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讲座的前一部分,我们从近期的一些纳税热点问题入手,对当前企业面临的纳税环境、税务机关的征管模式、稽查思路等进行了分析研判。随着科技的发展,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已全面融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推动国家治理的有效手段。税务治理从上世纪的“以账控税”到本世纪初以来的“以票控税”,在三年疫情的催化下,现在已快速切换到“以数治税”时代。面对“以数治税”时代,纳税人应该如何应对呢?我们提供四方面的建议供大家参考。
本号主要研讨、发表宏观经济、企业管理、财务税收领域的原创文章,旨在传播管理智慧,助力企业成长,在阅读以下内容之前,请点击【关注】以持续获得最新内容。
一、构建“以数治税”时代下的“纳税”竞争力
“以数治税”时代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数字经济在我们的生活中已如同空气、温度一样常态存在,我们能选择的只有主动适应,无法逃避。比如过去是手工发票是常态,少数地方和行业试行数电发票。然而当数电发票已成为常态,手工发票反而成为了另类,企业就需要分析“以数治税”时代的经营环境,进行相应的变革以构筑竞争力。
举一个例子,同一城市有A、B两家超市互为竞争对手,销售货物都要向客户开具数电发票,A超市的流程是需要消费者拿着购物小票,在早9:00-晚9:00找前台客服开具,需要消费者提供完整的开票信息和接受邮箱,然后客服在10分种内完成1张数电发票的开具,每名客服人员每天只能完成50张开票作业,且存在2%的差错率。而B超市的模式是客户可以在超市的自助开票机上,通过扫描购物小票并自助输入开票信息完成数电发票的开具,也可以通过下载超市的微信开票小程序自助完成数电发票开具,也不可能出现开票错误。
很显然,B超市的数字化管理运营能力要远远超过A超市,A超市的运营流程不适应“以数治税”时代的经营环境,相较B超市,其成本更高、效率更低,客户体验更差,特别是单位等需要开发票的团购客户的体验要比B超市差许多,长此以往在市场竞争中将处于不利的地位。
通过“数字化”提升企业涉税业务处理的效率只是一个比较小的场景,事实上企业可以通过数字化的应用,在企业从计划到执行、控制的全流程,从供应、生产、研发到销售的全环节构建核心竞争力。
二、使合规成为“以数治税”时代企业财富和老板安全的守护神
我们小时候,爸爸妈妈千叮咛万嘱咐,不要违法犯纪,是因为父母经过人生的风雨,深知“平安”的宝贵,知道“诚信”二字的价值。然而我们长大后,可能找了一万种理由开始闯红灯、走捷径、搞变通。特别是后来发现闯红灯、走捷径、搞变通并未受到什么惩罚,似乎还占到了便宜,于是变的更加蔑视规矩,甚至嘲笑那种守规则的老实人。
具体到纳税领域,从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中国搞市场经济开始,到1994年建立以增值税、消费税、企业财务通则、企业会准为主的两则两税直到现在的税制,一个总体趋势就是税率由高到低、征管由松渐紧。比如所得税税率,94年时是33%,后面降到了25%,再后面加进了一系列税前扣除优惠政策,小微企业的实际所得税税率下降到5%。再如增值税、94年时为17%,后来陆续降到了16%、13%,从一开始只有货物可扣除,到后来设备、房屋、服务等陆续进入可扣除的范围,税负一降再降。在税率一再下降的情况下,征管、稽查却一年比一年紧。过去是“以账管税”,企业是否存在纳税违规,是否足额申报纳税,只有经过全面查账才能确认。因为查账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只要是人干的事,就有了一定的弹性和空间,就有了大量可“运作”的地方。
再后面转向“以票控税”,收入全面不全面、费用真实不真实,主要由票据说了算,至于票据后面的经济业务真实不真实则是另外一回事。
过去一家企业受到了税务处罚,甚至一家企业的老板因偷逃税款被判处缓刑,除了他自己知道,时过境迁,可能连税务部门都会忘记了。现在呢?一家企业受了税务处罚,一个老板、一个财务人员因税务问题受到行政处罚、或被判处了缓刑,从短期看只是付出经济代价的问题,可能你自己心大,过一半年已经忘记了。但国家信用公示系统中记得很清楚。你去上市、去贷款融资、去搞并购,去当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人家证监会不认、银行不认、投资者不认、市场登记管理局也不认;你去投标,人家招标单位不认、评标专家不认;你去和一些跨国公司、国有企业做生意,可能根本就进不了人家的合格供应商名录。可以说一次犯事,处处受限、终身受累。所以我们强调合规,在税收方面就是要依法纳税,只有合规,我们的个人财富、企业的市场声誉、公司的价值才能真正得到守护。
