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著名儒家圣人张载,文学造诣深厚,七绝4首惊艳,韵味无穷

火云上有诗词 2024-10-27 04:00:15

张载(1020年~1077年),字子厚,凤翔郿县(今陕西眉县)横渠镇人,北宋思想家、教育家、理学创始人之一。世称横渠先生,尊称张子,封先贤,奉祀孔庙西庑第38位。其“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名言被当代哲学家冯友兰称作“横渠四句”,因其言简意宏,历代传颂不衰。张载与周敦颐、邵雍、程颐、程颢合称“北宋五子”,有《正蒙》、《横渠易说》等著述留世。

土床 北宋 · 张载

土床烟足䌷衾暖,瓦釜泉乾豆粥新。

万事不思温饱外,漫然清世一闲人。

首句“土床烟足䌷衾暖”,描述了诗人所居环境的简朴与温暖。土床,即土制的床铺,显示出居住条件的简陋;而“烟足”则暗示了炉火已旺,或许是用来取暖或是烹煮食物。䌷衾,是一种细密的丝织品制成的被子,虽然材质并非奢华,但在炉火的映照下,却显得格外温暖舒适。这句诗通过土床与䌷衾的对比,展现了诗人虽处简朴之境,却能感受到生活的温馨与满足。

次句“瓦釜泉乾豆粥新”,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的日常生活。瓦釜,即陶制的锅,与土床相呼应,再次强调了居住环境的朴素。泉乾,可能是指泉水已干或已用尽,暗示了生活资源的有限。然而,在这样的条件下,诗人依然能够煮出新鲜的豆粥,这既是对生活技能的展现,也是对简单生活的珍视与享受。

第三句“万事不思温饱外”,是诗人的心声吐露。在满足了基本的温饱需求后,诗人并不去追求更多的物质享受或世俗名利,而是将心思放在了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上。这种超脱物欲、专注于内心的生活态度,体现了诗人深厚的哲学素养和人生智慧。

末句“漫然清世一闲人”,则是对诗人生活状态的总结与升华。漫然,意味着随意、自在;清世,则是指清明盛世,也暗含了诗人对所处时代的认可与赞美。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诗人自称为“一闲人”,既是对自己生活方式的自嘲,也是对心灵自由、无拘无束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芭蕉 北宋 · 张载

芭蕉心尽展新枝,新卷新心暗已随。

愿学新心养新德,旋随新叶起新知。

诗的前两句“芭蕉心尽展新枝,新卷新心暗已随”,细腻地描绘了芭蕉的生长过程。芭蕉心已经完全展开,新的枝叶正在舒展,而刚长出的嫩叶,又已经暗藏着新的蕉心。这种对芭蕉生长过程的观察,既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也展示了他对生命规律的深刻认识。

诗的后两句“愿学新心养新德,旋随新叶起新知”,是诗人在对芭蕉生长过程的观察中,悟出的人生道理。他希望能学习芭蕉这种不断更新的精神,用以涵养新的德行,随着新叶的展开,也不断地获得新的知识。这里,“新心”与“新德”、“新叶”与“新知”形成了巧妙的对应关系,既体现了诗人对养心治学道理的深刻体悟,也展示了他对人生不断追求新知的积极态度。

这首诗在语言层面也有其独特之处。诗中“新”字出现了七次之多,占据了全诗篇幅的四分之一;“心”字也出现了三次。然而,这种高重复率并未给人以堆砌累赘之感,反而在不断的重复、交叠中越发深化了诗歌的意旨。这种独特的语言形式,使得诗歌在表达上更加有力,也更加易于引起读者的共鸣。

贝母 北宋 · 张载

贝母阶前蔓百寻,双桐盘绕叶森森。

刚强顾我蹉跎甚,时欲低柔警寸心。

诗的前两句“贝母阶前蔓百寻,双桐盘绕叶森森”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贝母和双桐的景象。贝母在阶前蔓延,象征着生命的顽强与不息;双桐盘绕而生,叶子茂密,则给人一种和谐共生、生机勃勃的感觉。这两句诗不仅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画卷,还寓含了诗人对生命和自然的敬畏与热爱。

诗的后两句“刚强顾我蹉跎甚,时欲低柔警寸心”则是诗人情感的抒发和志向的表达。诗人以“刚强”自喻,却发现自己虚度光阴、一事无成,因此产生了深深的自责和反思。他希望通过变得低柔谦逊来警醒自己的内心,提醒自己不要过于刚强而失去谦逊和包容的心态。这种寓情于景、借物言志的手法使得诗歌的情感表达更加含蓄而深刻。

这首诗的语言凝练而富有韵律感。每句诗的字数相等且押韵工整(如“寻”与“森”、“甚”与“心”押韵),使得诗歌在朗读时具有一种朗朗上口、悦耳动听的美感。同时,诗歌的用词也恰到好处地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意境。

萱草 北宋 · 张载

萱草花开十日馀,花繁日日倍于初。

朝开暮落终非计,栽活青松渐剪除。

诗的前两句“萱草花开十日馀,花繁日日倍于初”描绘了萱草的生长特点。萱草花开得繁盛,而且每天都会比前一天开得更多,这种生长态势令人惊叹。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萱草的生长状态生动地呈现出来,让读者仿佛能够亲眼看到那片繁花似锦的景象。

诗的后两句“朝开暮落终非计,栽活青松渐剪除”则是诗人借萱草的生长特点来抒发自己的人生感悟。萱草虽然花开繁盛,但早晨开放傍晚就凋谢,这种短暂的生命状态让诗人感到不满。相比之下,青松则具有坚韧不拔、四季常青的特点,因此诗人认为应当努力栽种青松,并逐渐修剪去除多余的枝叶,使其更加茁壮成长。这里,诗人借萱草和青松的对比,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短暂和坚韧不拔精神的思考。

这首诗的语言质朴自然,没有过多的修饰和雕琢,但却能够深入人心。诗人通过对萱草和青松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意境,让读者在品味诗歌的同时,也能够感受到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



0 阅读:43
评论列表
  • 2024-10-27 07:16

    土床就是炕。炕里炉火旺,锅中豆粥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