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鸡娃太早,是不想后来烂尾”

夏天陈小舒 2024-08-29 13:18:46

之前跟大家坦诚了我家艰辛的择校之路:从Perth搬家到墨尔本,看了10几所学校后,最后选了一所成绩很差的小学,还再次为它搬家……(十年择校经验,搞清了一件事)

看了很多形式的学校后,我越来越意识到以下两点:

1. 没有十全十美的学校。在孩子的教育上,学校和家庭得分工合作。

上次写我们学校不卷成绩,活动丰富,有读者留言说,啊我们就想要这样的学校!我也不想卷学习。

还有读者说,我们去到一个重视学习的学校,内心失落。

我想跟大家说的心里话是,不是我们不想去成绩好的学校,是我们去不了,所以接受了成绩不好但活动丰富的学校。

学校不卷学习,压力不就给到了家长吗🤦‍♀️

不是我们不在意学习(怎么在读文章的😆),实际上我们一路都是奔着100分去的,只是难以兼顾,所以选了一头(活动丰富)。所以现在只能自己抓学习——小学阶段我们觉得我们还抓得了,现在课程那么丰富,不见得要自己亲身上阵,选课我们可以的。不像很多体育兴趣班,必须人去到现场。鸡一鸡小学的学习,还是相对容易。

2. 学校提供的是平台,是师资方面的托底,是爱学习的氛围感,“卷”还是得靠自己……

在雪山上,我们给孩子报私课的时候,我就在跟队友聊,这不就是又上私校又补课吗?要不是滑雪,还真以为自己不卷了,我们卷起来连自己的惊掉下巴😂

要做好任何事,背后都是极大的付出。体育好的孩子得靠家长托举,学习好的孩子都在“培优”,音乐艺术擅长的孩子都不是在校内学成“特长”的。

为什么有这样的感慨,和我们这两年参观了十几所不同风格的学校不无关系:这些不同形态的教育形式,它们能为孩子带来什么?成绩好的学校做对了什么,成绩差的学校为什么成绩差?进不去理想的学校,我们能给到孩子适合的教育吗?

先和我一起来看看这些学校吧。

01

学校A:

Jay家孩子上的学校,弟弟和罗密欧一级,作为粉丝,真的超想进😂 参观学校和面试的主观感受是,学校小学部是混校,非常缺女生,有女孩就与面试机会;学校重视学术也重视课外,面试表格会问有没有ADHD、读写障碍等需要额外学习支持的情况,有没有天赋/特长,得过什么奖项。面试时的主要问题也是问特长。

学校教育方面,老师都很热情,艺术类体育类都很强,学校滑雪队是澳洲的最主要校队,培养过4位奥运选手,学校的游泳队也很强,教练也是前奥运冠军;音乐课和艺术课都让人印象深刻,老师充满热情,也经常请有名的艺术家来授课;英文课堂上氛围很好,孩子们很有活力和创意;图书馆课上,正好遇到老师在教孩子们什么是cross reference check,我和队友都很感慨,这是我们读博士才学到的,在信息时代,辨别信息真伪的能力太重要了。

对于一所成绩优异的学校来说,它的华裔比例很少,以白人为主,家庭会较难融入学校的社交圈。我们在雪上上有碰到这个学校的滑雪家庭聚会,全是白人家庭(应该是家长们私下组织的,因为现在滑雪的华人家庭不少)。当时我们会有点担心转学的妞妞和同龄人社交的问题,因为孩子们大了,已经有固定的朋友圈了。

后来面试被拒,除了面试表现不佳,我们直觉是因为如实填写了ADHD,且两孩子都没有任何拿得出手的特长(需要有证书支持)。

02

学校B:

澳洲的顶级男校,据说在墨尔本只有男校能够算得上真正意义的顶级,因为好的女校多生源分布均匀,而男校好的生源和师资很集中。

这所学校任何一方面的成绩都很拿得出手,历史,学习成绩(尤其理科,数学),各项体育(是前面那所学校的有力竞争者),艺术,音乐,名人校友等等。

参观的时候,招生的人介绍起母校来,很是骄傲:

我们学校的成绩优异,尤其数学,数学竞赛的获奖者约一半出自我们学校;

我们学校的学生不用在外补课,因为我们的老师提供补课!

