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谈中印战争:如果提前十年备战,不会失败,尼赫鲁轻信了中国

正观历史 2024-12-22 12:46:34

中印边境战争于1962年爆发,在这场战争中,印度作为始作俑者,在解放军势不可挡的攻势下,没多久便全线溃败。在战争结束几十年后,印度重新谈起了这场战争:如果提前十年备战,不会失败,尼赫鲁轻信了中国。

印度政府于1951年至1953年间开始侵占中印边境分界线“麦克马洪线”南部地区的领土,从这时开始,印度的侵略野心便逐渐暴露。在后续的时间里,印度政府为中国西藏的反叛势力提供庇护,并在中印边境地区建立了一系列军事据点。在印度的一系列操作下,中印两国的边境关系在短时间内变得高度紧张。

面对中印边境的紧张关系,中国始终以大局为重,寻求与印度和平解决边境冲突的路径。对此,尼赫鲁认为是中国软弱,决定趁机向中国发动大规模入侵行动,扩大印度的势力范围。

正是因为尼赫鲁的这一举动,使得他在几十年后成为了“导致印度在中印边境冲突中惨败的人”。如今,印度方面认为,正因尼赫鲁急于向中国发动侵略战争,使得印度武装部队在未做好准备的情况下就匆忙投入到战争中,最终落得惨败的下场。

对于这样的悲惨下场,印度认为,如果尼赫鲁在1951年刚侵占中国领土的时候,就为两国之间的边境战争进行准备的话,可能会是另外一种结果。“1962年战争的那一章,如果尼赫鲁没有浪费宝贵的10年,如果尼赫鲁加强了军队,如果尼赫鲁听取了其他领导人的意见,那么今天的历史就会有所不同”。

印度独立后,于1947年10月和巴基斯坦在克什米尔地区爆发了第一次战争。在这场战争中,印度共派出40000多人向巴基斯坦50000人的部队发动进攻,在和巴军作战的初期阶段,印度正规部队短时间内就取得了战场主动权,战争持续至1947年底,印度因天气变化主动接受联合国调停,停止和巴基斯坦的战争。

正是第一次印巴战争,使得印度政府对军队充满信心。第一次印巴战争结束后不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在新中国成立时,印度曾是少数几个承认中国的国家,尼赫鲁认为印度和中国是亚洲的两个大国,会一起努力创建亚洲繁荣局面,但在之后两国相处的过程中,尼赫鲁认为中国是疲弱的大国,软弱可欺,不敢武力反抗。

新中国成立后,解放军于1950年着手进行和平解放西藏相关事宜。当时控制西藏地方政府的势力在西藏东部的昌都一带调集了大量兵力设置防线,企图和解放军进行对抗。面对如此情况,中国政府于1950年10月派兵进入西藏境内。

当时印度方面并不承认西藏是中国的一部分,认为西藏是归属于印度的,对于中国军队进入西藏的行动,尼赫鲁选择采取和中国和平对话的方式,使中国的武装部队退出西藏。

尼赫鲁选择和中国就西藏问题进行和平对话时,前印度政府官员萨达尔·帕特尔于1950年11月7日给尼赫鲁写了一封信,在信中警告过尼赫鲁关于中国的问题:

“中国正试图通过谈论和平来欺骗我们,人们一直错误地相信西藏问题会得到和平解决,在我看来,中国的行为无异于背叛。我们视中国为朋友,但中国不认为我们是朋友。中国的想法是,那些不与他们在一起的人就是他们的敌人。我们应该注意这一点。到目前为止,我们的整个国防计划都是在巴基斯坦边境进行的,但现在我们必须面对北方和东北部的共产主义中国。来自北部和东北部的新威胁,印度将不得不同时关注中国和巴基斯坦两个敌人。共产主义中国有明确的目标,而这些目标对我们绝不友好。”

