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条》:平民赢了,专家没输,良知撕裂了每一个角色

一世渡苦辣事 2024-06-06 21:38:54

  许多不同的人围着烤炉,烤炉架上,一边是“互殴”,一边是“良知”。

《第二十条》电影中每一个角色都是导演(张艺谋)故意安排的,是大有深意的,都代表着某一个群体,代表着某一个群体的集体认识。

导演不动声色的,甚至运用插科打诨的方式,让每一个人说出了自己的心声,表达自己的观念。这些观念,有朴素的,有自私的,有规范的,而电影将这些揉合在一起,互相淬火,碰撞倾轧,最终因两起死亡事件而统一起来。

结局似乎圆满,人物都很满意,但这只是常用的招数,其中碰撞的过程、淬火的过程,才是极为重要的。

有人说从结果看,没有学过法律的老百姓赢了,学过法的执法专家们输了。其实分析各个角色,我们明白,本来普通人是不可能赢的,但他们的无限卖惨,打动了部分人。

没学过法的普通人

普通人组有两个特征,一是没有学过法律,二不是法律的执行者。

娟娟(陈宣菲饰)

六岁的娟娟如同一张白纸,聋哑更让她洁白无瑕,她对于对和错、好和坏的认知,恰好来自于最为纯粹的本能感知。“我爸爸是个好人”,简单直接,爸爸是好人,不会做坏事。

丫丫(许静雅饰)

丫丫的演技被其他老戏骨衬托的毫无章法,也是剧中被人诟病最多的那一位。但是,综合来看,这位女学生,才是真正敢于反抗的那一位。是她一直不顾后果的支持父亲上访,想让父亲争取一个清白之身。

丫丫代表着许多年轻人的观念,做好事,不应该被惩罚,被罚了就不该忍。后面她低头说错了的时候,并不是真的错了,父亲的车祸是导演安排的一次意外。

韩雨辰(刘耀文饰)

韩雨辰是高中生,已经有了正常的是非观念,已经知晓了人情世故。他知道,见义勇为是好事,不应该被谴责。但是他却因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被指责了还被拘了起来。

他像一位成年人一样,为了照顾父亲的情绪,并没激进行事,能做的也就是不道歉不认错,坚守自己的认知底线。而到最后为了母亲,他也愿意写悔过书,愿意去认错。想要保护自己,就得学会妥协。

他的倔强,深深的埋在心里。

张贵生(杨皓宇饰)

他代表着最为普遍的俗人,不想惹事,不想多事,假如真正有事,更愿意早点平息,回归正常生活,也愿意付出代价,哪怕巨大。虽然他心里坚信自己的见义勇为,是正义之举,是正当防卫,但是当检察官把结果交到他手里,他还是默认了这一切。

他没有勇气辩解。

是女儿给了他辩解的决心,在失去存款和工作,生活完全被改变后,本来他还是打算逆来顺受的。

张贵生的奋力争取,换得一个人的思想转变,他的死亡很重要,为影片结局提供了助力。

郝秀萍(赵丽颖饰)王永强(潘斌龙饰)

在影片当中,导演将一个豪华不幸包扔给了这对夫妻,残疾、疾病、贫困等所有苦难都给了他们,还有比他们更惨的人生么?还有一点,他俩在影片中没有同框过。

忍无可忍,无须再忍,是我们特别推崇的反抗标志。这对夫妻做到了这一点,受尽了屈辱和折磨,这才一时冲动,奋起反击。他们得到了所有人的同情,他们也自认为自己做的没错,难道一直要受人欺负被人霸凌才对么?

但他们还是受到了法律的无视,法律无视了他们的苦难,无视了恶人之前的恶行,却在一个反抗细节上纠缠不休。

他们是最为平凡的人,没学过法律,甚至没认真上过学,他们只是懂得做人的道理,在朴素的认识里,他们自认是没有错的。

可为了继续生活,他们也愿意妥协,也愿意认罪伏法,只是他们很绝望,绝望于黑恶势力,绝望于法律的冰冷。

李茂娟(马丽饰)

安排这个泼妇角色,可见导演的功力,何况安排一个喜剧演员,更属细处发力。无理狡三分的李茂娟,也曾说出两句话来。

一次是孩子见义勇为却成了被告,她说:“我谈咱儿子被冤枉了,你和我谈法律?”

一次是孩子被打了,她说:“我儿子被打了没法立案,你又和我谈法律?”

就这么一个喋喋不休、无理取闹的家庭主妇,也知道最为朴素的价值观:我儿子见义勇为还错了?

