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带桥南侧,桥头的石狮子
晚唐诗人杜荀鹤《送人游吴》诗云: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
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
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
遥知未眠月,乡思在渔歌。
苏州,江南水乡的明珠,似乎一切都离不开水,而在水道纵横的环境中,桥又成了这座城市的精灵。在这群精灵中,就有镇守苏州南大门的“卧波长虹”——宝带桥。
宝带桥位置示意图
1899年,日本学者内藤湖南在中国东部作文化考察。结束杭州之行后,内藤由拱宸桥出发,沿运河一路北上,直奔苏州。宝带桥,成了内藤在苏州考察的第一处重要古迹。
宝带桥位于苏州古城南郊,此地是江浙陆路交通的必经之地,明清时期的大运河在此处由东西向折为南北向。作为江南水陆交通的一大关口,宝带桥所在之处,自古以来就是人声鼎沸,到中唐时期,修造桥梁的事被提上日程,并于元和年间(806-820)由时任苏州刺史王仲舒捐宝带助修而建成,桥两端连接纤道,一时间成为交通大动脉——当地百姓专门将此桥称为宝带桥,以纪念王刺史的功绩。
此后,宝带桥屡毁屡建,因地理位置重要,历代都将宝带桥的修造与维护视为重任。今天见到的宝带桥,基本保留了明代正统年间(1436-1449)重建时的面貌。但是,当1899年内藤湖南抵达苏州城外时,他所见到的宝带桥,刚重建不久,30多年前,宝带桥曾遭受过一次几乎灭顶的损坏。
宝带桥,国保碑
清代咸丰(1851-1861)、同治(1862-1874)间,清军与太平军激战于长江流域,苏州一带成为修罗战场。
同治二年(1863),洋枪队首领戈登正乘坐“飞而复来”号轮船指挥作战,为了通过宝带桥去进攻桥西的太平军营垒,戈登下令拆毁宝带桥的大孔,结果,宝带桥北边的一半,如多米诺骨牌一般,渐次倒塌,好好一座古桥,只剩下一半。
宝带桥旧照。红框内为中间的刚性桥墩,蓝框内为宝带桥最高的三孔所在。
上图(底图)为20世纪中叶的宝带桥旧照,此时的桥已经修复完成,与戈登拆毁桥洞前相近。由图可见,宝带桥并不对称。整座桥有53孔,为连拱桥。
戈登拆毁的是宝带桥最高最大的拱券(蓝框中最大的桥洞),即北边起第14个拱券。拱形结构在拱脚处有水平方向的横向推力,连拱桥中部各拱,横向推力相互抵消,最后由岸上的桥台承受横向推力。在戈登拆毁最高的拱券后,由于其两旁拱券的横向推力无法相互抵消,因此就出现了相继垮塌的情况。
幸运的是,当时宝带桥北侧拱券全部垮塌,南侧的拱券却幸免于难。原因就在上图红框内的桥墩(北边起第27个桥墩)。整座宝带桥,均为薄墩连拱,只有红框内的桥墩,明显比两边桥墩厚,为刚性桥墩。这个刚性桥墩,承受住了拱券的横向推力,最终保住了宝带桥的南半边。
吴文化博物馆二楼远眺宝带桥与斜港大桥
如今宝带桥已经回复旧貌,并于2001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新的斜港大桥贯通,新老二桥交相辉映,颇有古今对话之感。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宝带桥保留的是明代的面貌,但桥西侧与北堍还有两座石塔,为南宋旧物(下图)。塔座刻九山八海纹,塔身六面五级,各面壼门形龛内雕出佛像,其上雕出斗拱、屋檐等建筑元素。石塔古色古香,可以看出对宋代木构建筑的模仿,和南宋中晚期净土信仰的流行。
前文述及,宝带桥所处的位置,为水陆交通的关要,远行之人到此,或有希望神明保佑一路平安的愿望,因此,在桥边集资造塔,也在情理之中。两座石塔如今已近800岁,尚保存完好,实为难得的幸运之事。
宝带桥西侧石塔(左)、北堍石塔(右)
宝带桥北堍石塔,细节(左:普贤菩萨;右上:屋檐、斗拱;右下:坐佛与供养人)
今天的宝带桥,已经失去了实用功能,成为澹台湖公园的一部分。宝带桥与斜港大桥之间的大运河水道,百舸争流,仍然是一派繁忙景象,而宝带桥也不设栏杆,保留着原始的模样。
这里,曾经是苏州的南大门,宝带桥如“卧波长虹”般横亘在苏州城的南郊,为这颗江南明珠增添了一些历史的浪漫色彩。
宝带桥全景
文物信息【名称】宝带桥
【位置】苏州市吴中区城南街道
【级别】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标签】明代,连拱桥,苏州,大运河
全文完
【说明】文中图片除地图、旧照外,均由本文作者拍摄于2024年底。
【参考资料】
[1]孙鹄.垂虹桥宝带桥[J].建筑工人,1991,(04):58-59.
[2]邓学才.从宝带桥的倒塌谈拱形结构的特性[J].建筑工人,1989,(04):18-19.
[3]俞菁.大运河上的苏州古桥[J].档案与建设,2019,(02):74-76.
[4]茅以昇.介绍五座古桥——珠浦桥、广济桥、洛阳桥、宝带桥及灞桥[J].文物,1973,(01):19-34+70-71.
[5]孙宗广.近代日本学者内藤湖南眼中的苏州运河遗产[J].黑河学刊,2015,(06):62-63+124.DOI:10.14054/j.cnki.cn23-1120/c.2015.06.030.
[6]张庆,戴昌林.苏州斜港大桥设计概况[J].市政技术,2019,37(06):5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