别人都说我们学校的学生优秀,成绩好,是不是他们都是顶尖聪明的孩子呀?不是的,有一半的孩子可能数学非常好,但另一半可能一般,他们可能是滑雪的全国冠军,小提琴拉得特别好,钢琴是演奏家水准提前就被国际顶尖的音乐学院录取,画的画已经能够开画展……(凡尔赛

当他说,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数学竞赛一般的参赛者都是来自我们学校。我在心里想,你真的不知道吗?不都是入学时你们筛选出来的吗……

他还说,有的家长问我,有没有提供ADHD读写障碍等支持,我们学校是有为我们的学生提供这方面支持的,但是我们不是特殊学校……

天啦,真的太直白了!正是参观完这所学校,才能够完全确信,这些成绩好的私校是不主动会招收特殊学生的!能进去的特殊学生,都是一开始在毫不知情的时候就混进去的😂

总之,学校非常好,但是它真不是为“普通学生”提供教育服务的学校。虽然很扎心,但是它让我看清了现实😂

这所学校给我最主要的感受是,卷,非常卷。

不鼓励学生校外补课,“我们是一所学校”,“没有理由让孩子们在我们这里读书,还要去外面补课”,我们自己给孩子补!

(理科)竞赛很牛,分层教学做得很细,能为孩子提供很好的竞赛师资。

男校必须卷体育,滑雪是所有学校组队最多的之一,分了多个水平级别的队,高年级冬季学期参加滑雪的学生直接住山上训练,学校派文化课老师上山教学!

跟姐姐之前读的私校和现在姐弟两就读的学校比,非常鼓励竞争,事事都要比!任何事情都能转化为竞争,比如艺术课,就比谁用最少的面条搭最长的桥。老师说,因为男孩子天生充满竞争性,这种方式让他们觉得很好玩,激发“良性竞争”。

我们后来多次讨论过,这到底是不是我们要送酒酒去的学校?会不会竞争性太强了一点,会不会压力比较大?这个问题目前我们还没有答案。

我们有遇到过一些家长,孩子进了这所学校后不适应,转出来;也有遇到过一些家长,对学校评价很高。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一位马来西亚华人妈妈说,她家老大学习一般,但老二学校比较好,也不知道这个学校是通过什么方法能够知道孩子的成绩,到了6年级的时候,他们家弟弟就收到了面试通知,说offer的有效期是2周,2周时间给他们决定去不去。老大老二的两个学校对比强烈,一边是love & peace,学校说要鼓励孩子独立,有自己的意见(妈妈觉得实则是管理松散),一边是说,小孩子就要严格管教,鼓励他们多花时间学习,现在管得再严,他也还是你的孩子,以后他会感谢你(意思是不会因此伤害亲子关系)。

我一听,这不就是我们华人的传统教育观念吗?!😂 Love & peace不适合亚洲基因🧬 无论一开始多么love & peace,到了高年级、初高中,还是会回归到卷学习上。你看谷爱凌妈妈,卷体育之余,会让孩子放弃学业吗?但凡孩子成绩提高有希望,都不会“弃疗”。

换句话说,我们现在不卷成绩,是想到合适的时候再发力,不希望太早用力过猛,以后“烂尾”。不是觉得学生无所谓学习,可以不用学好科学文化知识。

队友听完说,我们作为卷的华人,就不要“歧视”卷的白人了。“嫌弃”学校氛围太卷?是看不惯白人鸡娃吗?凭什么白人就不能卷?

在鸡娃这件事上,跨越文化,超越种族,全世界鸡娃父母都是很有共同语言的。

03

学校C:

是一所女校,除了成绩好,IB成绩和VCE成绩都不错,9年级时有一年时间住到山里,周一到周五学习,周六周日野外训练,攀岩,越野跑,皮划艇,滑雪等。

面试前,听校长骄傲地说,我们是non selective(不挑人)的,所以我们有这样令人骄傲的成绩真的很不容易(我们学校提供的教育特别优秀)。

我心想,真不错啊!不挑生源成绩还能这么好!

