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的两个女儿——李敏和李讷的生活状况一直备受关注,她们始终将毛主席的教会记于心间,多年来一直低调生活。
但总有些风言风语在世间流传,有人说她们性格不合,李敏对妹妹李讷过于冷漠,使得李讷常常独自一人面对困难。
这些传言真的可靠吗?直到李讷晚年接受采访的时候,她才含泪说出了实情。
姐妹初相见毛主席的子女众多,但在那个战乱与革命频发的年代里,大多数子女都生活得非常艰难,也就只有李敏和李讷两人,享受到了较为快乐的童年时光。
相较于李讷,李敏的童年过得虽然平静,却缺失了父亲的陪伴。
当时李敏的母亲贺子珍因为身体的原因,坚决要与毛主席分开,前往苏联去疗养身体。
毛主席拗不过她,便只得同意,就这样,小小的李敏便跟随母亲一同前往了苏联,并在那里生活了十几年。
小李敏只知道自己的父亲是中国党内极为重要的人物,却不知道他长什么样子,也不知道父爱是什么滋味,只是夜夜盼着他能将自己带离这片冰天雪地。
李敏长大以后,知道父亲在中国已经重新组建了家庭,还生下了一个妹妹,这让李敏心中涌起一股酸涩,她担心自己再也无法见到父亲了。
直到1947年,贺子珍的身体状况有所好转,才带着李敏回到了国内,但李敏也没有立刻见到自己的父亲,而是先跟随母亲在哈尔滨生活了两年。
北京一解放,毛主席就表示要把李敏接到北京去见面,贺子珍也答应了这件事。
临走的时候,她反复叮嘱李敏要乖乖听话,见到江妈妈,要多夸赞几句,对待李讷妹妹,也要多些谦让。
李敏含泪听着母亲的叮嘱,轻轻点了点头。
她内心既忐忑又期待,期盼已久的时刻终于到来,马上就能见到日思夜想的父亲了,可她又不免担忧,不知道父亲是否会接纳自己。
不久后,她就登上了前往北京的列车。
在火车上,她只要听到“毛主席”三个字,便立刻抬起头,四处张望,想看看是谁在提及。
列车抵达北京,车厢内瞬间热闹起来,人们纷纷收拾行李准备下车,李敏也走下了火车。
一踏入北京火车站,她忍不住四处打量,好奇地观察着周围的一切。
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李敏很快就上了车,经过长时间的行驶,终于抵达了毛主席所在的中南海。
这时,一个扎着双马尾的小女孩欢快地朝李敏跑了过来,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她牵起李敏的手,将手中的玩偶递到李敏面前,轻轻摇着她的手,甜甜地叫了声“姐姐”。
这突如其来的一幕让李敏有些措手不及,正当准备说些什么的时候,一道颀长的身影正缓缓向她走来。
那人身着中山装,步履从容稳健,身后跟着几位工作人员。
李敏缓缓抬起头,渐渐看清了眼前人,那正是她日思夜想的父亲。
毛主席迈步走到她面前,俯下身,温柔地轻拍她的肩膀,柔声说道:“闺女,爸爸终于见到你了,你都长这么高了!”
听到这话,李敏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泪水瞬间夺眶而出。
从这一刻起,她终于能够和自己的父亲一起生活了。
朝夕相伴李讷比李敏小四岁,与长期在异国他乡生活的李敏不同,李讷一出生,就成了毛主席和江青的心头宝。
毛主席不仅手把手教李讷识字,还经常抽空陪她玩耍,在延安时期,毛主席常常搂着李讷出席各种活动。
在父母的悉心照料和战士们疼爱下长大的李讷,度过了一个快乐而充实的童年,她的性格也因此变得非常开朗。
李讷稍微大了一点后,毛主席就经常跟她提起在苏联的姐姐。
渐渐地,李讷便对这个姐姐有了好奇,所以每当收到苏联的来信,李讷都满眼期待地望着毛主席,盼着他能为自己念信。
后来毛主席把李敏回国的消息告诉李讷的时候,李讷欣喜若狂,所以李敏刚落地,她便迫不及待地迎了上去,一把握住了姐姐的手,姐妹俩终于见了面。
就这样,从此姐妹俩便形影不离,每天都玩在一起睡在一起。
但两个人住在一起,难免会有一些小矛盾。
毛主席也从不轻易评判她们之间的矛盾,也从不以“小孩子不懂事”为由袒护她们,而是耐心劝导,鼓励她们相互扶持,共同解决困难。
哪怕是面对年幼的李讷,毛主席也会指出她的不足与错误,并叮嘱她要勇于为自己的过错担责。
就这样,姐妹俩到了上学的年纪,毛主席从不偏袒自己的孩子,于是将李敏和李讷一同送到了一所普通的育英小学就读。
上学前,毛主席多次叮嘱姐妹俩,绝不能向他人透露自己父亲的身份,要始终保持低调,只有凭借自己的努力,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与认可。
之后姐妹俩穿着朴素的校服,手里拿着文具,像普通学生一样走进学校,在教室里安静地坐着听讲,下课就跟其他同学嬉戏玩耍。
本以为生活将这般平静而快乐地延续下去,但往昔的平凡生活已成过往,接踵而来的打击,不断考验着姐妹俩的感情。
风雨中的扶持长大后,李敏和丈夫孔令华结了婚,并一同居住在中南海。
然而没过多久,李讷的母亲与李敏之间的关系就逐渐变得紧张起来。
李讷夹在母亲与姐姐之间,既心疼母亲,又牵挂姐姐,为了尽力维持她们之间的关系,常常身心俱疲,陷入两难的境地。
1963年,李敏和丈夫最终做出了离开中南海的决定,毛主席紧紧握住李敏的手,深情地说道:“你要常回来看看我!”