弘一法师有一句名言说“人生最不幸处,是偶一失言,而祸不及;偶一失谋,而事幸成;偶一恣行,而获小利。后乃视为故常,而不恬不为意。则莫大之患,由此生矣。” 这句话的意思是,人生中的最大不幸,并不是那些显而易见的灾难或失败,而是那些看似没有造成严重后果的小错误、小疏漏,比如不经意的失言、缺乏周密计划而侥幸成功的事件、或是一时放纵行为却意外获得了小利益。如果一个人把这些小错误当作常态,不去反思和改正,那么更大的隐患就会逐渐积累,最终可能酿成大祸。
可能我们过去在税收方面钻过空子、占过便宜、得过好处,但在“以数治税”时代,国家治理能力在加强,税务机关的管理方式在改变,一切在大数据、在人工智能面前都变地透明起来,整个社会环境都在变化,我们一定要认请这种变化、适应这种变化,不能抱着旧思维活在新时代。
三、打造“以数治税”时代税企融通合作新格局
我这里所说的“融通合作”,是指企业在处理税收相关问题时,要注重与税务机关、上下游合作企业、纳税咨询服务机构以及企业内部各部门、各有关人员之间的资源整合、优势互补、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从而达到依法纳税、合理节税之目的,实现多方共赢的局面。
首先是加强与税务机关的沟通联络。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纳税人没必要把自己与税务机关完全对立起来,在日常工作中,与税务机关多联系,在税收政策方面多咨询,主动寻求纳税辅导服务,获取有关的税收信息。
二是在选择客户和供应商时应考察其纳税信用情况。通过企业信用公示系统,查看其纳税信用等级,特别要警惕那些注册资本很大、实收资本很小;企业名头很大、缴纳社保人员很少;经营历史很短、涉诉涉罚很多的企业。对一些所谓从事网络货运、劳务输转平台、供应链管理、农产品收购、废旧物资加工、化工品贸易的企业要多个心眼。如果发生了业务,一定要保留完整的“四流”凭证,以免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三是选择诚信而且有专业服务能力的纳税服务机构合作。一个好汉三个帮,与医生交朋友有利于我们的健康,与讲诚信、有经验、专业能力强的财务公司、税务事务所合作有助于解决一些涉税方面的疑难、复杂问题。
四是企业内部上下级之间、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之间、领导与办税人员之间,要做到围绕企业纳税合规、提升效益的整体目标搞好沟通、做好协同配合。
总之,人顺了,事也就顺了,这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智慧,也同样适用于纳税风险管理领域。
四、筑牢“以数治税”时代的税收风险管控体系
市场经济主要靠“无形之手”进行资源配置,市场成熟的一个标志就是暴利的生意越来越少,企业要靠技术、模式的创新,要靠精细化的管理运营去生存、去发展。税收是企业的重要支出项目,能否有效管控税收风险、做到依法纳税、合理节税是构成企业竞争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市场经济也是法制经济,在市场竞争中,你的竞争对手不仅在关注你的产品、价格和你的竞争策略,也在关注你是否遵守了税法。如果当你的竞争对手发现你在钻税收的漏洞时候,你的行为已使对方处于不利的竞争地位,所以竞争对手可能会拿起“法律”这个武器维护自己的利益。最近高发的一些税收案件,动辄倒查若干年的税案,除了税务机关以数治税环境下,通过金税系统的数据研判断发现问题之外,其中一部分税案的线索直接来自行业协会的反映,甚至是企业竞争对手的举报。如果我们的老板因为税收问题被追究法律责任,如果我们的企业因为税收问题经常被查处制裁,又怎么谈地上正常经营呢?因此在“以数治税”时代,企业建立一个税收风险管理体系至关重要。为此建议大家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要有合规经营、依法纳税的意识。这是税收风险管控的第一道防线,没有了这个意识,等同于企业的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合规经营方面的体系建设一开始就是一个豆腐渣工程。方向错了,怎么会有好的结果呢?
