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请3000老人吃饭,为何老人回家后相继离世?他们到底吃了什么

小蔡一碟啊 2024-11-18 17:50:53

1795年,75岁的乾隆皇帝已经开始表现出资历尚浅的迹象,处理政务时常显得力不从心。

然而,祖祖辈辈殷殷实实地奉着清朝这个家业,乾隆作为最盛个时期的开创者,一路将清朝壮大至巅峰,无论是谁都不会抹杀他一生的功绩。

因此,在他七十五岁的时候,中央政府特别为他举办了一个紫禁城同庆活动。

这场宴会被称为千叟宴,因为参加人员全都是年过六旬的人,其中甚至还有人晚辈前来拎了个椅子给高龄前来参宴的老人喂药。

可见惜福敬老的风气,在文明程度和技术水平都远不如后世的古代竟然如此风行,确实是值得后人赞扬的一点!

千叟宴举办过程。

1749年,康熙帝圆寂之后,乾隆便接班了大清皇位。

乾隆登基之后,勤政爱民让祖宗爷爷们都很满意,这在清朝皇族内也是家的威望极受重视的原因之一。

1768年,也就是乾隆统治的第19年,他为了让祖宗爷爷们高兴,特别主持了一场超大规模的植树活动。

为了这场仪式,乾隆还是特别去过中央山脉亲自选了眼地界亲自种下种子,然后命令各地官员纷纷在自己管辖范围内找地方种树。

各省官员尊龙命令皆是欣欣然遵从了。

因为当时民生尚且没有太多保障,人们就会用树木等自然材料给自己搭建棚屋、做家具等。

这样来看,植树活动其实是利国利民的,人们一方面能拿树木赚一些钱,另一方面国家也能在时间沉淀中享受到更好的生态环境。

乾隆皇帝这一举动让宗室上下欢天喜地称赞他有厚德之人君操守,从此之后直到1860年,百年来的春季都把植树节作为朴素而盛大的节日来庆祝。

1769年的春天正值京城春暖花开鸟语莺飞,自然极适合举办迎春活动,于是乾隆皇帝便将举行盛大迎春活动上报给了朝臣商议。

众臣听说此为乾隆厚德于民车马劳顿自然不敢推卸,于是纷纷鼓噪赞成了起来。

1769年4月,京城百姓们在朝臣和皇帝的带领下,让大清在经历了沧海桑田之后依旧有生机盎然。

千叟宴和植树仪式类似,都引导人们懂得珍惜自然、敬老孝老的意义,但是千叟宴却有着不同隆重却无比奢侈的原因,这让人民百姓们有苦难言。

1760年康熙后宫中的慈宁皇太后离世,为了祭祀先皇后,乾隆皇帝在每年5月都举办了祭典洁浩大仪式。

这样的盛大仪式大家也是觐见接见满身火红衣服的祭品,然后进贡香烛清食等物品之后应邀前往的,这样看来举办千叟宴也仅仅只是多了一项吃饭而已。

但是这一项吃饭,却成为了千叟宴最招人寒心的来源。

乾隆帝为了这场宴会筹备工作进行了长达三个月的筹备工作,在这项工作中,贵重排首非常困难,但是好在物质非常丰富,只要通过精挑细选就能一览无余。

随后,乾隆便亲自走遍了整个紫禁城以及离紫禁城十日路程内的御花园,只为确保这场宴会的菜肴来路绿色有机新鲜健康。

最后,不但要保证蔬菜类新鲜,就连肉类都要如此,因此没有选择为霜冻肉类闻名的山东省,而是选择了出产新鲜活鱼的江南地区挑选肉类。

当时交通不如现在这么快捷,因此确保在老人的盘子里,每道菜葩都能做到让老人们觉得别有风味,成都是件极其困难且繁杂的工作。

但是乾隆展现自己的能力的时候,那可是众人都要妒忌掉下巴骨去的!

七月份的时候,经过几个月的筹备之后,效果和结果达到了乾隆预期,他开始安排准备迎接三千老人。

三千老人看似数量不多,但是对于当时交通手段来说算的不少。

尤其是在御膳房严令禁止不经命令不得使用霜冻食材情况下,要保证三千盘菜肴热气腾腾送到餐桌上是个极其困难的工作,因此各处都开始忙碌起来。

在没有蒸锅不说,还要保证通电通蒸汽,这说出去怕不能吓死人?

但是没办法啊!