当李讷放学回来得知此事的时候,李敏已经离开了中南海,李讷内心彷佛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心中满是痛苦与失落。
而这件事也像一颗重磅炸弹,瞬间引爆了她与母亲之间积蓄已久的矛盾,母女俩发生了激烈的争吵。
之后虽然姐妹俩生活在不同的地方,但彼此之间仍保持着书信往来,相互倾诉着对彼此的思念与牵挂。
1970年,李讷前往山西工作时结识了丈夫小徐,而她也在第一时间将这个消息分享给了自己的姐姐李敏。
姐妹俩在信中互相鼓励,维系着那份深厚的手足情谊。
当时小徐对李讷一直热情有加,两人之间的感情愈发深厚,甚至萌生了共度一生的念头。
于是,李讷满怀期待地写信给家人,希望得到他们的祝福,然而她的母亲却坚决不同意这桩婚事,但毛主席却支持她嫁给工人阶级。
在父亲精神的鼓励下,李讷与小徐举办了一场简单而温馨的婚礼。
李讷本以为自己能像姐姐一样,找到一个幸福的归宿,可婚后不到一年,两人的生活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由于小时候生长环境的不同,所以在生活习惯上,两人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这使得他们经常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吵架,这让李讷感到身心俱疲。
经过深思熟虑,李讷最终下定决心与小徐离婚,结束这段充满矛盾的婚姻。
而就在他们即将办理离婚手续的时候,李讷却意外发现自己怀孕了。
尽管如此,她依然坚定地决定与小徐分开,独自承担起抚养孩子的重任。
但当时李讷的收入并不高,每月的工资仅能勉强维持自己的温饱。
如今还要承担养育子女的费用,这让她倍感压力重重,尽管拼命工作,尽可能地节省开支,但生活依然捉襟见肘,长期的操劳,也让李讷的健康每况愈下,身体也逐渐变得虚弱。
在那段最为艰难的日子里,最先察觉到李讷困境的是她的姐姐李敏。
得知妹妹的住处后,李敏立即赶了过来,看到妹妹那骨瘦如柴的模样,心中一阵酸楚,忍不住泪如雨下。
临走时,李敏还把自己的全部积蓄都给了李讷。
从那以后,李敏就经常来看望妹妹,每次都提着一大袋子东西,她知道李讷过得很苦,所以想尽一切办法让她过得更好一些。
后来毛主席去世的时候,李敏和李讷都不在身边。
得知噩耗后,姐妹俩急忙赶回中南海,在悼念会上,俩人紧紧拥抱在一起,泪水夺眶而出。
然而就在这个节骨眼上,李讷成为了众矢之的,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这个时候,李敏再次站了出来,不但给李讷经济上的资助,还时常抽空去探望她,耐心地为她做思想工作,不断地鼓励她振作起来。
有了姐姐的悉心帮扶,李讷渐渐从困境中挣脱出来,生活也慢慢步入了正轨,姐妹俩对彼此之间这份深厚的情谊也愈发珍视。
但即便如此,外界也一直流传着关于李敏与李讷关系不和的谣言。
后来,在李讷年事已高的一次访谈中,她亲自出面,毫不犹豫地否定了这些无端的猜测与流言。
在访谈中,她情绪激动地说道:“是姐姐在我最艰难的时候,默默地给了我一些钱,让我得以度过难关,多亏了姐姐的帮扶,我才能活到今天。”
从那以后,无论是风雨交加还是烈日炎炎,在每年的纪念日上,人们总能在毛主席的纪念馆看到那对姐妹的身影。
岁月如梭,转眼间她们已步入了暮年,头发变得雪白,走起路来跌跌撞撞,但她们的手始终紧紧相握,未曾有一刻松开,仿佛彼此就是对方在这世上最坚实的依靠。
参考文献:
《李讷生病办住院手续 毛泽东叮嘱不许报真名》——中国新闻网
《毛泽东严禁子女搞特殊》——中国共产党新闻
点击,看更多深度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