险资爆买!

星辰大海的边 2024-03-13 21:33:17

每轮波澜壮阔的牛市,说到底,都是增量资金推动的。

跟经济周期没有太大关系,增量资金喜欢什么风格,什么风格就会领涨。

最近交流了一圈,产业资本和险资成为了边际的增量来源。

产业资本各行业都有,用一个代表性指标来衡量就是回购额/流通股,微盘股占比最大,笔者持有的几个都达到了5~10%。

其买入逻辑是被动/主动补库,有的是追保,有的是攒筹码等待后面运作。

而险资的风格则比较专一,喜爱大市值龙头和高股息企业。

其买入逻辑是响应上层号召+债券资产移仓。

第一个逻辑很容易理解,险资本身算是半个GJD,为了“活跃资本市场”,肯定要想办法冲在一线。

比如2月28日,中国人寿和新华保险合资的500亿私募基金成立,明确将投资具有较大市值、流动性好及较高市场影响力的优质上市公司。

开年来,险资也频频举牌银行股,时隔八年破冰,起到了逆周期的定海神针作用。

第二个逻辑涉及股债平衡,保险公司要根据股债各自的收益率,去做大类配置,在长债利率不断降低的背景下,加仓股票是必然的。

截止到23年底,保险业资金运用余额约27.7万亿元,同比增长10.47%。但其中近半投向债券,投资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占比仅有12%,为近四年低点。

而长债利率创出了20年新低,此时长期债券已经完全没法满足险资的负债端要求,抄底权益正当时,既有动力,亦有能力。

所以,我们要特别留心险资大笔加仓的动向。

他们今年收益率不错,已经有了安全垫,后续会有持续子弹支援。

最新一个爆买的标的,是A50指数。

以摩根中证A50ETF(560350)为例,在前十大基金份额持有人中,险资竟然占据了四席。

这在ETF的过往历史中,还是挺罕见的。

有朋友可能不知道,中证A50指数跟之前普遍提及的上证50指数,有什么区别。

这里做下科普:中证A50指数仍然是选取50只各行业市值最大的证券作为指数样本。

但由于涵盖了深圳市场,中证A50指数在行业的分布上会更加均衡,宁德、迈瑞等新质生产力的代表也在其中,不像上证50,以金融地产消费为主。

中证A50指数,可以理解为一个大票贝塔的代表,或者说“核心资产”。

历经了21年初持续的回调,已经有3年了,不少核心资产都跌到了合理,甚至偏低的位置。

截止到3.11的数据,应该是15倍的PE,2倍的PB,2.7%的股息率。

综合情绪温度,处于过去9年里的20%以下。

险资本身的收益率要求不高,cover保单成本就行了,更多是要求稳健和合规,所以配置A50逻辑很顺。

刚还在跟一家大险资的经理聊天:

他表示自己只敢加A50里面的品种,因为谁也不知道后面市场怎么走,A50可以类比为一线城市核心区的房产。

不是说不会跌,但跌了也敢加,而且可以解释为市场不好,而不是个人选择错误。

最后提醒下大家,摩根中证A50ETF(560350)已经于3月12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

有意思的是,在产品设计方面,它特别增设了季度强制分红条款,每季度最后一个交易日ETF相对标的指数的超额收益率为正时,会强制分红,收益分配比例不低于超额收益率的60%。

简单理解,ETF涨的多,就帮咱减一些仓位,这样放在那儿不用管,也可以动态再平衡。

0 阅读: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