面试的时候,校长重点了解了孩子的兴趣特长,个人特质,也向我们介绍了学校的理念,培养友善,勇敢,坚韧的女孩。我们主动提出姐姐有ADHD,你们学校有没有相关的支持?校长很惊讶于我们的坦诚,也给我们分享了学校在这方面做出的努力,还问我们,是不是考虑用药?我可以给你们推荐一个我们学校学生用得比较多的儿医。

用药这个建议着实有些出乎意料,但是总的来说,我们觉得和校长相谈甚欢,妞妞的面试表现也很好。当时校长给她几本书去对面房间读,她很开心,一会儿就读完了2本(两遍),第三本字多书厚,她读了一半。后来校长考她书里的内容,她都能答上来,也表现得自信大方开朗。我们觉得,妥了,还在纠结要不要换学校时,收到了学校的拒信……

后来从其他渠道得到确认,即便是女校,但凡成绩好、有条件挑的,他们都挑学生……有点难过,虽然因为有妹妹的关系,姐姐7年级应该还是能进的,但是我们对它不再那么向往了。

04

学校D:

一所混性别学校,在市区,作为混校,成绩非常好(是的,我们是按成绩筛选去参观的),边上就是一个超大的公园,很多体育活动在大公园里完成,学校虽小,但是连着“大户外”。

可能是因为在市区,老师比较容易找?学校的教学氛围真的很好!老师都好热情,孩子们也特别活跃,课堂乱中有序:老师找的自然拼读课件非常有趣,旁听的酒酒也跟着学起来,还回答了老师的问题,另一个一年级教室里,老师再用模具和精美的手绘(老师画的!)跟孩子互动教学感观(神经信号传导),有神奇校车里的卷毛老师既视感。课程设置很现代,比如有银行和真实的咖啡店项目,让高年级的孩子每周有一天可以自己去实践;课外班也丰富,木工,跆拳道,攀岩等,同样有自己的滑雪校队(虽然学校极小);参观时体育管理正在举办国际象棋比赛,参加活动的孩子很多,小小的体育馆里摆了几十桌。

总之,这所学校的学术教育很强。是所有学校里,除了妞妞原学校以外,我真实地感受到,老师在学术教育上有优势的(大部分学校都感觉教学大体上差不多,老师教得都挺好)。课堂教学很紧凑,没有自由散漫快乐教育在玩中学的“划水感”,但是教授得氛围很活泼,不死板,孩子们都很踊跃参与在教学活动里。对于读写能力,这个学校是非常看重,当场考了酒酒半天。我感觉教学是以读写和科学教育为主,课外为辅的(说实话澳洲很多小学是搞体育为主,学术学习比较弱势)。

这所学校有很小,校园很小,是拼凑起来的两个校区,还外加一个大公园凑起来一个小学校;学生人数也很少,每个班只有15/6人,对学生的关注度很高(细致地抓学习😂);学生的心理健康也能照顾到,老师们都敏感又专业,孩子们热情活泼又很有礼貌。我们感觉如果姐弟两去这所学校,融入和学习成绩,包括课外,我们都不用太操心。

真的非常符合我们的期待了。

而且,学生和家长口碑很一致,可以说是极端好评。我看有一位家长孩子从这里转学出来,进了一所知名男校后,捶心口痛,觉得新学校除了名声在外,哪哪都不如这所(她主要是感慨这里的老师特别好,我也有同感)。

混校在招生上,和那些单性别学校,尤其是男校比,着实显得有点卑微了,为了平衡性别比,他们几乎别无选择,能找到女生就不错了,挑无可挑。不仅如此,还得用各种优惠政策来吸引女生,比如减免学费,为女生提供奖学金等。所以在这样的背景下,这所学校能够有这样的成绩(基本上在维州前20),那是教学真的好!

