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冬至,单衣过冬;夜晚冬至,冻死老牛”,今年冬天冷到哭?

农村小水文化 2024-12-16 10:58:43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2024年12月21日我们将迎来冬至节气,冬至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2个节气,往后是小寒和大寒节气,冬至后天气将越来越寒冷,我国民间从冬至开始“数九”计算寒天,冬至后的“三九天”是我国一年中最冷的时间段。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冬至,十一月中。终藏之气至此而极也”,说的就是冬至是农历十一月的中气,因此冬至交节的时间必然在农历十一月,这也就有了十一月被称为“冬月”的说法,到了冬至节气阳气的收敛和万物的潜藏达到顶点,物极必反,冬至后阳气开始回升,白昼的时间也将渐渐变长。

冬至,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关键一环,不仅仅标志着自然界的一个重要节点,还承载着深厚的传统文化意义,在古代人的观念里,冬至被视为阴阳之气转换的微妙时刻,它预示着新的循环周期的开始,冬至这一天,被认为是天地间福气流转、大吉大利的日子,其重要性几乎可以媲美春节这一年的开端,因此冬至夜被尊称为“亚岁”。

早在中国的周朝时期,农历的十一月就被确定为正月,并且冬至这一天被视为一个极其重要的节日。为了庆祝冬至,官府会宣布放假,让官员和民众都能享受这一天的欢乐。朝廷还会精心挑选乐工,他们鼓瑟吹笙,演奏出悠扬的“黄钟之律”,以音乐来增添节日的喜庆氛围。而在民间,冬至的重要性甚至不亚于过年,百姓们会在这一天祭祖敬老,表达对祖先的缅怀和对长辈的尊敬。商人和旅人们也会暂停营业,亲朋好友之间会相互拜访,以美食相赠,共同度过一个欢乐祥和的节日。

我国是农耕文明古国,根据我们老祖宗的经验,冬至这天的天气以及冬至交节的时间会影响往后的天气走势,在我国农村有句老话叫“白天冬至穿单衣,夜晚冬至冻死牛”,那么今年冬至交节的时间在几点?冬天会特别寒冷吗?我们来看看农谚是咋说的。

一、冬至无雨一冬晴,冬至有雨晴三天

这句农谚的意思是说,如果在冬至当天没有雨雪天气,那么预示着往后的冬天都会以晴天为主,冬天会相对暖和;而如果冬至当天有雨雪天气,那么预示着往后晴朗的天气会比较少,即冬天雨雪天气会比较多,冬天会比较寒冷。

冬至当天有雨雪天气,说明冷暖气流都比较活跃,空气潮湿、气温低的环境下很容易出现雨雪天气;而如果冬至是晴朗的天气,那么说明空气比较干燥,这预示着往后不容易出现雨雪天气。

二、冬至雷唱歌,春节雪堵门

这句农谚的意思是说,如果在冬至当天打雷,那么根据我们老祖宗的经验,这预示着春节会下大雪,厚厚的雪会掩盖门槛,这也表明春节会很寒冷。

春节是我国最隆重的节日,如果春节出现雨雪天气,那么就非常不利于人们出行。

三、白天冬至穿单衣,夜晚冬至冻死牛

这句农谚的意思是说,如果冬至交节的时间在白天,那么预示着往后的冬天会比较暖和,人们即便穿着相对少的衣服也能过冬,说明冬天是个“暖冬”。而如果冬至交节的时间在夜晚,那么预示着冬天会特别的寒冷,甚至连牛都可能被冻死,说明冬天是个“冷冬”。

每年冬至交节都有精准的时间,当太阳达到黄经270度时为冬至节气,今年冬至交节的时间在12月21日17时20分20秒,这个时间正处于白天,因此今年是“白天冬至”,这预示着今年可能是“暖冬”。

对于很多人来说可能希望“暖冬”好点,暖冬不仅可以减少疾病的发生,同时还方便人们出行,但是暖冬非常不利于农作物产量的提高。冬季温暖的气候为潜藏在土壤中的害虫提供了更适宜的生存环境。这些害虫原本应在寒冷的冬季中受到自然抑制,但由于气温上升,它们能够安然度过冬季,存活率大大提高。到了春季,随着气温回升和食物供应的增加,这些害虫开始迅速繁殖,数量激增,从而对农作物构成严重威胁。此外,暖冬还容易导致干旱的发生,这同样不利于农作物产量的提高,因此暖冬是农民不希望看到的。

总结,以上农谚都是我们老祖宗千百年来的经验总结,但是我国地域辽阔,因此农谚我们适当参考一下就行。

1 阅读: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