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术这两年成了网红和点金棒。被戏称白财,大赚大赔。
现将种植经验总结奉上,帮你白财变宏财
白术主要病害防治技术(七)白 术 斑 枯 病
白术斑枯病,俗称铁叶病、 “癃(tong衰弱多病的意思)叶病”、瘟病、火烧瘟。也是白术要命的病害。
一、田间症状
白术斑枯病发生普遍,几乎没有不发病的地块。常造成叶片早枯,导致减产,严重的会导致绝产。
白术斑枯病病斑
主要危害叶片,也可危害茎杆及花蕾。
初期在叶片上出现黄绿色小斑点,扩大后形成铁黑色、铁黄色或褐色病斑。病斑有时近圆形,常数个病斑连成一大斑,因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或不规则形,多自叶尖及叶缘向内扩展,严重时病斑相互汇合布满全叶,使叶片呈现铁黑色,故称铁叶病。后期病斑中心部灰白色或褐色,上生大量小黑点,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
白术斑枯病从基部向上发展的病叶、从叶尖发展的病斑和病变发黑的茎秆
病斑从基部叶片开始发生,逐渐向上扩展至全株,白术叶片枯焦并脱落。
茎杆受害后,产生不规则形铁黑色病斑,中心部灰白色,后期茎杆干枯死亡。苞片也产生近似的褐斑。
白术斑枯病引起的病死株
病情严重时在田间呈现成片枯焦,颇似火烧,药农又称其为“火烧瘟”。
二、病原菌
此病由真菌半知菌亚门球壳孢目,壳针孢属的白术壳针孢菌Septoria atractylodis Yu et Chen侵染所致。是陈庆涛1973年发现的壳针孢菌的新种。生物学特征研究资料公开报道的不多。
分生孢子器表生或叶两面生,暗褐色,球形或扁球形,大小(70-100)μm*(60-80)μm,孔口直径32-40μm,初埋生,后突破表皮,孔口外露,圆形、黑褐色。分生孢子线形,近直或弯曲,无色,大小(30-48)μm*(1.5-2.4)μm,1—5个隔膜。
三、发病规律
病菌主要以分生孢子器和菌丝体在病残体及种栽的叶柄残基上越冬,成为次年病害的初侵染源。
翌春分生孢子器遇水滴后释放出分生孢子,借助水滴飞溅传播,从叶片气孔侵入引起初侵染;病斑上产生新的分生孢子器和分生孢子,又不断引起再侵染,扩大蔓延。
雨水淋溅对病菌的近距离传播起主导作用,种栽带菌造成病菌的远距离传播。
白术壳针孢菌的潜育期为7-17天,也就是说从病菌入侵白术到白术表现出症状高温高湿条件下最快7天就能显示症状,产生新的分生孢子器和分生孢子进行下一轮再侵染。也就是说最快15天就有整块地白术都发病的可能。2021年焦作市有一个种植户种植10亩白术籽,种子处理和前期管理很到位,结果7月份卖了半个月西瓜,没有顾上看白术,结果半个月后,到地一看,死了70%多,我去看过现场,一眼望去,满地黑糊糊的,没有死的感病率也100%,找不到一棵没有染病的白术,惨不忍睹。
菌病害发生期长,从齐苗到收获都有发病的可能。6-9月为发病盛期。
流行需要较高的湿度。在湿度较高的情况下,10~27℃温度范围内都能引起危害,雨水多、气温骤升骤降时发病重,干燥条件下病害发展受到抑制。
四、防治要点
1、合理选地。选择地势高燥、排水良好的地块合理密植,降低田间湿度;选择周边没有种和没有种过的白术新产地,减少病原菌。
2防止种栽带菌。现在不管播种白术籽还是移植移植都进行药剂处理,会减少或清除掉籽或芽子带菌,减少初侵染源,对减轻斑枯病发生意义很大。具体方法不再赘述。
3、在雨水或露水未干前不宜进行中耕除草等农事操作,以防传播病菌。改大水漫灌为小水勤浇。有条件尽量使用膜下滴灌管技术。
4、药剂防治。
白术斑枯病虽然是白术要命的病害,但是防治比根部病害容易的多。
药剂防治要在掌握病害发生规律和搞好病情预测预报的基础上进行。不能怕病施药,不能恨病施药。盲目施药不但增加种植成本,还会造成药残超标,影响白术质量。也不放任不管,一但错过最佳防治时机,将会导致以后的防治事倍功半,甚至难以控制。
白术斑枯病化学防治的关键技术点在初次侵染的防治,初苗期,不要盲目用药。在没有专业预测预报的条件下,要加强田间观察,在5-6月份一但发现又零星病叶出现,立即开始用苯醚甲环唑、丙环唑、吡唑醚菌酯等进行防治,7-10后再用药一次。
白术斑枯病主要是靠分生孢子进行传播,分生孢子在叶面萌发菌丝通过气孔入侵,所以,要选择既能杀死菌丝,又能控制分生孢子有效萌发的杀菌剂。系列讲座在下面的讲座中将对白术常用杀菌剂进行详细讲解。
一般来说,控制好白术田第一波侵染,后面大发生的概率就大大降低。
第一次化学防治后,直到10月上中旬仍然需要加强观察,在病叶率5%左右,及时进行化学防治,基本控制病害流行。见不不到病叶,不必盲目用药。
要注意不同种类化学药剂轮换使用,以提高防治效果和防止抗性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