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故事:香薷利水消肿

沛春说健康 2024-09-26 21:32:51

香薷的故事

[时珍曰]∶一士妻自腰以下胕肿,面目亦肿,喘急欲死,不能伏枕,大便溏泄,小便短少,服药罔效。时珍诊其脉沉而大,沉主水,大主虚,乃病后冒风所致,是名风水也。用《千金》神秘汤加麻黄,一服喘定十之五。再以胃苓汤吞深师薷术丸,二日小便长,肿消十之七,调理数日全安。益见古人方皆有至理,但神而明之,存乎其人而已。《本草纲目》附方载:深师薷术丸:用香薷叶一斤,水一斗,熬极烂去滓,再熬成膏,加白术末七两,和丸梧桐子大。每服十丸,米饮下,日五、夜一服。

——《本草纲目》草部卷十四 香薷“发明”。

香薷消水肿的作用,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讲述了这样一个他自己亲身经历的故事:

有一位士人的妻子,从腰部以下开始浮肿,连面部和眼睛也出现浮肿,喘息急促仿佛快要死一样,无法安稳地躺卧在枕头上,还伴有大便稀溏,小便短少等症状,服用了多种药物都没有效果。李时珍为她诊脉,发现脉象沉而大,时珍认为沉脉主水湿,大脉主虚证,是由于病后受风邪侵袭所致,这种病症被称为“风水”。于是,李时珍先用《千金方》中的神秘汤,并加入麻黄以治其哮喘,士人的妻子服用一剂后,喘息症状就好了一半。接着又让患者用胃苓汤送服深师薷术丸(香薷一斤加水煎煮去渣浓缩成膏,加白术粉制成的丸剂),两日后,这个病人的小便量明显增多了,浮肿更消退了七成。再坚持服药数日后,患者面部、眼睛、腰部的肿胀均消失不见,完全康复。这件事更加证明了古人的方剂都蕴含着深刻的医理,但关键在于医者能否灵活运用,心领神会,这完全取决于医者个人的水平。

香薷的得名

香薷为唇形科石荠苎属植物石香薷或江香薷的干燥地上部分,分别习称为青香薷和江香薷。一般认为石香薷为野生品,因其叶多为青绿色,故名青香薷。江香薷为栽培品,且以江西省栽培品种质量为优,故有“江香薷”之称。此外,香薷又名蜜蜂草、香葇、香茸、香菜等,《本草纲目》云∶“薷,本作葇。《玉篇》云∶菜苏之类,是也。其气香,其叶柔,故以名之。草初生曰茸,孟诜《食疗》作香戎者,非是。俗呼蜜蜂草,象其花房也。”可见,香薷的名称与其产地、气香、多做菜食以及外观性状有关。

药用历史

1. 香薷首载于《名医别录》,云“味辛,微温。主治霍乱、腹痛、吐下、散水肿。”《日华子本草》载其“下气,除烦热,疗呕逆冷气”《备急千金要方》记有“烦心,去热”功效,由此可看出,汉唐时期香薷主要用于霍乱、烦热及水肿。

2.宋元时期香薷治疗四时伤寒及伤暑的功效变得明确,如《履巉岩本草》载其:"截四时伤寒."《本草衍义补遗》载其:"治伤暑,利小便。"等。《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著名的香薷散的功效就是祛暑解表,化湿和中,主治夏月乘凉饮冷,外感于寒,内伤于湿,致恶寒发热,无汗头痛,头重身倦,胸闷泛恶,或腹痛吐泻,舌苔白腻,脉浮者。

3.明清时期对香薷治暑病有更深的认识。李时珍在《本草纲目》指出:世医治暑病,以香薷饮为首药。然暑有乘凉饮冷,致阳气为阴邪所遏,遂病头痛,发热恶寒,烦躁口渴,或吐或泻、或霍乱者,宜用此药,以发越阳气,散水和脾……盖香薷乃夏月解表之药,如冬月之用麻黄。气虚者尤不可多服,而今人不知暑伤元气,不拘有病无病,概用代茶,谓能辟暑,真痴人说梦也。《本草逢源》载:“香薷,先升后降,故热服能发散暑邪,冷饮则解热利小便,治水甚捷。”

4.现代明确香薷为治疗暑湿感冒的重要药物。2020年版《中国药典》记载香薷“辛,微温。归肺、胃经。发汗解表,化湿和中。用于暑湿感冒,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腹痛吐泻,水肿,小便不利。”