她是一个桥梁,非常贴身的桥梁,是她把这个原始的情感、情绪上的认知,展现给了丈夫,促成了最后的转变。

另外,她和丈夫之间不停歇的吵架,极力的淡化了影片本身的尖锐感,每每要陷入深思时,她俩便为了“按摩椅”激烈的争吵起来。

就她,一位永不认输的家庭妇女,为了孩子的明天,也肯低头认错,也肯送礼道歉。可她心里始终是不服气的,是不认可丈夫的所作所为的。

以上的没有学过法律的人,有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客车司机、家庭主妇、工地工人等,他们的基本认知是一致的,却无力直接改变结果。

他们只能等着,法律阵营的自省。

学过法律的专家们

其实影片当中并未直接点明双方的对立情况,隐晦的表达罢了。专家这一方,包括着学过法律的执法者和可以影响执法的其他人。

李茂全(陈明昊)

事没办成,却走出了成功的步伐,这是对他的客观描述,很正确。李茂全在影片当中是一位警察,负责郝秀萍案的侦查工作。

本来他已经完成了自己的工作,移交到了检察院,但由于后面吕玲玲的坚持和固执,使他总得不到安生。于是我们基本可以知道他对此案的态度,不做评价,即怎么判与他无关,对于吕玲玲的不断打回重新侦查,他内心是极为不满的,厌烦的很。

但是碍于工作性质,又不能强力发作,只能走一步算一步,他只想按照往常的标准完事结案,至于别人的人生,与他无关。

那个重要的目击证人还是郝秀萍自己找来的,他就是装模作样,蒙混过关罢了。喝了铁盖茅台,事没办也能全身而退,绝对是个老油子。

吕玲玲(高叶饰)

吕玲玲是学法执法阵营当中的呓语者,她并不是第一个看到习惯“缺陷”的人,但在影片当中她是第一个出声的。

感觉上,吕玲玲发声并非出自于极其理性的思考,而是出于对受害者的同情怜悯。郝秀萍太惨了,柔弱而残疾,多次被恶人侵犯,丈夫被锁成狗的模样,已经濒临寻死的边缘。

这一切,实在令她不忍,她决定救赎这对苦命夫妻。单位是没有人理解她的,大家都认为她是孤僻、倔强、不合群,也认为她是空费力气,像唐吉柯德一样。

为了铸造她不顾一切的形象,影片中四十多岁依然单身,没有家庭,没有男友。是的,也就是这种状态,才可能冒着职业的风险去认真的干一件事,而不是随波逐流人云亦云。

在众多的压力之下,她只能迅速的将事件的重要节点放到的那把刀上,她认为只要解决了刀的问题,一切事态都可以逆转,但是她错了,因为后来找到了那把刀,却并未改变案件的性质,之所以改变,是因为其他原因。

但,吕玲玲用一腔热血,提供了一个案件转化的契机。

韩明(雷佳音)

毫无疑问,韩明是中流砥柱,是根本力量,是最为厚实的那一层。他同许多同类执法人一样,在固化的道路上坚强的前进。

他是不看好吕玲玲的,更是不理解的,出于老同学老情人的关系,和自己圆滑世故,他才没有直接指出她的“白费心思”。因为,吕玲玲做的事,恰好是反对他的,是对他的一次激烈否认。

韩明的良知尚在,但是已经淹没在家庭生活之中,和单位里的迎来送往之中。他处世圆滑,和很多的基层人士一样,特别能够和稀泥,特别能够暂时平息事态。

是他的一句话,让检察院给施工队开了工资(检察院有这功能)。

是他甘当吕玲玲其他同事之间的缓冲地带,能够使调查工作继续开展。

是他在影片当中提到了三次互殴,那是习惯性的判断,也是他本人按部就班的判断。可能他曾有疑问,但是在牢固的习惯性面前,他都选择了妥协。

他指着视频对张贵生说:“看,从你还手开始,便是互殴了。”

他对儿子说:“看,从你还手开始,便是互殴了。”

他对其他人说:“看,从王永强拿剪刀那刻起,便是互殴了。”

他很敬业,拿出了厚厚的一沓曾经的案例来说服自己,也来说服吕玲玲。

改变他的,是四件事,记住,同样不是他良知的突然膨大。

其一,张贵生之死。

其二,郝秀萍自杀。

其三,儿子被殴打。

其四,吕玲玲拷问。

只有亲眼看见,只有切身体会,才能真正的唤醒一个人。

韩明在决定用“正当防卫”来代替“互殴”时,他第一次感觉到了无力,认为不会成功的,肯定会遇到莫大的阻力。所以最后才有了最后的陈述,才有了他吐槽似的慷慨发言。

而田检(王骁饰)、王检(于和伟饰)、赵厅(丁勇岱饰)、曹书记(许亚军饰)等,他们是一类人。在他们的心里,案件怎么依据法律怎么判,细节并不是他们关心的。他们所要得到的是尽快结束与稳当。

他们代表的是习惯的力量,在导演的操作之下,他们成了隔岸观火的看客。

怎么判是你们的事,必须保证不再出事,不再闹事。

他们在最后鼓掌起来,但是要明白,就算是另外一种说法,他们依然会热烈鼓掌。

所以他们没输,似乎在前进的道路上,得到了一次修正,得到了一次改进,而以前的案例,则不在考虑之内。

行文至此,笔者不由想起几句诗,似乎可以给本影片一个注脚,呈现在最后。

黑雨一样的鸟群

从黄昏飞入黑夜

黑夜一无所有

为何给我安慰

0 阅读: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