风景,就一头扎进了用木板、石条、夯土搭垒的一座座原生型村寨,与彝胞们面对面地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生活、文化和风俗,从中体会他们的坚毅、辛劳和善良。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人性最耀眼的光芒,以至于每一次遇到气氛浓烈的民俗活动,见到朴实善良的女人和满面皱纹的老人,就按捺不住按下快门,定格瞬间,以期望借助摄影这一表达形式,从中汲取这里自古相承的生活场景和人文信息,用心灵感受民族风情一脉相承的恒久魅力。

2009.12

2009.12

2009.12

2009.12

2009.12

在我眼里,寻甸不只是一个地名,而是激发创作灵感的圣地。我庆幸自己在这里找到了与艺术对话的窗口,并不是因这里的贫穷与落后,而是这里的古朴与率真。在寻甸短短的三四天采风中,起初只是让我感到惊异、同情,经过一番观察、探访,我才发现这里处处都刻满了岁月的印记,都留下了沧桑的痕迹,而这种与历史相融、与自然共生的多样文明,也使彝族影像独具情感共鸣和美学价值。

2009.12

2009.12

2009.12

2009.12

彝族人与自然环境之间有着深厚的联系和亲近感,他们尊重自然、依靠自然,将自然视为自己生活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寻甸摄影采风中,令我感受最深的是这里的人们不为艰苦而忧伤,他们是那么的豁达、乐观、悠然和满足。微风中,一堆一伙,在房前檐下,或蹲或坐,尽情地享受着冬日暖阳带来的惬意。赶场的人们牵着牛羊,抱着鸡鸭,在大道小路上成群结队,满心欢喜换回生活的必需品。在草场上玩耍的娃儿,一个个眼睛清澈得像一潭水似的,纤尘不染,尽管他们玩的都是些简单原始的自制玩具,心头却荡漾着无尽的欢愉和温暖。

2009.12

2009.12

2009.12

2009.12

人类学家大卫.麦克道格说:“影视人类学最珍视的,是我们遇见的人,他们生活其中的房子、街道和院子,他们的旅行,他们面对的困境,他们制作并使用的物件,他们听到的声音,他们的面孔和言谈,他们的恐惧和喜乐。”这次采风、创作时间虽说比较短暂匆忙,对寻甸的区域深入与理解不够透彻,作品的思想深度与表现手法还不够成熟,但我从中学会了更好去观察世界和体验生活,也让我那份朴素的信念在转换的场景中得以实现,那就是把彝人最具魅力的民族风情、最富特色的民族形象、最为神奇的民族文化,以世界共同的影像语言展示出来。

2009.12

2009.12

2009.12

2009.12

摄影是光和影独具魅力的艺术呈现,是艺术和现实的有机结合,文化和情感的交汇融合。寻找那些隐藏于民族、民间的文化记忆,封存淳朴而美好的民俗民风气息,让一幅幅流动凝重的画面更具有影像价值,或许这就是我拍摄或这次发表这些作品的一个重要原因吧。

END

作者简介

王润年,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西安市摄影家协会原副主席,丝路影像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先后出版《故园背影》《故园落晖》《故园回望》《净土晨昏》《兴隆纪事》《白鹿原下最后窑洞人家》《镜像长安远去的村落》等摄影专集。曾主编《长安画报》《镜观长安》等刊物。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