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流感的这些知识,你一定要知道!

刘长伟有话说 2024-03-05 03:19:09

每年冬春季节,是流感的高发阶段,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报告,每年流感季节性流行在全球可导致300万-500万重症病例,29万-65万人死亡。今年是1918年流感大流行100周年,这场曾在全世界导致了上千万人死亡,数 亿人感染。

1. 什么是流感?流感有哪些类型?

流行性感冒(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感病毒容易变异,传播迅速,每年可引起季节性流行。

流感病毒属于正粘病毒科,是单股、负链、分节段的RNA病毒。根据病毒核蛋白和基质蛋白,分为甲、乙、丙、丁(或A、B、C、D)四型。

目前感染人的主要是甲型流感病毒中的H1N1、H3N2亚型及乙型流感病毒中的Victoria和Yamagata系。

由于流感病毒的复制所使用的RNA多聚酶没有校正活性,导致其每复制大约一万个核苷酸就会出错,致使其发生突变的频率高。发生抗原漂移的流感病毒可再次感染先前已获得免疫的宿主,进而导致流感的反复流行,即季节性流感。例如,2009年流感大流行的甲型H1N1病毒就是来源于禽、猪和人的重配株。

甲型流感病毒由于其宿主众多及其结构特点,常发生变异,在人群免疫压力下,每隔2-3年就会出现重要的抗原变异株,导致人群普遍易感,引起季节性流行。

人是乙型流感病毒的自然宿主,在海豹和雪貂中也有发现,其变异较少,可引起季节性流行。

丙型流感病毒感染人、狗和猪,其结构较甲乙两型稳定,80%的人在7-10岁时就已有丙型流感病毒的抗体,提示儿童期的普遍感染继而获得免疫,因此大多仅导致上呼吸道感染的散发病例,几乎仅有2岁以下儿童表现为下呼吸道感染,如支气管肺炎。

丁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D virus,IDV),主要感染猪、牛等,尚未发现感染人。

2. 哪些人得流感危害更大?

流感相关住院和死亡主要发生在65岁及以上老人、5岁以下(尤其是2岁以下)儿童,以及具有慢性基础疾病的患者。

慢性基础病患者:与同龄健康成年人相比,慢性基础疾病患者感染流感病毒后,更易出现严重疾病或死亡,其流感相关住院率和超额死亡率更高。

孕妇:流感对孕妇的健康危害比较严重。孕妇怀孕后由于机体免疫和生理上的变化,感染流感病毒后容易出现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和其他器官的并发症。研究还显示,孕妇患流感可对胎儿和新生儿产生影响,出现死产、婴儿死亡、早产和出生低体重等。流感对孕妇的健康危害比较严重。

儿童: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数据显示,全球每年约20%~30%的儿童罹患季节性流感,在某些高流行季节,儿童流感年感染率可高达50%左右,其中5~9岁年龄段的儿童感染率最高,重症和死亡病例常发生在2岁以下儿童。

据估计,每年有10%~15%的儿童因流感就诊,尤其是<1 岁婴儿就诊率最高。大约30%的流感儿童发生并发症,中耳炎等并发症的发生率高于成人。

儿童感染流感可导致死亡,患基础性疾病的儿童的死亡风险显著高于健康儿童,但也有将近半数的死亡病例发生在健康儿童。

医务人员:医务人员在日常诊疗活动中接触流感患者的机会较多,感染流感病毒的风险高于普通人群。而且医务人员感染流感病毒可增加院内感染的风险,增加其他医务人员和就诊、住院患者及其家属的感染风险。

老年人:流感感染是老年人的重要死因。在不同的年龄组中,≥60岁年龄组流感确诊病例的住院率最高。在我国,成年人流感住院病例主要集中在≥65岁组,流感导致的超额死亡病例中超过86%是≥65岁老年人。

3. 流感的传染源有哪些?

流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季节性流感的主要传染源。从潜伏期末到发病的急性期都有传染性。一般感染者在临床症状出现前24-48h即可排出病毒,排毒量在感染后0.5-1天显著增加,在发病后24h内达到高峰。成人和较大年龄儿童一般持续排毒3-8天(平均5天),患者感染不同毒株的排毒时间也会有差异。住院成人患者可在发病后持续一周或更长的时间排毒,排毒量也更大。低龄儿童发病时的排毒量与成人相同,但排毒量下降更慢,排毒时间更长。与成人相比,婴幼儿病例中,长期排毒很常见(1-3周)。老人和HIV感染者等免疫功能低下或缺陷人群的病毒清除能力更差,排毒时间更长。

4. 流感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主要通过呼吸道分泌物飞沫传播,也可以通过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也可通过上述途径感染。

5. 流感有哪些临床表现?