萨达尔·帕特尔的警告并未被尼赫鲁采纳,

除了萨达尔·帕特尔,时任印度陆军总司令卡里亚帕也曾经向尼赫鲁提到过“中国威胁”。参加过1962年中印边境作战的印度少将阿肖克·卡利安·维尔马在著作《沉默的河流》中写道:

“卡里亚帕将军与尼赫鲁谈论了麦克马洪边界线附近发生的事情,以及中国袭击西藏后对印度的影响。萨达尔·帕特尔将军建议尼赫鲁立即采取一些措施,并说明了他对印度东北边境局的一些计划。听完萨达尔·帕特尔将军的话后,尼赫鲁问卡里亚帕将军这一切的原因,卡里亚帕将军说,中国军队可能已经制定了进攻印度东北部地区的计划。尼赫鲁生气了,怒拍桌子表示,这件事不在总司令的职责范围内,事实上,中国会保护印度的东部边境,我们只要注意克什米尔和巴基斯坦就行了”。

当时的尼赫鲁对中国派兵进入西藏地区的行动心生不满,但他相信能和中国通过友好对话的方式解决这个问题。当然,为了能够促进和平对话,尼赫鲁也派出了一部分兵力向中印边境分界线南部的领土发起了侵占行动。后来的事实证明,尼赫鲁所认为的“西藏是印度领土,要通过和平谈判的方式让中国放弃西藏”是错误的。

解放军解放西藏昌都后,西藏地方政府于1951年5月23日和中央人民政府就西藏和平解放的一系列问题达成协议,并签订了《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十七条协议”)。在该协议中,双方就西藏地区的各项改革事宜进行了商定,中央不加强迫,西藏地方政府自动进行改革,西藏地区被和平解放。

直到此时,尼赫鲁也并未想过对中国使用武力,认为中国的武装部队即便在西藏地区开火,也并不会攻击印度边境,所以印度也未进行过任何与中国进行作战的准备工作。不仅如此,尼赫鲁还于1954年4月的时候和中国签订了《中印关于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间的通商和交通协定》。由于尼赫鲁始终未采纳萨达尔·帕特尔将军的建议,他最终失望的离开了新德里。

当时中印两国关系密切,在周总理访问印度时,考虑到中国还没有自己的飞机,尼赫鲁便派出一架印度航空公司的飞机专程接送。受到尼赫鲁的感染,在周恩来访问印度时,人们高喊着“印度—中国—兄弟”的口号。

但是,印度方面认为,中国从这时候开始就已经在为战争做准备了,同时,他们认为中国在1954年的真正目标是印度,在解放西藏后,中国军队进入西藏,并在阿克赛钦地区发展势力范围,1957年的时候在该地区修建道路,中国开始在阿克赛钦前进,只要有机会,他们就在无人区设立前哨。

从这时起,尼赫鲁认为中国在中印边境的行为难以容忍,遂于1959年对西藏的反叛势力进行庇护。不仅如此,为了使中国明白自身的行为已经触碰到了印度的底线,尼赫鲁还公开向中国提出索要中印交界线东段地区的90000平方公里和西段地区32000平方公里的要求。

对于印度的要求,中国明确拒绝。随后,尼赫鲁开始在中印边境地区实施“前进政策”,继续蚕食中国领土,并于1959年8月和10月在中印边界的东段和西段地区相继制造了朗久、空喀山口事件,打死打伤中国边防部队官兵多人。

尼赫鲁在1959年实施“前进政策”时,曾引起印度国内对武装部队战斗力的担忧,对此,他表示“我们的军队有能力保护我们。”

随着“前进政策”的不断推进,印度继续在其北部和东部边境地区建造小哨所,阻止中国在边境地区的推进。但是印度当时并没有派出太多的武装部队在所建立的哨所进行驻守,同时,在印度武装部队没有做好与中国作战的充分准备的情况下,前进政策就匆忙开始实施了,印度武装部队没有现代化的武器装备,也没有能够在高山、高寒地区作战的装备。对此,尼赫鲁表示“印度军队处于优势之中”。

