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各家银行线上信用贷风险控制手段通常做法是通过模型控制加后台线上审核。由于无法线下交叉检验,再加上需要考虑审核时效,难免会存在风险控制漏洞,一旦存在这个漏洞被人发现并利用,很容易引发系列性外部欺诈贷款风险。
贷款中介刘某、梁某、贾某对某集团与担保公司联营的线上信用贷业务较为熟悉,通过网络找到外省缺钱人,并且告知这些人这个贷款不需要还。等这些外省人来到贷款中介所在地,这些外省人还会询问不还款的后果,贷款中介会告知他们“贷款后,象征性地还上几期,后期编造个还不上的理由,就成呆账了,因提供的家庭住址、单位以及电话号码等信息都是虚假的,所有不会被找到”。
2021年,贷款中介刘某、梁某、贾某,在明知贷款人不会全额还款情况下,为达到骗取借款的目的,对贷款人申某等10人进行虚假“包装”,即为贷款人P图车辆行车证、投保交强险,虚构家庭住址和工作场景,并进行“话术”培训用于视频审核。10名贷款人先后向银行借款共计251.5万元,并向贷款中介支付极高费用。最终上述10人偿还借款本息49.4万元元,给金融机构造成经济损失共计202.10万元。
贷款中介刘某因涉嫌犯贷款诈骗罪,于2022年9月23日被公安机关取保候审,于2023年9月18日被刑事拘留,同年10月26日被逮捕。最终刘某被判犯贷款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九年,并处罚金十一万元。其他两名贷款中介以及9名贷款人另案处理。
结束语
对于哪些企图有组织有目的的诈骗银行贷款的人员而言,上述案件能起到一个很好的警示作用,毕竟代价还是不小的。
不过这个案件对于银行而言,也需要好好反思,如何不断优化线上贷款产品反欺诈策略。为此,笔者建议:
监管部门或银行业协会定期组织各家银行一起研讨线上贷款欺诈案例分享,并据此完善反欺诈策略,包括不限于优化线上贷款风险模型控制策略、后台介入策略;各家银行应组织专门团队深入研究本行已经发生或者已经公开的同业线上贷款欺诈案例,并及时据此优化反欺诈策略,必要时也可暂停相关线上产品,或将线上贷款产品过渡为线下贷款产品。
这才是一般所说的背债,像那些背债几百万几千万的,能做下来才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