品种变迁

香薷的药用品种从古至今经历了较为复杂的变迁:

香薷最早的药用品种应为唇形科香薷属香薷组的多个品种,包括香薷属植物香薷和海州香薷等,并非专指海州香薷。

至宋代《图经本草》将石荠苎属石香薷作为香薷药用的主流品种,并受到医家推崇。

从明代《本草品汇精要》开始将石香薷作为正品道地药材收载,有“细叶香薷”之称。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主要收载了香薷,同时也收载了石香薷(石香葇),并指出“香薷、石香薷,一物也,但随所生而名尔。生平地者叶大,岩石者叶细,可通用之”

明代开始栽培石香薷,于清代成熟,以江西省产者佳。并于近代形成“江香薷”这一栽培变种,目前为国内香薷主流品种。香薷野生品今称“青香薷”,即古代所称生于石上的“石香薷”。

《中国药典》1963—1990年版将香薷属海州香薷作为香薷药材的正品来源,从1995年版开始,这一品种被删去,修正为现今2020年版《中国药典》收载的2个品种,即唇形科石荠苎属石香薷或江香薷的干燥地上部分为香薷的药材来源。这是经过对香薷历史应用品种的梳理并结合近现代实际应用情况而确定的。

品种鉴别

青香薷(石香薷)主要为野生品,分布于南方各省,近代以广西产者佳,习称广香薷。以苗矮质嫩、茎红棕色、茎基紫红、叶青绿色、气香辛烈者为佳。江香薷主要为栽培品,本草中多称江西省产者佳。以枝嫩、茎细长、穗多、香气浓郁者为佳。二者药材外观不同,可以区别。

青香薷

药材长30-50cm,基部紫红色,上部黄绿色或淡黄色,全体密被白色茸毛。茎方柱形,基部类圆形,直径1-2mm,节明显,节间长4-7cm;质脆,易折断。叶对生,多皱缩或脱落,叶片展平后呈长卵形或披针形,青绿色、暗绿色或黄绿色,长1~3cm,宽2~8mm,先端渐尖或急尖,基部楔形,边缘有3-5疏浅锯齿。小坚果4,直径0.7-1.1mm,近圆球形,具网纹。

江香薷

药材长55-66cm。表面黄绿色,质较柔软。叶片展平后呈广披针形至披针形,长1~7.5cm,宽3~13mm,边缘有5-9疏浅锯齿。果实直径0.9-1.4mm,表面具疏网纹。

香薷代用品及混用品

各地民间所用的香薷尚有以下几种:

①四川、陕西、山东等地以同属植物香薷的干燥全草作香薷使用。

②云南、四川、贵州等地,有以唇形科植物牛至的全草作香薷使用者,称为"土香薷"。

③新疆地区使用的香薷为唇形科植物萼果香薷的全草,称为"萼果香薷"。

④西藏地区尚有以密花香蒲及其变种的全草入药,称为"密香薷"。

现在这些品种皆不是正品香薷,临床应用时应注意区分。

食疗应用

1.食疗历史

香薷作为蔬菜食用的历史由来已久,其全株均可食用,历代本草对此早有记载:

①《名医别录》载香薷“家家有此做菜生食,十月中取干之”。《本草经集注》中香薷为菜部药物中品,记有“处处有此,惟供生食”。

②唐代,《食疗本草》云“去热风,生菜中食,不可多食”,说明此时香薷仍旧做蔬菜食用。

③宋代之后,随着香薷栽培技术逐渐成熟,将其作为蔬菜食用的人群越来越多。

④明朝时期,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将香薷从菜部移入草部,但仍作为蔬菜食用,记有“香薷有野生,有家莳。中州人三月种之,呼为香菜,以充蔬品。”

⑤ 2013年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公布的药食两用中药名单中,香薷在列。《中华食材》中载有香薷对于感冒、暑泻以及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均有辅助食疗的作用;《中华食疗本草》中收录一首香薷食疗方,用于辅助治疗夏季外感于寒、内伤暑湿所致的暑湿表证、水肿、小便不利等症。

2.营养价值

①香薷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营养成分,包括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等。据科学测定,每100g新鲜香薷中,除含有0.9mg锌、400mg纤维素、0.09mg维生素E、43mg维生素C 等,还含有维生素A、钙、铁、钠、镁、磷、钾、铜、锰以及胡萝卜素等重要的维生素和矿物质。

②此外,香薷籽含油率为42.38%,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90.46%,是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极高的植物油之一,可以为人体提供全面的营养支持。