在1959年11月25日的议会上,尼赫鲁表示“我可以告诉众议院,在独立之前和之后,我们的力量从未像现在这样处于如此良好的状态,我对此并不傲慢,我也没有将其与任何其他国家的军队进行比较,但我相信我们的军队有能力保护我们。”

即便尼赫鲁对印度武装部队的战斗力非常自信,但是到1961年,中国将印度在阿克赛钦地区占领的领土几乎全部夺回,尼赫鲁的政策被认为已经完全失败。

1961年4月11日,在印度议会上,印度政府官员指责印度国防部长“在梅农的领导下,我们在没有发动一次攻击的情况下失去了12000平方公里的土地。军队的晋升不是基于功绩,而是根据国防部长的心血来潮和幻想,或者根据他的政治目标进行,梅农让军队里充满了他身边的人,并使军队士气低落。国防部长玩弄国家安全,浪费了这个贫穷和饥饿国家的钱”。

面对指责,尼赫鲁表示“阿克赛钦连一根草都长不出来,这是一个贫瘠的地区,那里什么都没有发生,即使它消失了,也不会对我们有什么危害”。对于尼赫鲁的回答,参加会议的国会议员马哈维尔·蒂亚吉露出了他的光头:“如果这里也长不出任何东西,我应该把它剪掉还是送给别人?”

面对国内日益汹涌的舆论压力,尼赫鲁于1962年4月起派出更多的印度武装部队,命令他们先后在中印边境地区的中国境内设立了43个军事据点。伴随着中印边境局势的不断恶化,中印士兵于1962年7月在拉达克地区发生冲突。

随后,为应对印度的侵略行为,解放军被迫于1962年9月和印军在达旺地区进行对峙。面对日益紧张的中印边境局势,中国政府于1962年10月17日确定了对印军实施自卫反击作战的决策。

解放军边防部队于1962年10月20日凌晨和向发动侵略行动的印军展开反击。由于当时印度方面并没有防御准备,所以在他们看来,中国军队的行动是突然袭击。

交火后,大批完成作战准备的解放军部队拿着机枪和重型迫击炮向中国境内的印军部队发动进攻,但印度在边境的立场是,它根本没有做好战争的准备。按照印度方面的资料记载,当时印度武装部队在中印边境地区的兵力只有10000—20000人,而中国有80000人(实际上当时中国只动用了30000多人)。

战争爆发后,印度在拉达克和阿鲁纳恰尔邦的军事哨所相继被解放军摧毁。1951年,解放军部队进入西藏地区。在之后的10年时间里,解放军在西藏地区的势力不断发展,并进行了基础设施建设。而当时的印度军队没有现代武器,后勤物资运送系统也只能保障三四天的部队需求,迫击炮、火箭发射器更是没有,只有轻武器。

双方作战1个月后,中国于1962年11月21日宣布单方面停火,并决定从1962年12月1日起从中印之间的实际控制线向后撤退20公里。在整个战斗中,中国人民解放军共击毙、击伤印军4885人,俘虏3968人。

战后反省时,印度方面表示“印度士兵只得到承诺会向他们运送物资,但物资并没有到达很多地方。当时的政治领导让我们失望,这导致我们在1962年战争中的失败”。诚然,如果从战争角度来看,尼赫鲁在中印边境冲突中确实轻视了中国,没有进行很好的战斗准备。但如果不是他们的一再冒犯,愿意和中国和平谈判,中印边境冲突也不会爆发。

纵观中印战争事后印度诸多解析,其实印度从政府到民间从未自省,始终认为是中国欺骗了印度,攻击了印度。如果不是印度庇护西藏喇嘛,如果不是尼赫鲁仰仗着所谓的强大军事实力,幻想着自己的大国梦,趁着中国疲弱,一步一步蚕食中国领土,屡屡触碰中国的红线,无视中国多次和谈的诚意,中国怎会奋起反击?

当年,刚刚经历三年灾害的中国真的不想打仗,是尼赫鲁一步一步把中国逼到了悬崖边上,中国不得不打......

0 阅读: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