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阳之战,王莽42万大军灰飞烟灭。
许多朋友认为:昆阳之战后,王莽就失去了抵抗力,其覆灭就已经是必然之事了。
其实不然。
昆阳之战后,王莽依然拥有相当雄厚的实力和相对有利的形势。
虽然继续维系对天下的统治已经不现实,但是,要说他会迅速覆灭倒也不容易。
不过,事实是:短短几个月,王莽就覆灭了。
这是怎么回事呢?
依然足以坚持的条件即使在昆阳之战后,王莽依然拥有继续搞下去的条件。
1、雄厚的兵力。
昆阳之战,王莽军42万灰飞烟灭。
然而,实际上,王莽军在各地还是拥有极为雄厚的兵力。
(1)、边疆军队。
由于王莽错误的民族政策,所以,其与边疆各少数民族的关系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
所以,王莽用于边疆的军队,并不比用于镇压国内起义的兵力要少。
在北方,王莽连续征发军队,企图对匈奴大举用兵。
由于组织效率的低下,王莽所谓的北击匈奴,数年来一直处于备战状态,数十万大军长期屯驻边疆而不战!
直到21年,也就是王莽覆灭前的2年,王莽依然“转天下谷币,诣西河、五原、朔方、渔阳,每诣郡以百万数,欲以击匈奴”···
直到王莽覆灭,大军都一直驻屯于边,没有出动···
同时,王莽对西南夷(一度用兵达20万)、西域的作战也一直在持续,直到其覆灭!
(2)、内地兵力。
而在内地,王莽同样仍然拥有一定的兵力。
在关东,用于对抗赤眉军的兵力长期维系在10万左右。
在关中,王莽军同样拥有包括数万北军精兵在内的雄厚实力。
兵力不算多,但凭借有利地势,是足以固守的。
2、有利的地势。
王莽的统治中心关中,自秦汉以来就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其东面和南面和函谷关、武关之险要关隘的阻隔,西和西南又雍岐、秦岭的屏蔽,自古为“四塞之地”,易守难攻。
而在关东地区,王莽军以洛阳为核心据点,既有“八塞”之阻,也有敖仓之粟,同样有坚持的条件!
显然,王莽军仍然有条件利用地势弥补昆阳之战后内地兵力不足的条件,并调集边疆军队回来救火。
3、起义军的严重问题。
同时,起义军也存在严重问题。
(1)、起义军虽然人数众多,但真正威胁王莽政权者不多。
当时,天下各处烽烟四起,起义军众多。
但是,绝大多数起义军都是为了生存而战,缺乏远大的志向和谋略,没有对王莽构成严重威胁。
河北地区的起义军,号称是数百万人,但分成数十只,力量分散,长期只活跃于河北地区,没有南下之志。
黄淮地区的赤眉军,兵力也发展到30万左右,但领导层缺乏谋略和远大的目标,在王莽军停止围剿后,他们也停顿于濮阳一带,只是做小规模作战,并没有西进之意。
真正对王莽构成致命威胁的,也只有更始政权的10余万绿林军。
原本,更始政权是可能把这些分散的力量号召联合起来的。
但问题是:更始政权内部也出了严重问题!
刘縯被杀,其弟刘秀虽然隐忍求生但也暂时被边缘化。
如此,一方面,更始政权的指挥能力严重下滑!
刘縯、刘秀,是更始政权中最优秀的将领,他们的“退出”,使更始军的指挥能力大为削弱!
王莽所需要面对的,已不是刘縯、刘秀这样的对手,而是相对昏庸的更始帝和相对平庸的其他将领。
实际上,后面破长安的作战中,起义军并没有什么高明的战略战役指挥艺术,甚至不构成什么重大的战役行动···
另一方面,由于更始君臣能力的不足,要处理好其与赤眉、铜马等各路起义军的关系变得十分困难。
可以说,咱们常常挂在嘴边的“农民起义局限性”,此时已经逐渐暴露了出来,并有持续恶化的趋势。
如果王莽稍微能多扛一下,形势发生有利的变化,并不是不可期待的事情!
如此,起义军兵力虽多,但真正有入关灭王莽者不过10余万人,兵力并没有优势!
同时,起义军内部的严重问题,尤其是更始政权素质的下降,既使其指挥能力严重下滑,也使其处理与其他义军变得困难。
尚拥有较强实力和优越地理条件的王莽,此时,仍然有足以坚持的条件!
起义军也认为王莽不会迅速覆灭同样,更始政权也认为王莽实力尚存,难以一举而灭!
