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盛评价人有意思,夸人讲原则、工作积极等,就不提人家打仗如何

从阳化石 2024-11-06 03:44:31

丁盛是开国少将中的佼佼者,最能体现一点是在1969年提拔为大军区司令员,是第二位担任大军司令员的少将。

论资历,在1929年就参加红军;论战绩在解放战争时,担任军事主官,打了不少硬仗,在衡宝战役名声大噪。虽然在土地革命和抗日战争时期,他长期担任政工职务,可在解放战争时打不少硬仗,是靠战功积累起来的将领。

能打仗的将领,似乎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佩服比自己更厉害的将领,可以毫不掩饰说着自己的钦佩之意;反之,对于打仗方面弱一些的,在夸对方时,说人家人好,讲原则、积极工作等等。

在他的回忆录里,先后提到老首长黄永胜、段苏权,以及老战友黄鹄显,副手赵文进,评价不尽相同。

说到黄永胜,这是他的老首长。

1944年,晋察冀调机动部队开赴陕北担负保卫工作,黄担任旅长,邓华担任政委,丁盛是下辖1团政委。随着抗战胜利,黄先行一步抵达东北,而丁盛率领1团路过晋察冀,到锦州。部队在这里与兄弟部队合编,他担任旅长,下辖组建组建纵队后,司令是黄永胜,他担任下辖旅长。在冀热辽军区打仗到1947年。

1947年秋,部队改编为东北民主联军8纵,丁盛担任师长,参加黄永胜指挥的杨杖子战斗,两战杨杖子,第一次歼敌一千多人,第二次歼敌一万多人。用1比1的兵力消磨敌人。他打完秋季攻势后,被调离,黄永胜给他留下的印象就是:打仗很硬。

虽然没有华丽的言语形容,简单几个字就可以概括,他对黄在军事上的认可。因为一开始部队以为敌人只有一个师(一个师下辖2个团),结果是4个主力团,原本以为二打一,结果兵力是1比1,而且打打胜仗。

作为军人,最佩服就是能打仗,会打仗,打恶仗、硬仗打指挥员。

段苏权接替司令员职务后,部队没有怎么打仗,虽然经历冬季攻势,实际上是训练部队,一直到1948年夏季。9月份,锦州攻坚战中,8纵作为主攻之一,段苏权在指挥。期间也发生一些可以避免的一些事情的发生。

对于段苏权的指挥能力,政委与丁盛都有过类似的评价。纵队政委曾说:大战前,罗政委到纵队,与政委、副司令、参谋长等人交谈,司令实战不多,希望纵队发挥集体领导作用。

对于丁盛的评论,在军事上并没有,只是说他:这个人实在是好,党性强!

除了两位老领导之外,他还曾评级过其他将领,134师师长黄鹄显。

黄鹄显在担任134师长之前,担任8纵参谋长。他被调任134师师长也是临危受命,因为134师是先后换了2位师长,都因各种问题。因此,上级让黄鹄显担任师长。

丁盛对他的评价不低,因为134师到他手中,战斗作风马上整顿起来,这是非常不容易的。丁盛说这个人很有本事,文化程度好,当参谋,搞教育,指挥军事样样都在行。

这句话说的不错,黄鹄显在苏区给朱老总当过参谋,如果没有能力,怎么调中央首长身边工作。·

军人就是这样,能打仗,各方面能力突出,是受到别人敬佩的。

1960年,他54军第一副军长赵文进调离,也是有一些原因的。原本西藏军区张国华看中第二副军长韦统泰,但丁盛认为他各方面都全面,自己准备培养他作为54军未来军长接班人。

要知道韦统泰在副军长的排名中,只是第二,如果要将来提拔为军长,是不是需要调离赵文进,或者赵文进先担任。

此时,有大军区想要54军干部,他说除韦统泰之外,任何人都调,这样第一副军长赵文进调走。

丁盛对他的评价很有意思,并没有从带兵打仗的角度,而只是说是个好同志,艰苦朴素,工作积极,兢兢业业。这充分说明,在丁盛心中赵文进并不是54军未来军长人选,他希望继自己之后,下一任军长军事等各方面都全面。

只夸人可以,不说业务如何,或许一切都在心领神会当中。

1 阅读: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