这就是皇帝拖了天大的性子也要干好的工作啊!

最终,在众人的共同努力下,这场盛宴如期而至,一场意义非凡而又气派无比的盛典就这样如期举行了起来。

老人回家路程情况。

千叟宴进场时间是晚上,现在换做12点晚餐,可想而知老人们吃的是夜宵!

乾隆帝还想着用一场红黄灯光缤纷烛光闪烁的晚宴戏弄一下痞龄高灯光不利眼是不是国语能接受糟蹋我你们祖宗香火财富啊能不能代表你们好好儿享用着?

多炫目的宴会场景对眼睛都不好!

但是如今回头看这件事情,却发现这件事情并不是仅仅与灯光有关那么简单!

灯光不仅会自己的眼睛有损伤,更有可能会危害身边一些老年人的生命安全。

1788年,灾阴冲突导致大规模的人流窜动引起全国范围内冲突,于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了。

就在洋鬼子以为他们足智多谋不会被咱们中国人识破商约的时候,咱们中国人终于耐不住委屈联合抵抗洋鬼子,那时的洋鬼子就以为大清国之命将至突然求和处理战斗。

本来还以为大清会因为本国北方战争严重让南方放弃抵抗,但是最终竟然是以江南为主发起反击抵抗洋鬼子导向北方解放战争,只是在看见清军主力北上之后洋鬼子直接弃战准备,两军原本靠近交战结果竟然成了和平南下来接管洋鬼子的战斗,大清竟从两线交战中最终一跃而起灭西方入侵者。

或许这是历史的必然,也或许这是寄予厚望的大势所趋,但是事实最终就是这样滴!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时,大清朝还没有完全落入日暮之下,因此刚刚建立现代化体系的大清皇朝国家反击英国侵略者的时候实力还是相对较弱,可惜好景不长,甚至连战斗余威都没彻底释放开就被西方国家联合制裁了!

直到1860年康熙胜利驱逐西方入侵者的时候,一切似乎都已经定局好了,但是,在这样的傍晚夜晚之中,有些老人回家要行走过这些道路。

他们这些老人家有很多都是百岁老人,百岁老人背后是降生他们的那个年代无比动乱和恐怖吧——鸦片战争!

况且不用到百岁,在古人的体质上加上生活条件不足,也有很多在60岁以下就已经倒下世间了。

老人们要走在群星熠熠或者红黄灯光闪烁闪烁发呆的时候奔波在路程上,以古人身体和现代交通手段,当时不知道有多少老人是不是跌倒之后再也无法站起来了!

调查结果展现问题。

千叟宴结束之后,从五湖四海赶回来的徐徐回家老人们,有多少能够逃避奔波中的意外死亡?

1789年冬天开始因为寒冷北方被冰雪侵袭,各路官府纷纷开始接到百姓从家乡回来周围老人的消息,他们本来以为老人们能安全而归,可是没想到竟然出现如此可怕的死亡灾难!

大清皇帝向来爱才惜才,因此当他听到消息以后非常震怒自己竟然没有提前考虑好让老年们返回家乡的问题,于是立即下令各省政府进行调查并善后处理。

1789年春天,各地官方统计死亡人数并给予抚恤,并调查死亡原因,最后得出一个结论让所有人生气无奈深刻反思——各种原因让各种情况综合在一起导致!

老人身体素质自身原因;

加上老人身体状态行走时摔倒受伤死亡;

还有因为年龄巨大自身体质变得孱弱导致感染扛不住死去;

再者有些偏远地区回家的时候人还没有冻死就病死了;

还有些地方回家的时候找不到路迷路导致饥饿至死……

三千多名老人参加完千叟宴回家的时候死去了一部分,这是一个极其可怕的问题,但是随着调查明晰原因,人们逐渐意识到了一个更可怕的问题——为了千叟宴,皇帝和地方政府花费那么多气力进行准备!

于是难免有人提出了疑问,那如果下一场活动是在自己这里举办,那不就是说自己承承办承办这样的一场事就能收获无数利益?

这样想来就觉得可怕了,但同时也有理智的人开始思考未来应该如何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众人思考着是否应该将邀请多个老人改为分批邀请;

是否应该改善饮食卫生,在不选择霜冻或者易腐食物之外也要确保受养老人的身体状况去掉一些适合老人食用;

还有是否应该考虑各种情况建立专门的医疗保障体系……

你认为后世还应该举办公益性质活动吗?

0 阅读: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