二要知税法、学税法、懂税法。“以数治税”时代税收与企业的经营息息相关。企业该交的税不交,经常收到形形色色的纳税风险提示,税收信用等级一降再降,每次检查、稽查都如临大敌,一有税收方面的风吹草动就睡不安稳,一出问题就是成百上千万的损失,恐怕多好的产业也做不安稳,多大的家业也经不起折腾。
反之,能利用的税收政策优惠不知享受,能省的税省不下来,能迟交的税早早交了上去,这样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就会处于不利的地位。从另一方面,国家也不希望企业去这样做。从本质上讲,国家还是要企业生存、发展下去,这样国家才有GDP、政府才有税收、职工才有就业、老板才有财富。所以国家的期望是企业“依法纳税、合理节税”。但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做到知税法、学税法、懂税法。
作为企业老板,要知道自己行业的基本税收政策,基本的税收原理,避免在项目决策上当税盲、拍脑袋决策,在生产经营上无视税法规定胡指挥、乱安排,出了问题怼天怼地怼空气。作为财务人员、办税人员,更应熟知税法规定,不仅要熟悉本企业的税收政策,还要熟悉上下游行业的税收政策,当好企业的税收专家、谋士。有些纳税人的做法,自己认为很高明,实际你的上下游已把你暴露了。比如有的化工企业,把自己的产品起了个新名子,自己以为已处理的很高明了,那你想过没有,上游开来的票、你开去的票,人家是怎样处理的,千万不能一叶障目、不见森林。
三要将税收与企业经营管理进行全面融合。税收不是孤立存在的,税收产生于企业生产经营的过程,有什么因,就有什么果。如果我们自建了房屋,就势必产生土地税、房产税,有购销活动,除增值税外一定就会产生城建税、印花税,涉及不动产的买卖,那么增值税、土地增值税、契税、印花税就会必然产生。这些税收是法律规定的,是与企业的经营活动密切相关的,不是财务人员凭空算出来的,也不是因为你没搞好和税务机关的关系人家就多征、少征的问题。要将税收与企业经营管理进行全面融合要做到三点:
(一)税与人的融合,要明确企业管理各岗位的税收管理责任。比如:销售总监擅自答应可以给客户多开了5%的发票,当您做出这个决定的时候,就必须想清楚了,多开的这5%税收上怎么处理?再比如,老板决定给功臣们发100万的奖金,做出这个决策时就应同时拿出个人所得税的承担意见,是税前的奖金还是税后的奖金。办公室的同志到楼下买了10斤西瓜招待客户,一定就要明白怎么报账,怎么在税收上做到合规。只有把人的职责和税统一起来,企业才能做到人际关系和谐,部门之间才会形成合力,才会有效率。我们提倡经营的创新、经营的灵活,但一定要有边界、有法度。
(二)税与事的融合。企业是在形形色色的经营活动中实现效益的,或采购、或生产、或研发、或销售,什么事都不干,当然也就没了税收问题,但不干事,也就不成为企业了。企业做事,少不了制订形形色色的规矩、标准,这些都体现为规章制度。在建立规章制度时,一定要把税的要求考虑进去,不能顾头不顾尾,不能做事一套规矩、纳税时又是一套说法,如果税、事两张皮,税收风险就很难避免了。
(三)税与流程的融合,规章制度解决了做事的标准问题,流程解决先后次序问题。建立税收风险管控体系,一定要把税的要求融合到企业的业务流程中,比如在签订合同时就应考虑纳税问题和税收筹划。在制订一项规章制度前,要进行税收合规审核等。
四要形成税收风险管控的文件化信息。什么是文件化信息,简单的说就是把我们前面所说的合规经营、依法纳税的意识,知税法、学税法、懂税法的要求和做法;税收与企业经营管理进行全面融合形成的制度、流程予以书面化,形成正式的、书面的文件。这样的好处有三,一是有利于打造税收合规文化。二是有利于事前防范、堵住漏洞、提高效率。三是有利于降低法律风险。比如某企业少缴税款1000万元,是无心之失呢?还是偷逃税款?这些企业内部有关税收的文件信息 ,在法律上可以作为证据使用。故意杀人要偿命,过失则未必。
五要形成税收风险管控的闭环。有意识、善学习、讲规矩、也制订了制度,但在实际工作中执行了没有 ,执行到位了没有,还需要定期回头看、还需要检查控制,也就是我们常说的PDCA循环。做到事前有计划、事中严执行、定期有检查、检查必完善。
今天的讲座就到这里。文章篇幅较长,感谢您的阅读,如果您有不同的意见和好的见解,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