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平里战斗被保密了近40年,到1990年后才浮出水面

红晓岩谈古论今 2024-12-28 10:38:25

砥平里——朝鲜南部一个极为普通的小村镇,位置在横城以西、杨平以东、南汉江以北,距离汉城40公里,其直径约为5公里,四周都是小山包,砥平里就坐落在这个小小的盆地中。

1951年2月13日,志愿军和联合国军,在这里展开了一场令全世界为之震撼的血腥战斗:参与作战的志愿军5个主力师5万余人,向被包围的美步兵23团4000余人,连续2个夜晚发起进攻,最后损失不小,无奈地撤出战场。具体数据大家以官方为准,我个人的考证只能私聊。这段历史真相,被保密了近40年,直至1990年代以后,才逐渐浮出水面。

1950年10月25日和11月25日,45万志愿军战士缜密行军,在朝鲜西线和东线战场,连续发动了两次大规模战役,使得联合国军措手不及,陷入了我们的重重包围之中。为了避免更大的损失,11月29日,麦克阿瑟将军下令,联合国军从朝鲜北部全面撤退。就在联合国军撤退的同时,我方源源不断地增援战士入朝作战,至12中、下旬,我方再次20万生力军。此时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已全面撤退到三八线以南地区,中国军队取得令全世界震惊的空前大捷。为了防止战争扩大,印度、埃及等联合国13个中立国家呼吁交战双方举行停火谈判,并邀请我们出席联合国大会。但当时的局势大好,不能让对手借谈判获得喘息时间,我们自然要宜将剩勇追穷寇。在最高层的指示下,12月31日,彭老总指挥志愿军全面越过三八线,打算将美军彻底赶下太平洋。在志愿军迅猛的攻势下,1月4日,联合国军撤出汉城,退至平泽、原州、三徙一线。同日,志愿军进入韩国首都汉城,开创了一个国家的首都在短短半年中三易其主的先例。

战线的拉长,又一次引发了韩国百姓的逃难浪潮,不想被战争波及的50多万汉城居民,怀着对战争的恐惧,再次惊惶出逃:几十万难民背着包袱、扶老携幼,争先恐后地向汉江拥去。冰冻的江面上,到处是紧抱着婴儿的母亲,背着老人、病人、残疾人的男人以及扛着大包袱和推着小型两轮车的人们,没有人去扶助那些跌倒的人,也没有人理会躺在雪地上,奄奄一息的人……汉江上,美军搭建了两座临时浮桥,难民们争先恐后地涌上浮桥,狭窄的桥面由于挤满了车辆和人流在不断摇晃,不断有人被挤下浮桥掉到冰冻的江面上,凄厉的哭喊声和呼唤声在寒风中久久回荡。

1950年12月23日,美第8集团军司令沃克也在撤离途中遭遇车祸身亡。12月26日,马修·李奇微被麦克阿瑟将军任命为美第8集团军司令。麦克阿瑟任西点军校校长时,李奇微是该校的一名年轻的上尉教官,由于他的出色军事才能,引起麦克阿瑟将军的注视。李奇微将军到达朝鲜战场后,果然不负麦克阿瑟重望,朝鲜战争的发展轨迹就此发生了改变。

自志愿军第二次战役以后,美军开始了其战略撤退。“第三次战役”,其实并没有进行过实质性战斗,志愿军基本上是一路尾随在美军后面走过来的。汉城被我们解放后,我方的报纸和电台广播也开始连篇累牍地报道志愿军的战果,振奋士气:兴南、元山、平壤、春川相继被英勇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所攻克,几十万美军和李承晚伪军被击溃,正在狼狈逃窜,中国人民志愿军横扫千军、锐不可当。汉城被解放后,全国各地同时组织了数百万人声势浩大的庆祝游行。1月5日,《人民日报》在头版发表了《祝汉城光复》的社论,号召志愿军:向大田前进!向大丘前进!向釜山前进!把美国侵略军赶下海去!离前线甚远的老百姓,其实并不知道我军在朝鲜战场的艰难困苦,他们载歌载舞,敲锣打鼓地欢庆胜利,成千上万情绪高亢的青年学生纷纷报名参军,要求赴朝鲜战场去打击美国侵略者。

