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网友提问:
今天,因为女儿连续问了两道很基础的数学题,对女儿吼了两句,过后意识到自己的情绪,马上换地方冷静。以作为一个妈妈的直觉,我认为女儿自己想要好成绩。(说明一下现在的我对于女儿的成绩,我没有要求。)现在的我在学习心理咨询,于是趁此机会,我跟女儿开始了一场类似于心理咨询的谈话,采用了初级共情一些技巧,女儿也很好地跟我分享了很多从来不会说的校园生活,这一点我很开心。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感觉到自己会不自觉地把一些自己的价值观,类似于做好自己就好这样的灌输给女儿,这样做对吗?
来自蔷色的回复:
你好呀,给你一个360度的拥抱。
看得出来,你是一个很爱孩子的妈妈,也是一个善于反思的妈妈。你提到跟女儿的互动。你吼了女儿,但很快意识到吼孩子是不对的,于是共情了孩子,用共情的方式跟孩子沟通,孩子也与愿意跟你分享自己的校园生活。
你的困惑是,你要不要给孩子灌输一些自己的价值观。这个问题大概也是很多善于学习有反思能力的父母的困惑。心理学一直说,我们要共情孩子,要无条件接纳孩子,接受孩子本来的样子,接受孩子的不完美,那我如果给孩子灌输一些价值观,是不是就是想要改变孩子,就是没有共情孩子,没有无条件接纳孩子。
其实这里有个误区。我们说共情孩子,是共情孩子的情绪和感受,而不是无条件接纳孩子的习惯和行为。孩子的成长离不开他人的引导,孩子的学习是从模仿开始。孩子小时候,我们教孩子吃饭,教孩子走路,教孩子说话。等到孩子进入幼儿园,就进入了社会系统,他们要跟着老师,同学等进行学习,开始了人的社会化。
社会化,说的简单粗暴一点,就是,通过学校,教育等把如同一张白纸的孩子培养成符合社会期待的孩子,比如,五讲四美爱劳动,德智美全面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等,我们还会要求孩子向少先队员,共青团员等靠近,最终要成为一个遵纪守法,自食其力,勤劳善良等合格的社会人,或者是合格的社畜。你发现没有,其实一直有人在给孩子灌输各种价值观,当然还有知识技能等,但价值观更重要,甚至很核心的东西。因为没有知识技能的人,最多是无法给社会有贡献,而没有价值观的人,可能是社会的危险因素。
所以,父母肯定,也是必须要给孩子灌输一些价值观。社会或者学校给孩子的更多的是大框架,更细节的,更具体的价值观,可能就需要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去给孩子讲。比如,学校告诉孩子,要跟同学友善相处。但孩子在跟同学相处中,会有一些冲突矛盾等,这个时候,孩子是因为要友善相处所以一致退让,还是要坚持捍卫自己的权利,如果因为发生更大的冲突,孩子要如何去应对,如何让孩子的内心不因此一致反刍,内耗等,大概需要家长去给孩子以指导。而不是让孩子自己去摸索,去横冲直撞。有很多人成年之后,才开始去学习如何坚持自己,才开始知道,原来我可以坚持自己,我可以大声提出自己的需求等等。
父母抚养孩子,其实就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身体,简单的说,要让孩子吃饱穿暖。另一个方面就是心理了,其实心理是更关键的。心理抚养,就是父母要去陪伴共情孩子,要引导孩子。李玫瑾有一本书《心理抚养》有兴趣可以去看看。
但要注意如何去给孩子讲一些价值观方面的内容。肯定不能直接讲道理,而是要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的去引导孩子,让孩子能够通过自己的思考,慢慢的内化向上的价值观。也可以去跟孩子讨论一些生活中的,新闻中的事件,引导孩子去思考,引导孩子有更积极的价值观。
我们要共情孩子,要尊重孩子,要无条件接纳孩子,但共情的是情绪和感受,而不是行为,习惯,价值观的。如果完全无条件的共情,那其实就是纵容,是不负责任的。想一想,我们能无条件接纳别人的孩子的行为,因为别人的孩子的成长,未来等都跟我们没有关系,我们当然可以无条件接纳了,他们自己的父母会喂孩子操心的。但如果对自己的孩子,也是无条件的接纳孩子的所有,那等于是对孩子漠不关心。
我们要引导孩子,但要注意方法。
我是经常又佛又丧,偶尔积极上进的心理咨询师,世界和我爱着你。#亲子教育#
作者:蔷色,法学硕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世界和我爱着你。擅长家庭情感咨询,家庭咨询等,如需预约咨询,请发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