当时,更始政权筹划下一步行动时,认为:远在关中的长安是王莽统治的老巢,有重兵屯守和有利地势,以当时起义军的实力尚不足以突破王莽的防线。
因此,起义军决心洛阳为主要进攻方向,集中10余万主力北攻洛阳;另外派西屏大将军申屠建等人率领数千人攻打武关以威胁关中。
显然,在更始政权原先的计划中,数千人攻武关,只是为了为洛阳主战场提供侧翼支援和掩护!
他们的计划,是先取洛阳,平定东方,然后挥师西进,直捣长安,完成推翻王莽的任务!
这还是分两步走的战略!
只是,形势的发展,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就在10余万主力尚在洛阳城下鏖战时,原本的偏师已经杀入了长安,砍下了王莽的人头!
这是怎么回事呢?
离谱团队,莫名其妙的应对之策咱们说到,更始政权,刘縯被杀,刘秀被边缘化,其领导能力大为滑坡。
如果说更始政权团队能力是滑坡的话,那么,王莽团队就是“刷新下限”的离谱了。
王莽是如何应对形势的?
1、由“失败者联盟”来主持大局。
王莽“痛定思痛”,对中央机构进行了改组,以应付局势。
他任命王邑为大司马,主管军事!
王邑,正是昆阳之战的统帅。昆阳之战已经充分证明了这是一个军事能力拙劣到不能再拙劣的家伙!
他任命张邯为大司徒。
张邯,此前搞井田制,将天下搞得乱七八糟,引起了天下人共愤!
他任命崔发为大司空。
崔发,在给王莽修九庙时,“靡费数百钜万,卒徒死者以万数”,为天下所恨!
同时,让王匡坐镇洛阳,指挥洛阳方向的作战。
王匡,在此前的成昌之战中,同样表现出拙劣的军事水平,被赤眉军所破!
这些已经充分证明自己没有真才实学,并已经引起天下愤怒的人物,都被王莽看成了救命稻草!尤其是把军事交给王邑,这是嫌自己活得太长了···
2、以骗术来振奋人心。
王莽自己在干什么呢?
搞骗术!
王莽首先再次向天下解释:我当年仿效周公,为身患疾病的汉平帝祈祷,自己当年对大汉忠心耿耿!
随即,又让张邯当众“称说其德及符命事”,语言新莽政权必然长治久安!
更离谱的是,王莽从关东随便抓了几个无辜的人,用囚车一路押到长安,称这些人是起义军将领,然后将他们斩首,并编造出各种谶语,以表明起义军必败!
荒唐至极!
王莽的骗术,在当时确实是有一些“理论基础”。王莽能把大汉天下“骗”到手,就是明证。
只是,天下汹汹,纷纷起义,难道是因为你的谶语编得不够多吗?难道不是你王莽的政策使人难以生存下去吗?
不去改正错误的政策,反而继续搞骗术,自取灭亡!
3、漏洞的百出的防线部署。
选择了这样的团队来主持大局,其战略部署出现什么样的漏洞都不足为奇!
王莽组建防御的部署是。
1、以王邑等人,加强长安的守卫力量;
2、以王匡等人守洛阳;
3、让都尉朱萌、右队大夫宋纲加强武关;
这显然是一个漏洞百出的愚蠢布局!
首先,王莽军在内地的军事力量,主要在长安和洛阳两大城市。而在两大城市之间,则留下了一大片空挡!
如此,王莽在内地本就不多的兵力,就自我割裂成了两大股,互相不能救应,都不需要人家在搞什么穿插、割裂了!
其次,王莽在武关方向的防御力量是极为空虚的。
王莽所任命的武关将领,既不具备足够的实力、能力,又不是王莽的亲信将领。
可以说,王莽的应急部署,没有一招是靠谱的,招招都是加速自己的灭亡!
轻易丢失的武关起义军只派了数千人攻武关,本意是在侧翼掩护攻洛阳主力。
然而,起义军还没有到武关,武关就得手了!
原来,在起义军还没有靠近武关时,在南乡又发生了新的起义。
这支起义军原本只有数百人,但是他们居然说服并收编了当地的官军,发展到数千人!
随即,他们攻占了丹水等城,进兵武关。
武关都尉朱萌轻易开关投降了!
如此,在“正牌”起义军到来之前,武关就已经突破了!
其实,王莽当时再怎么不济,组织起应对这种突然起义武装的力量还是没有问题的。
王莽的将军再怎么昏庸,凭关而守,还是足以抵挡小股部队的!
如此关键之地,安排上不忠诚的将领,这是自杀!
关中的屏障,就这么轻易被突破了!
然而,王莽的自杀之路,还在路上!
轻易报销的北军精锐随即,他们又转身西进,击杀了右队大夫宋纲,攻占湖县,杀入京兆尹界,逼近长安,发展到数万人!
王莽如何应对?