然而,始终保持头脑清醒的是志愿军司令彭老总,随着志愿军不断向南推进,战线越来越长,志愿军的后勤支援也变得越来越困难,而且朝鲜南部地势平坦,极有利于美军机械化重装备部队的展开,志愿军已经处在十分危险的境地。

朝鲜战争结束以后,彭老总有一次在军事会议上回忆起“第三次战役”时说道“我打了一辈子的仗,从来没有害怕过,可志愿军打过三八线,一直打到三七线时,我环顾左右,确实非常害怕。美军几乎是不战而退。志愿军都知道,三八线并不是我们打过去的,可以说是走过去的”。就在我方大肆庆祝汉城被解放的第三天,1月7日,联合国军停止了退却,李奇微将军下令第8集团军在西线和东线战场同时向我军发动了代号为“猎狗行动”和“雷霆作战”的反击,漫天的炮火再次倾泻在志愿军阵地上,首当其冲的志愿军部队在美军的炮火打击下,死伤累累,朝鲜人民军前线司令官金策大将也离奇死亡。一说心脏麻痹,一说煤气中毒,中朝联军的进攻势头终于被遏制了。1月25日,彭老总急电后方,说明前线战事紧急,要求立即停止进攻将部队后撤。但当时已经有一百多万军队已经集结在中朝边境,正在等待开赴朝鲜,大家仿佛已经看到了朝鲜战争最后胜利的曙光。在这种情况下,彭老总不得不策划再次发动进攻,并按照指示,把战役目标定为三六线的大田、安东。正当西线的志愿军第38军、第50军死死地阻击联合国军的反攻,而东线北进的联合国军却一路突破我军防线,迅速向前推进,进抵邸平里的美23团和占领横城一线的南朝鲜第3、第5、第8师就这样从整个战线上突了出来。战场上出现的这种状态,使正对战场局势一筹莫展的彭老总突然感到有了一次扭转战局的机会。彭老总的设想是,死死地顶住西线,把大兵团快速集中于东线,对相对实力较弱的南韩部队进行大规模反击,如果反击成功,将打破联合国军的进攻态势,改变目前志愿军劣势的局面,使我军重新掌握战场主动权。事实上彭老总的反击计划具有很大的冒险成分,因为东线战场的志愿军要组织起有效的反击,必须具备两个重要条件:1.在西线作战的志愿军必须把美军牢牢地阻止在汉江以南。如果西线的志愿军被击垮,那么不用说反击了,整个东线作战的志愿军将陷于被包围的危险处境。2.东线的志愿军有把握对被包围的敌军予以歼灭。这两点,对于当时装备落后美军,靠“骡马运输、徒步行军”的中国军队来说,都是不确定的因素,尤其是第二点,长津湖战役已经表明,武器代差的客观事实,即使我们包围了美军,也没能力将其歼灭。也就是说我们不可能像内战时一样,单靠“人海”的优势就能弥补这些不足。

战场上的机会稍纵即逝,彭老总决定抓住这次机会。有一点让老总放心的是,开头承诺的100多万我军战士已在鸭绿江边集结,正在开赴朝鲜战场,即使战役进行得不顺利,彭老总也可以通过这次战役,掩护志愿军增援部队安全抵达,从而与美军展开一场更大的决战。2月5日,彭老总电令志愿军第42军和朝鲜人民军第2、第5军团对东线北进的联合国军进行阻击,同时,邓华指挥的第39、第40、第66军奉命向东移动,准备按照计划发动反击。志愿军的“第四次战役”就在这种情形下展开了……由于篇幅原因,我们只能明天发后续,敬请期待。

0 阅读: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