主要以发热、头痛、肌痛和全身不适起病,体温可达39-40℃,可有畏寒、寒战,多伴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常有咽喉痛、干咳,可有鼻塞、流涕、胸骨后不适等。颜面潮红,眼结膜充血。

儿童流感的临床表现和并发症与成人相似。儿童感染乙型流感,部分以呕吐、腹痛、腹泻为特点。与成人相比,儿童流感的发病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更高。

婴幼儿流感的临床症状往往不典型。新生儿流感少见,但如患流感易合并肺炎,常有脓毒症表现,如嗜睡、拒奶、呼吸暂停等。

儿童感染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喉炎、急性中耳炎、气管炎、支气管炎、毛细支气管炎、肺炎较成人常见。

轻症流感常与普通感冒表现相似,但其发热和全身症状更明显。无并发症者病程呈自限性,多于发病3-4天后体温逐渐消退,全身症状好转,但咳嗽、体力恢复常需1-2周。

重症病例可出现病毒性肺炎、继发细菌性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性休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心血管和神经系统等肺外表现及多种并发症。

6. 流感如何抗病毒治疗 ?

重症或有重症流感高危因素的患者,应尽早给予抗流感病毒治疗,不必等待病毒检测结果。发病48 h 内进行抗病毒治疗可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缩短住院时间;发病时间超过48 h 的重症患者依然可从抗病毒治疗中获益。

非重症且无重症流感高危因素的患者,在发病48 h 内,在评价风险和收益后,也可考虑抗病毒治疗。

奥司他韦(胶囊/颗粒):成人剂量每次75mg,每日2次。1岁及以上年龄的儿童应根据体重给药:体重不足15Kg者,予30mg每日2次;体重15~23Kg者,予45mg每日2次;体重23~40Kg者,予60mg每日2次;体重大于40Kg者,予75mg每日2次。疗程5天,重症患者疗程可适当延长。肾功能不全者要根据肾功能调整剂量。

对于1岁以下儿童的奥司他韦剂量,国内奥司他韦的说明书中未作说明。但美国FDA已批准奥司他韦用于2周龄以上的新生儿和婴儿。美国儿科学会《2018-2019儿童流感预防和控制推荐意见》及我国《儿童流感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15年版)》的推荐剂量为:9~11月龄儿童为每次3.5mg/kg,2/日;0~8月龄为3.0 mg/kg,2/日。可作为1岁以下儿童的用药剂量参考。

扎那米韦:适用于于成人及7岁以上青少年,用法:每日2次,间隔12小时;每次10mg(分两次吸入)。但吸入剂不建议用于重症或有并发症的患者。

妊娠期应用:尚未有评价奥司他韦和扎那米韦在妊娠期安全性的临床研究。但尚未发现奥司他韦和扎那米韦引起妊娠期妇女或胎儿副作用的报道。由于妊娠期妇女更易罹患重症流感并造成更高的病死率,抗病毒的收益大于药物对胎儿理论上的可能风险,故确诊、可能或疑诊甲型流感的孕妇应接受奥司他韦抗病毒治疗。应尽早开始治疗,不应因等待检测结果而延误治疗。虽然抗病毒治疗在发病48小时内最有效,但对妊娠期妇女特别是需住院的重症患者即使>48小时也应予以抗病毒治疗。除抗病毒治疗外,对妊娠期患者应积极退热治疗。妊娠前三个月高热与胎儿神经管缺陷和其他出生缺陷相关,分娩中发热也是新生儿惊厥、脑病、脑瘫和死亡的危险因素。

7. 如何预防流感?

(1)疫苗接种:

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可以显著降低接种者罹患流感和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我国批准上市的流感疫苗包括三价灭活疫苗(IIV3)和四价灭活疫苗(IIV4),其中三价疫苗有裂解疫苗和亚单位疫苗,可用于≥6月龄人群接种,包括0.25ml和0.5ml两种剂型;四价疫苗为裂解疫苗,可用于≥36月龄人群接种,包括0.5ml一种剂型。

通常接种流感疫苗2-4周后,可产生具有保护水平的抗体,6-8月后抗体滴度开始衰减。所以,需要每年接种流感疫苗。

(2)药物预防:抗流感病毒药物预防不能代替疫苗接种,只能作为没有接种疫苗或接种疫苗后尚未获得免疫能力的重症流感高危人群的紧急临时预防措施。可使用奥司他韦、扎那米韦等。

(3)一般预防措施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是预防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重要手段,主要措施包括:增强体质和免疫力;勤洗手;保持环境清洁和通风;尽量减少到人群密集场所活动,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保持良好的呼吸道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上臂或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咳嗽或打喷嚏后洗手,尽量避免触摸眼睛、鼻或口;出现呼吸道感染症状应居家休息,及早就医。

8. 哪些消毒方法可杀死流感病毒?

流感病毒对乙醇、碘伏、碘酊等常用消毒剂敏感;对紫外线和热敏感,56℃条件下30分钟可灭活。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