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巨头倒下!疯狂关店11万家,为什么我们都不愿意逛商场了?

槟榔聊社会新闻 2024-11-15 04:26:22

声明:本文内容是引用网络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参考信息来源,请知悉。

2024年,老牌百货品牌伊势丹宣布关闭三家位于上海和天津的门店、陪伴了重庆人民十五年的购物中心重庆南坪百联上海城购物中心宣布将于2024年12月31日闭店、武汉明星商场亚贸商场于2024年9月1日终止营业;

曾经的商超巨头家乐福仅2023年上半年,便关闭门店106家、沃尔玛从2016至2020年间,4年时间关店80多家、陆续13家大润发门店于2023年相继关店······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截至目前已经有超过11万家商超闭店。

曾经人头攒动,热闹非凡的百货商超们,似乎都面临着生死存亡的时刻。为什么人们开始不再愿意逛商场了?

内部结构同质化严重

近几年,人们逛商场时往往会有“不知道在逛哪家商场”的感觉,因为哪家好像都差不多。商场内部大到进驻的品牌、小到超市商品布局,仿佛都是“一个模子刻下来”的。

去哪里都是在相同的服饰品牌门店溜达,上哪家商场吃饭,看到的都是那几个火锅、烤肉、自助餐饭店。消费者不管走进哪家商场,看到的都是熟悉的品牌,没有新鲜感,自然不会有多次光临的欲望。

同时,装修风格和空间布局雷同和单一也是同质化的体现,比如楼层分布大多为一楼化妆品及珠宝首饰,二楼到四楼为服饰,顶层餐饮负一楼为超市,装修风格灯光布置多数相似,整体的视觉感受几乎没什么差别。

而“老套”的积分兑换、满减抽奖等没有特色的促销活动和营销方案更是让消费者实在难以有兴趣进店消费参加。

如此下来的后果就是,各商场之间的同质化严重导致消费者很难对单一商场保持“忠诚度”,而更多的会考虑价格和地理位置因素,消费行为容易在不同商场间转换进行。

这势必让商场只能降低租金或开始打价格战从而降低利润空间,经营压力逐步增大最后成为“关店潮”的一大主要因素。

外部竞争压力难忽视

2003年之后,电商的迅猛发展给了传统商超行业猛烈一击。由于省下来大部分店面房租、水电、人员及物流运输等成本,使得电商价格照比线下商超有很大优势,消费者发现,同样的商品,有时候网上的价格会比线下商超便宜几倍不止,自然不愿意再当“冤大头”。

同时,电商的兴起也在不知不觉间,改变着我们每一个人的消费习惯和购物方式,在每个人都因生活压力忙碌疲惫的今天,越来越多人喜欢享受几分钟浏览商品、下单支付后足不出户等待商品送到家的轻松便捷感,这种轻松便捷感便让他们对于传统商业模式的依赖度和需求度降低,传统商超的吸引力也随之下降。

而在电商购物平台上,消费者的不同平台比价、获取商品评价和了解商品具体信息的成本也大大减少——只需要动动手指,从而可以做出更理性更明智的消费决策,这恰恰是在传统商超无法做到的。

在供应链管理上,一方面电商平台可以经过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更加精准的分析和预测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和消费需求,实现相对更精准的商品采购和库存管理,大大提高自身供应链效率。

另一方面,一些大型电商平台可以通过平台背书和影响力,在供应链合作上得到更多议价空间,压低商品采购成本,从而在销售端价格优势明显。这两者也确实限制了传统商业模式的发展。

逐年递增的经营成本和生存压力

2000年后,房地产行业迎来飞速发展的20年,房价和其租赁成本逐年递增,而传统的大型商场,往往集中在市中心和人口密集的地段和区域,这使得商场的房租成本较高,一些商场的销售额甚至无法覆盖掉房租,经营压力可想而知。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高昂的人力成本也渐渐成为商超的一大隐形难题,在消费者越来越要求服务质量的当下,足够的如理货员、客服人员、促销员、理货员等线下服务人员必不可少,而人员工资、社会保障福利等人力成本逐渐高昂,这方面的支出增加也进一步压缩了传统商超的利润空间。