王莽的第一个应对之策,是“大哭”!
王莽精挑细选的大司徒崔发献计:《周礼》和《春秋左氏》有言,国有大灾,则哭以厌之!
哭吧!
于是,王莽带领百官在长安城南郊设坛祭天,“搏心大哭,气尽,伏而叩头”。
这还不够,王莽又下令长安诸生和百姓每天早晚都要在南郊大哭一次,凡是哭得好的都可以任命为郎官!
哭完了,王莽开始组织打仗了。
王莽临时召拜了九个人为将军,号曰“九虎”,让他们统领北军精锐去作战。
由于担心这九个人不忠诚,王莽把他们的妻子儿女全部扣留在宫中做人质,逼他们为自己卖命。
同时,王莽又给每个士兵发放4000钱!
当时,王莽在宫中有黄金60万斤!而在物价飞涨的时代,这4000钱实在是微不足道的小钱!
这样赏赐,简直就是自杀!
同样令人费解的是:北军是常驻京师的军队,难道他自己本来没有将领吗?为什么非要临时去召拜9个莫名其妙的人来统领呢?而且,这9个人能力如何不说,你王莽自己本来也不相信他们呀?
只能说,王莽的脑回路,我们理解不了!
随后,“九虎”所率的北军精锐与邓、于起义军相遇。
交战中,起义军先以弩从正面阻击官军,然后率部绕到敌后出击,两面夹击下王莽军迅速崩溃!
“九虎”中2人自杀,4人逃亡,剩下3人率领残兵败将退到京师仓顽抗。
北军精锐,是王莽的常备力量;邓、于起义军,只是一个月内刚刚集结起来的“乌合之众”。
双方野战,北军精锐却被一战而败!
显然,王莽精心挑选的“九虎”根本就没有什么指挥能力,而他吝啬到侮辱一般的赏赐更使北军没有任何战斗意志···
王莽败得这么快,真的是自己一直在给敌人“助攻”!
再次“助攻”“九虎”中剩下的3人率领残兵败将退守京师仓。
邓、于起义军攻之不能下,于是,回师而去,迎接更始军。
更始军来到后,与邓、于起义军联合攻打京师仓,但是仍然很不顺利!
这些都说明:起义军的战斗力并不强,王莽自己不瞎折腾本来不至于这么惨!
于是,入关起义军商议后决定:屯于华阴,打造攻城器械,等待更始军主力的到来!
也就是说,即便到了这个时候,以一般常理,还是要10余万更始军主力攻破洛阳后进来,才可能威胁到长安!
王莽再坚持坚持,或等待形势有变(如起义军内部问题),或等候边地军队来援,或许还有一线生机,再不济,也能再坚持数月。
然而,王莽还是嫌自己命太长了,再次“助攻”。
王莽将长安城内的囚徒全部释放,让他们发誓“有不为新室者,社鬼记之”,发放兵器,由王莽的岳父率军进攻汉军!
这是昏了头呀!
如果相信你王莽的“骗术”,大家还会成为囚徒吗?既然不相信你王莽的“骗术”,又怎么可能会相信你强迫的誓言呢?
毫无悬念,这些囚徒出去后,立刻倒戈!
如此,起义军趁机控制了长安外围,准备给长安致命一击!
仍然“助攻”长安城经过西汉与新朝的经营,其城防设施之坚固,非一般城池可比。
凭城而战,新莽军仍然是可以坚持相当时间的。
但是···王莽,还是喜欢给对手“助攻”。
这时,有人告诉王莽,把守长安各城门的士卒都是“东方人,不可信”!
于是,王莽又临时以越族骑士更换各城门的守卒,每一城门置一校尉,领600人把守!
越族骑士,也许擅长野战,如何擅长守城作战呢?何况,越族骑士人数有限,这么点人,如何能守得住城门呢?于是,九月初一,关中义军从东北角的宣平门杀入长安城中,很快就攻到了未央宫附近!
到当日黄昏,长安城内所有的官邸都被起义军占领,王莽只剩下一个未央宫了!
后面的事迹,史书记载详细,生动而精彩,只是···已经没有必要说了!
王莽,最终被砍下头颅,其身体也被砍了个七零八落!汉家的旗帜,重新飘扬在长安上空!
新莽王朝的统治,结束了!
起义军破长安杀王莽之战,政治上的意义是怎么评价都不过分的。
但是,就军事来说,这几乎是一场没有什么好说的作战。
起义军几乎就没有明确的战役部署,也没有什么高明的战役指导,甚至原本也没有指望能靠自己就结果了王莽。
而王莽的军事指导,则是不断刷新拙劣的天花板,完全不能以一般常理来理解!
这不是一场战役,这只是王莽主演的一场闹剧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