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书记太为难,三个80后业务骨干全都选择躺平

职场资深秘书 2024-06-06 06:43:04

近年来,随着干部年轻化政策的,乡镇机关领导岗位上出现越来越多年轻人的身影。比如最近两年许多地方“90后”甚至”95后“年轻人成为乡镇书记、镇长。

年轻干部为乡镇工作带来新的活力和希望。但在这背后,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我一个老同学,在乡镇工作多年,现在是乡镇正科级人大主任。他就是亲眼见证了这几年乡镇干部队伍的巨大变动。他看到,那些80后骨干,一度是单位的中坚力量,才华横溢、潜力无限,却因为年龄和所谓的“关系”原因,在提拔的过程中一次次被忽视。

这些80后骨干,他们承担着乡镇经济发展、社会治理、民生实事等大部分工作。从社会管理到矛盾调解,从文化建设到经济发展,他们无处不在,无所不能。他们的付出和努力,是乡镇得以正常运转的关键。但每次人事调整,他们却因为错过“黄金年龄”,一次次的被提拔拒之门外。

老同学深感无奈。他曾多次向上级推荐这些优秀的80后干部,但结果总是令人失望。上级选拔的干部中,几乎都是“90后”,而那些真正承担重任的80后骨干却一再被忽视。

在经历多次失望后,这三位“80后”业务骨干选择了“躺平”,三人承担的一些重要任务没人能担起来,一下让乡镇书记愁眉不展,大受难为。

这不仅仅是个人遭遇的问题。它反映了当前干部选拔体制的一些弊端。年龄,成为了一个过于重要的衡量标准,而实际工作经验和贡献则被相对忽视。这导致了一些优秀的基层干部长期得不到应有的认可和鼓励,进而选择了“躺平”。

“躺平”,对于个人而言,或许是一种无奈的选择,但对于整个乡镇而言,却意味着工作推进的困难和效率的降低。更为关键的是,这种现象伤害了广大基层干部的感情,他们对组织和体制产生了怀疑和不信任。

那么,如何应对这一问题呢?

首先,我们必须明确一点:年龄并不是衡量一个人能否担任乡镇干部的唯一标准。工作经验、实际贡献、工作能力等都是非常重要的指标。对于那些长期在基层工作、有丰富经验和实际成绩的80后干部,应该给予更多的提拔机会和激励。

其次,现行的干部选拔制度需要进行深入的改革。不能单纯依赖年龄、学历等硬性指标,而应该更加注重干部的综合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选拔出那些愿意为乡村发展贡献力量、有能力推动乡村振兴的优秀干部。

最后,要重视基层干部的心理健康和工作状态。对于那些因为长期得不到提拔而产生消极情绪的干部,要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和帮助,让他们重新找回工作的热情和动力。

总的来说,乡镇干部年轻化是一个大趋势,但在推进过程中,也必须注意到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这一政策真正为乡村带来长久的利益和繁荣。

希望在未来,更多的优秀基层干部能够得到应有的认可和鼓励,共同为乡村的振兴和发展贡献力量。

7 阅读:1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