3.食疗应用

①可焯水凉拌、炒食等,起到预防中暑、增进食欲的作用。

②将香薷加水煎沸后去渣留汁,再加入粳米和绿豆煮成香薷粥,可以防治夏季轻度感冒,同时也有解暑化湿、利水消肿的功效。

③用香薷叶和薄荷叶制作的香薷茶,水煎代茶饮可清热除烦,利尿清心,适用于口干口苦,心烦尿赤等症。

④香薷全株含挥发油,有特殊的香味,其叶子可以用来除口臭,用法很简单,摘2-3片新鲜香薷叶洗净放嘴里嚼,5分钟左右吐掉,或者香薷煮水含汁漱口。

⑤用叶晒干之后用来泡茶喝,如将香薷、厚朴、白扁豆放置保温杯中,用开水焖1小时后即可饮用。这种茶饮可以防治暑湿感冒和空调病,是夏季养生的好选择。

综合利用

现今,香薷不仅只是作为药用及食疗应用,而且被广泛应用于食品、香料、农业、畜牧等行业,属于可充分综合利用植物资源。

食品业

①由于香薷挥发油具有抑菌、抗氧化等生物活性以及安全无刺激等优点,可作为肉类保鲜剂,也可用作糕点、饮料、果冻等食品防腐剂。

②挥发油中含有的金合欢烯、芳樟醇等香气成分,是一种良好的食品添加剂,可作为罐头、饮料、奶制品的添香剂。

③还可作为调味品使用,比如烤肉或者制作卤肉的时候,在某些地区,香薷都是必须使用的香料之一,与鱼类炖煮,不仅有特殊的风味,还可除去腥味。同时,香薷的种子可榨油食品使用。

香料业

①香薷因其独特而浓烈的香味,常被添加到烟草中用以提高口感,是一种良好的烟用香料。

②烟丝中加入香薷挥发油可以改善香气,提升烟气柔顺、细腻程度,并呈现出独特的清香气息。不仅有利于降低卷烟杂气及刺激性,而且可以改善香气风格,提高口感,对特色香型卷烟的研发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③此外,挥发油含有百里香酚、香荆芥酚等天然活性抑菌成分,可作为空气清洁剂和消毒剂,同时也可以作为化妆品和洗涤香精的添香剂。

农业

①香薷挥发油是一种天然植物油,与传统的杀虫剂相比,香薷挥发油不会污染粮食,也不会产生抗体,可将其作为一种新型的植物杀虫剂使用。

②现有研究表明以香薷挥发油制成的新型杀虫剂具有明显的杀虫效果,对黄瓜疫病、番茄灰霉病菌也有很强的抑菌作用,在农物种植及粮食储存方面备受人们青睐。

畜牧业

①香薷叶茎可作饲料,也可作为饲料添加剂,不仅能够提高饲料的利用率,减少浪费,降低成本,还可改善动物的消化吸收功能,促进动物的生长发育。

②其解表化湿的功效有助于预防和治疗动物的感染性疾病,减少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③此外,香薷挥发油中的百里香酚、香芹酚可以改善畜产品的气味和性状,使其更加符合消费者的需求。

功效作用

香薷乃夏月解表之药,中医认为本品发汗解表,化湿和中。用于暑湿感冒,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腹痛吐泻,水肿,小便不利等症。现代常用于夏季发热、暑湿、急性肠炎、菌痢、湿疹、空调外感等夏季常见疾病。

配伍应用

治外感于寒、内伤于湿:

配伍厚朴、扁豆,以解表散寒,祛暑化湿;

治周身皆肿,小便不利:

可单用,或配伍白术、茯苓,健脾利水消肿效更佳;

治暑热霍乱:

配伍厚朴、黄连,增强化湿止痢的功效;

治暑温外感、口渴面赤:

与金银花、黄连、鲜扁豆花同用,以祛暑清热化湿。

外感寒湿所致的恶寒发热、

无汗咳嗽等:

可与杏仁配伍,既能发散表邪,又能降肺和胃理气。

外感寒湿,郁而化热,或外感暑热所致的发热恶寒、无汗头痛、心烦口渴、脉浮数者:

可与金银花、连翘配伍,寒温相制为用,有辛凉透热之功。

暑热外感,高热烦渴无汗者:

配生石膏既辛散表热,又清解暑热。既清且散,共奏清热解暑、透表退热之功。

化学成分

作为一种药食同源植物,香薷干燥全草均可入药。研究发现,香薷的主要化学成分为挥发油、黄酮类、香豆素类、木脂素类、苷类等。

药理作用

1.抗菌作用:

香薷挥发油对沙门氏杆菌、致病性大肠杆菌、志贺氏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等都有较强的体外抗菌活性,尤其对引起痢疾的志贺氏杆菌的杀灭作用十分明显。

2.抗病毒作用:

石香薷水提物能促进血清中 IL-2、γ-干扰素产生,并通过调节感染小鼠血清细胞因子从而增强机体抗病毒感染的功能。此外,香薷的水提液还能高效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3.改善记忆功能:

香薷挥发油可以使脑组织的TPro水平升高,NO和AChE水平降低,肝和脑组织的ALA水平升高,从而改善记忆功能。

4.抗氧化作用:

香薷的黄酮类化合物能够清除自由基,阻止链式反应,从而抑制脂质被过氧化。

5.增强免疫力:

香薷挥发油能促进 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的增殖,促进分泌抗体,抗SRBC抗体总量增加,提示对抗体免疫的反应阶段和效应阶段均有促进作用。还可增加外周血 ANAE淋巴细胞的比率,提示可提高细胞免疫功能。在非特异性免疫应答方面,香薷油能使血清溶菌酶的含量增加,提示有提高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和加强溶菌作用。

6.调血脂:

香薷挥发油具有降血脂功能,其中在高脂血症动物模型上降胆固醇效果优于降甘油三酯,非高血脂子代小鼠模型中降甘油三酯效果优于降胆固醇。

7.解热镇痛作用:

香薷挥发油均具有中枢抑制作用,可降低小鼠的正常体温,对酵母菌所致发热大鼠有解热作用,提高小鼠的痛阈,并在0.1~0.3 mg/kg 呈量效关系。镇痛作用结果显示同等剂量江香薷作用强于石香薷,结果表明江香薷挥发油的镇痛效果较石香薷强。

8.其他作用:

除上述以外,香薷还对离体平滑肌具有松弛作用,可降血压;所含萜类化合物具有杀虫作用。

民间偏方

关于香薷,民间流传很多单方、验方,临床应用均有效果,如:

内服

1.治疗中暑:

香薷打碎成散,加水煎煮,放冷服用。

2.治疗霍乱腹痛:

新鲜香薷、厚朴、生姜、小蒜合用,切碎加水煎煮,分3次温服。

3.治疗小便不利:

香薷2500g,浓煮至可捏丸时做丸(如梧子大),每次服5丸,每日3次。

4.治疗口腔、鼻出血:

香薷适量煎水服用,每天3次。

5.治疗空调外感病:

香薷、白扁豆、厚朴三药煎服。

6.治疗湿疹:

香薷、天竺黄、蝉蜕、杭菊、防风、黄芪、银花、水牛角等一起煎服,治疗急性、亚急性、慢性湿疹偏热型收效甚捷。

7.治疗暑温高热:

以香薷为主药,加金银花、柴胡煎煮服用。

8.治疗心烦胁痛:

新鲜香薷适量,捣汁1000-2000毫升口服。

9.治疗水肿:

香薷一斤,白术七两,香薷浓煮取汁,白术打粉过筛,两药混合做成丸,每次10丸,每天4-5次。

外用

1.治疗小儿发迟:

陈香薷放入水中煎汁,再加入猪脂和匀,每天涂抹患处。

2.治疗脚气口臭:

香薷适量煎水含或泡。

3.治疗疖肿、痱子:

新鲜香薷适量,捣烂外敷。

4.治疗皮肤瘙痒、湿疹:

香薷全草适量,煎水外洗。

5.治疗小儿疱疹性咽炎、口疮:

香薷、佩兰、厚朴、金银花、连翘、扁豆、生大黄等泡服,或用单味香薷草液清洗口腔溃疡面。

使用注意

古代本草记载

1.《本草从新》:"无表邪者戒之。"

2.《得配本草》:"火盛气虚,阴虚有热者禁用。"

现代使用注意

1.内服宜凉饮,热饮易致呕吐。

2.香薷发汗力强,易耗气伤阴,表虚多汗、阴虚、大热大渴者忌服。

3.本品性温,凡外感风热或温热、实热内炽、阴虚火旺、阴虚津液耗伤及遗尿等症不宜单味药长期服用。

4.香薷有刺激分泌及胃肠蠕动的作用,胃溃疡以及长期腹泻者不宜长期服用。

5.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作者:深圳市宝安区中医院 唐志芳 梅全喜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