为加大客流量优势,传统商场往往把含生鲜产品的超市纳入经营范围,这无形中又对其供应链和运输及仓储的成本要求大大提高,其大幅上升的成本也是不可忽视的。

而在瓜果肉蛋等生鲜产品上,还有一个给传统商超造成很大竞争压力的业态——社区团购,它主要采取平台统一采购后交给团长、社区居民就近提取的形式运营,其便捷性和低价也吸引了相当多的消费者,这种模式也一定程度上对传统商超的客流进行了分流。

除了上文所提到过的消费习惯和消费模式改变外,新一代消费者日新月异的消费需求似乎也成为了传统商场“跟不上时代”的一方面原因。

举个例子,主打“盲盒”类产品的品牌“泡泡玛特”,仅2024年上半年营收45.6亿元,同比增长62%;而作为新型社交类娱乐项目的“剧本杀”。

从美团数据来看,2023年,“剧本杀”类目销售额达4亿人民币,占比平台总销售额的40%,2024年仍保持着上升趋势。

对比传统的服饰及餐饮等消费类目,新一代的消费者似乎越来越舍得并选择为自己的“情绪价值”买单,在消费上,也更注重商品是否是“个性化”的、有独特性的。

新时代挑战下,传统商超如何“逆风翻盘”

超预期服务与精准的市场定位:拿网红商场“胖东来”举例,分析它的成功因素时似乎总是绕不开“优质服务”和“深耕区域化”两点。

许昌市司机师傅王先生曾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回忆,自己的妻子曾经在胖东来买过一双鞋,穿上脚五个月后在一次工作时不慎将鞋子刮到机器上导致破损,于是拿回商场准备自费修理。

但营业员听完其妻子的诉求后,当即表示,鞋子破损就是代表其存在质量问题,并要为这位顾客免费换一双新的同款鞋子。

王先生的妻子坦言破损的鞋子是自己工作时不小心刮坏的,跟鞋子厂家和质量并没有关系,但这位甚至只是基层营业员的服务人员还是表示没有关系,并为其更换了新鞋。

王先生表示,正是这种超心理预期的优质服务让他和妻子心里感到舒服和熨贴,下一次便仍然想要去胖东来采购。

同时,胖东来长期专注于在河南许昌、新乡等地区的发展和开发或许也是其成功的因素之一,由于深入研究一个地区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和消费习惯,可以根据这些需求和习惯在商品采购、营销方式上更加有针对性,消费者也就更加“买账”。

打出差异化和个性化之拳:而能让会员制超市“山姆”脱颖而出的原因,可能跟其差异化的精准锁定部分用户人群和打造个性化自有品牌有关。

山姆的收费会员制让其把目标客户瞄准到有较高消费意愿和能力的中高收入人群,对应的,其会员又可以享受到山姆为他们量身定制的多种优惠和专属服务,免费试吃、专属休息区等等,会员年卡也提高了其用户粘性和忠诚度。

同时,对自有品牌的打造,不仅体现在将自有品牌商品占总商品的比重提高,从而降低商品成本和运输成本,也体现在对于选品标准的把控上,例如,提高生鲜类选品的新鲜度、选取更实用和耐用的日用品,而选择较高质量的商品,又恰好契合了其为自己选择的目标用户采购时的要求和痛点。

除了上文所属,打造个性化的、独属于线下商超才能营造出的空间体验,也能助传统商超留住客户。比如注重社交场景、打造围绕某个主题而做的装修和布置风格,或将独属于当地 的文化属性融入商场空间。

或是注重入驻品牌的差异化策略,寻找小众品牌和度假品牌,让消费者在脑海中形成与其他商场不同的差异化印象,就能吸引当下越来越多的追求个性和不同的消费人群。

也可以尝试为本土化的品牌做出相应优惠策略和扶持,把当地的文化符号和味道融入商场的消费空间,打造独有的商业氛围。

结语

新的时代背景下,变化的社会和经济发展形势对当下的商业模式都造成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早就了更多机遇和挑战。或许,只有不断深挖如今的消费者潜在需求、灵活分析市场行情从而改变市场和经营策略,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

参考资料:

浪潮工作室:《购物中心,为什么没人去了》

I C实验室:《中国的商场为何越来越空》

36氪:《供应商的品牌梦,直播电商实现了吗》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0 阅读:459
评论列表
  • 2024-11-15 07:00

    嘿嘿!电商是罪魁祸首!莫说得轻描淡写!颠覆哦!

  • 2024-11-15 06:54

    也不尽然,我还是喜欢逛胖东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