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社会上出现一种现象引人深思,即所谓 “穷家养出的富二代” 成为一个显著问题。在当下,并非穷人要不起或养不起孩子,关键在于养育方式的转变。
计划生育政策实施以来,社会养育观念发生巨大变化,过去倾向于所有孩子都要富养。以往穷人生育孩子数量较多,靠数量在社会竞争中立足,而富人孩子相对较少。如今情况反转,每个孩子都追求富养模式,使得养育成本大幅增加,结果变成富人有能力养育多个孩子,穷人却因经济压力难以承担。例如,在教育方面,义务教育虽有政府补贴无需择校费,但如今学区房、辅导班等成为教育 “标配”,这无疑加重了家庭的养育负担,穷人家庭在这种环境下更显艰难。
从社会生态策略角度来看,存在 K 生存策略和 R 生存策略的差异体现于穷人与富人养育孩子的方式上。过去穷人孩子多为穷养,有的甚至不上学就在家干活,而现在这种情况改变。同时,当下穷人家庭养育孩子也出现一些新问题,如教育未能有效跟上,导致部分孩子养成好吃懒做的习性,所谓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已不再普遍,甚至出现很多寒门孩子在家躺平啃老,不愿从事如快递小哥这类工作的现象。
当然,寒门出贵子虽有一定概率,但与彩票中奖概率不同,通过个人努力,寒门子弟改变命运的概率能够得到较大提升。这一系列现象背后,也反映出当前教育领域存在一些值得深入探讨与反思之处,关于养育观念和社会资源分配对不同阶层家庭孩子成长影响的话题仍将持续引发各界关注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