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审知识——易被审计忽视审计目标,平衡风险与控制

内审师修行与实战 2024-06-22 18:41:43

内审知识——易被审计忽视审计目标,平衡风险与控制

ID:内审师修行与实战

实务中,我们常常只重视审计报告的3个小目标:专业视角发现问题、对审计问题匹配确认等级、改善风险和控制的建议。

而不重视或忽略另外2个目标:确定过度管理或不必要控制;提出平衡风险与控制的建议。

1.为啥会选择性忽略?

人们对审计的固有印象或审计人员的自我认知:审计就是发现问题和提出建议的。

一方面:如果你发现不了业务出了问题,却在审计报告中提出来:“你们管理过严了,没必要有这些控制。”

估计会被人嘲笑死:“没本事查出问题,就想放水养鱼?降低控制就为了让你们审出问题?”

另一方面:过度管理或控制只会限制自由和创新思想,或者只会让经办人员花费更多劳动时间,并不会产生严重的质量和成本问题。

这就造成很多企业不重视该问题。

2.什么算过度控制?参照价值增值视角

比如你雇人栽树,一个人栽树,一个人检查,或许你说这不叫过度控制。

如果你雇十个人,只有1个人栽树,另外10个人监督与考核,还不算过度控制吗?

再比如:你的工作内容十分简单,一周汇报一次工作或检验一次就没问题,但是,却要求你必须每天记录你干了什么,一天汇报三次,一天由三波人来检查,这也算过度控制!

过度控制,产生的后果是效率低下,创新能力被严重压抑。

审计中,我们怎么才能评价什么叫过度控制呢?

不好有明确标准:就像保险箱,你上一把锁叫控制,上十把锁也是控制。

但是,我们要用增值视角来看待管理:将某项控制所花费的资源(人力、物料、时间)平摊到其他控制节点上,能起到更好效果,那此节点就存在过度控制了。

简单理解,一个产品从原材料到产成品,中间有多少个增值环节?是不是每个增值环节都分摊到了对应的资源?如果有的环节投入大,造成其他环节投入少,就存在过度控制。

如果,各环节的投入与增值成比例,那你控制的再多,也不存在过度控制问题。

3.平衡风险与控制

过度控制,虽然本质是控制与增值的不匹配,但同时也是:控制与风险不匹配!

审计报告的目标的之一:平衡风险与控制。

有多大的风险,就要投入多少控制。

就比如:武大郎要想防止潘金莲害自己,先防的就是她偷人,她因为偷人而害自己的风险很大,那就要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去防止她偷人。

因为潘金连贪钱而害自己的风险较小,就不用过多地控制财产风险。

我们提出审计问题时,得深度思考风险与控制的关系,结合风险容忍度,风险偏好,结合自身资源与外界环境,找出适合的风控方式。

如果实在不好评价,那就多作对比分析:7个葫芦娃,你只防大娃,不防小娃,这就是明显的不平衡啊?

亲,多点赞转发!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