它的缺点和优势一样显著,它只有小学部,也就是说孩子到了中学还是得换学校,换学校有风险,会担心进不了好学校,所以都得提前备选初中。另外,它位置在市区,交通拥堵,像我们家如果送过去,上下学高峰期估摸着要一小时。即便换房子,住近一点也很难改善,因为拥堵的位置靠近学校周围。

在生活质量和好学校之间……算了,我们只能对自己说,小学成绩不重要。

05

学校E:

“血统纯正”的教会男校,体育很强,文化成绩一般。澳洲很多学校都有教会背景,因为我们不信教,所以在学校学校的时候我们会倾向于选择非教会背景的,其次是观念比较现代开放的新教派(学习为主,不传教)。

在参观这所学校之前,我都不知道现代社会还有这么传统的教学学校的。

一走进校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教堂,当时我就很想原路退出了……学校到处都是圣像,礼堂里,教室外,到处都是宗教画和圣经标语。介绍学校的宣讲开始前,先是一段圣经导读,阿门。最后说“阿门”的时候,台下的不少家长都跟着阿门,做祷告手势,我和队友坐在中间,实在显得格格不入。

学习方面,宗教内容几乎是渗透到学科学习里的,比如音乐课学的主要是圣歌。还没有参观完,我们已经决定这所学校我们双向都不用考虑了。

这所学校从教育上来讲,其实也很不错,学校很有历史,体育很擅长,足球橄榄球滑雪和皮划艇等的校队都很强,很多政府奖学金获得者。不过学术成绩总体分数不高,应该不是教学问题,更主要是无法挑生源。虽然“贵为男校”(男校有“择优录取”的优势),但是因为教派太为传统,他们会倾向于录取有同样信仰的家庭的孩子,这限制了他们的招生。

所以,不挑生源的学校总体成绩都好不了,成绩好的学校,一定是明里暗里掐尖的学校。

06

学校F:

说说姐姐原来的学校。这所学校的成绩真的是非常好,教育很现代,学术上和学校D(混校小学)很像,学校抓得紧,所以基础的学习上,家长相对比较省心(成绩基线高),但是要拔尖仍然是3点钟以后需要付出努力的。

如果不是因为弟弟择校,被要求必须姐姐也同时入学读到6年级,我们是不会给姐姐转学的。用队友的话说,只要学校不劝退,我们就一直在这里读下去;只要成绩不垫底,一流大学就稳了。

这所学校非常小,设施不是很齐备,没有游泳池,体育项目开展得很少。在这里读的时候觉得好像不重要,直到换了新学校对比后,还是明显感受到了“重学术”和“重文体”的差异。这里因为人少,很多文体项目组织不起来,除了活动少,也不太能够按水平分组,所以孩子们“都有机会参与”,但同时也失去了在自己的水平组里学习和锻炼的机会。没什么竞争性,除了学习抓得紧,其他方面都特佛。

但是也因为学校校、人少,全校师生都认识彼此,以我女儿为例,所有老人都认识她,了解她,给她相应的支持。学校里开展有的活动,孩子们都有机会参与,很多集体活动孩子都有机会站在聚光灯下(总能轮到属于你展示自我的机会)。

07

学校G

学校C、F, G是很多人会对比的三所女校,尤其是学校F和G,两所学校都很小,都是高分女校。

G的孩子们看上去都很活泼自信,这所学校是很重视学术的,活动也相较F要丰富很多,游泳是她们的比较强的体育项目,有很多分组,竞赛组曾23次获得过全国赛的奖项,在这个领域是维州排名第二的学校。学校滑雪队的成绩也不错。学校的体育馆二楼有一个孩子们日常可以用的健身房,还有几台滑雪机可以用。

在学术方面,从三年级开始,数学和英文等主课就会分不同水平的组别开展,能力强的孩子能够得到延伸教学,学校也有对掉队的孩子提供补课。

音乐和艺术方面,孩子们也表现出色,学校在建新的音乐厅。

我们对它的课程安排没有对F那么了解,所以初步的印象是学习组织没有F好,但体育活动丰富很多。

参观结束后,负责人听说我们孩子在混校,立刻掉脸并一顿输出,说对女孩不好,你们可要小心啊,尤其是高年级,都没有几个女孩了,very bad for girls. 她的态度让我们对这所学校的印象扣分不少。

08

学校H、I、J、K

多年前给姐姐选学校时,有一点小插曲,还参观过几所满分私立女校和98分以上的公立小学。

学校H是教学会背景的,但是教学上宗教内容很少,一周一次课,主要是讲圣经故事,真善美等。学校虽小,五脏俱全,设施完善。艺术课和科学课都有惊艳到我,也是有请校外的艺术家不定期来上课,科学课项目简直就是赛先生的爱迪生课课堂小组版,孩子们动手能力很强,而且自信、很阳光积极;学校的二外是中文,学校里还有教授书法和中国国画(外聘的老师)!当初我很心仪这所学校,觉得很适合妞妞,但阴差阳错吧(周围的房价高, 参加的几个拍卖都没拍到😂),妞妞在升学前,最终拿到学校F的offer,因为不想给她换环境,就继续读F了。

学校I也是一所女校,学校比F大一些,也是很现代的独立学校,无教会背景,设施完备,成绩也很好,和F不相上下(成绩好的小女校真的很多!女孩子的选择太多了)。我们已经交钱了,突然收到F的offer,就仍然继续读学校F了。还有一个没有选它的原因是,当时妞妞还在上幼儿园,这所学校的附属幼儿园和F的ELC相比,我更喜欢F的教学理念(瑞吉欧)。

我们参观了我们家所在区的另外两所小学,成绩都不错。但是和私校比,小学低年级课堂纪律很乱,私校对着装仪表礼仪态度都有要求,一眼看上去会有一个好的印象分;教学理念上就是传统的教学模式,性价比特高,但是可能没有私校那么“个性分明”;文化和体育活动方面,没有私校那么丰富,3点钟放学后,家长得自己安排,私校会有更多的校内课后班,上班族家长时间上更容易安排。

很大程度上讲,在公立学校,重视教育的父母在时间投入上需要更多,而私立综合性更强,相当于教育资源包“一键下单”,不一定是最适配孩子的,但是总体不差。在公立学校,父母自由选择分类教育包有可能做到更经济,更优化,但是需要大量金钱、时间和精力投入才能做到比私校提供的“资源包”更优质。

09

学校K

最后,说说我们目前所选择的学校。

这是一所男女混校,小学部非常小,只有200多人,相对人数而言,校园很大,操场,泳池,图书馆,网球场,音乐厅,体育馆等一应俱全,还有厨房!孩子们早上7点开始就有各种活动,比如越野跑训练,游泳,网球等,之后可以在学校吃早餐,一个学期50刀。活动非常丰富,三点钟放后可以就在校内安排把娃得明明白白。学生的精神面貌都很好,看上去单纯,友善,不卷,幸福感很强。

社区氛围非常好,互助带娃。家长圈很厉害,学校很多活动的组织度很高,也是得益于家长圈非常给力,很多无私奉献,比如这次滑雪活动,家长志愿者们从募捐筹款,到组织日常训练,山上的活动,比赛安排等,都付出了很多。

除了学习差,其他都特别好。学习方面,教学是OK的,教学理念和F一样一样的,但是因为活动多,花在学习上的时间我估计可能不到F的一半。作业是按周布置的,但是经常一周一周都没有作业(啊啊啊),娃真的太闲了,专注搞体育……

看了墨尔本很多学校,我逐渐意识到,根本没有完美的学校教育资源包。学业和课外,无法在学校里实现平衡:有的学校学业抓得紧,素质教育方向的内容就会少一点;有的学校活动丰富,学业自然会松一点,因为孩子们就那么多在校时间。在任何方面想要“更进一步”(卷)只能家长在校外额外付出时间和精力去培养孩子。

鸡娃无法完全依托于学校,最终还是家庭去提供那个“相对圆满”,去和学校互补。内核稳定的人生,才能适应复杂的外界环境。

哭到变形!推荐全世界的女孩看这部电影!

我的妞妞有职业理想了!如何帮助女孩们成为“最好的自己”?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