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山露水,不如锋藏守拙

励志一唔 2024-05-25 10:51:23

那些为人张狂、锋芒毕露的人,难免会遭人嫉恨,遭人陷害。而善藏锋者成大器,藏锋守拙是一种高明的处世智慧。

生活中,有一种人特好强,爱表现。他在任何场合都想把别人压倒用来表现他自己。特别是在老板、上司等大人物面前,他们就像打了鸡血一样,热情好胜,用来表现自己的不凡。

这种喜欢夸张地表现自己的人真的能够赢得别人的青睐吗?真的能够赢得上司的重视吗?其实,这样的人往往人缘并不好,这样爱表现的举动也往往不被上司们看好。

一个做过多年职业经理人的朋友说:“很多公司的老板,其实都不喜欢那种什么事情都爱表现、爱掺和的员工。特别是新人,专心做好分内的事就好了。过度的表现反而让人反感。”

一家在业界知名的审计公司招来了一个新人小李,开始时,他工作积极主动,人际关系也处得不错。可刚过两个月,问题就出现了。不断有员工向经理反映,说他太好事儿,到处打听公司内部的事,还喜欢刨根问底,让人很不舒服。开始经理没太在意,只在在私下接触时默默观察起小李来。

渐渐地经理注意到,小李凡事太爱打听,谁说什么他都立起耳朵听着。一次,一个员工向经理汇报工作,就是下个月的计划报表,碰巧小李也在旁边。说话间隙,经理用余光扫了一眼小李,明显感觉到他停下了手里的工作,耳朵竖了起来,全神贯注,生怕落下一句话。经理见此特别反感,感觉此人太有心机,自己的分内工作不认真去做,反倒对不属于自己的事情积极得过了头。而且后来发现他不光听,还太爱表现,不相关的工作,只要让他知道了,他都要发表意见,想要参与。

有一次,公司财务部门有个复杂的表要弄,经理主动问了几个部门的老员工,小李也在场,很明显他听进了心里。没过几分钟,小李就进了经理的办公室,自告奋勇说自己想试试。当时经理真有些哭笑不得,因为公司的财务情况一般来说是不会让新人参与的,小李真是积极过了头。类似的情况很多,经理提醒小李很多次,可他就是改不了。无奈,试用期过后,公司不得不将其辞退。

太爱表现的人,往往不懂得藏锋守拙的智慧。“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说的是锋芒毕露者的下场,那些为人张狂、锋芒毕露的人,难免会遭人嫉恨,遭人陷害。而善藏锋者成大器,藏锋守拙是一种高明的处世智慧。

君子才华不露,聪明不逞,才有任重道远的力量。

说到藏锋守拙,曾国藩算是这里面的真正高手了。正是因为他懂得其中的道理和利害,所以才能在复杂的官场中巧妙避之,不引祸上身。

同治三年,曾国藩兄弟率湘军攻破天京后,虽然举国为之欢庆,连皇上也为之十分振奋,但曾国藩多年的官场经验告诉他:功高震主危及身家。于是他在给朝廷的奏折中表示“臣统军太多,即拨裁撤三四万人,以节靡费”,实际上,他是主动要求裁撤湘军。

时人王定安曾说过:“曾国藩向来不爱出风头,懂得功高震主的道理,认为湘军暮气太重,不可复用,主张任用淮军。但曾国藩的言论,实际上是远离权势,保住美名。”出于对清廷官场的熟悉与了解,加之对自己弟弟曾国荃性格的了解,曾国藩在裁撤湘军的同时,他还奏请曾国荃因病开缺,回籍调养。

因为当时曾国荃攻破天京的所作所为,一时间成为众矢之的,而且清政府也担心他登高一呼从者云集,所以既想让他早点离开军营,又不想给他一个实权的位子来坐。曾国藩此时以其病情严重为由,让其回乡调理,很快就得到了清政府的批准,并赏了曾国荃六两人参,以示慰藉。

虽然弟弟一度对曾国藩的所作所为不理解甚至怨气满腹,但最终曾氏能在整个官场平平安安走到最后,这一点足以验证曾国藩的藏锋守拙是有先见之明的,是明智之举。

曾国藩的守拙是一种自我保护、实现自我价值的生存之道。实际上,藏锋守拙与锋芒毕露是两种截然相反的处世方式。有才干固然是好事,是事业成功的基础,适时适地地显露出来也是必要的;但是带刺的玫瑰最容易伤人,也会伤着自己,因此何时该显露,何时不该显露,就很有学问,不适时、不适当地一痛乱显狂显就可能遭遇灭顶之灾。

很多时候,藏锋守拙,放低姿态,是一种高明的处世智慧。

秦兵马俑坑至今已经出土清理各种陶俑1000多尊,除跪射俑外,皆有不同程度的损坏,需要人工修复。而这尊跪射俑是保存最完整的,是唯一一尊未经人工修复的。仔细观察,就连衣纹、发丝都还清晰可见。跪射俑何以能保存得如此完整?文物专家说,这得益于它的低姿态。

有才华是好事,但我们不应过于炫耀自己的才华,炫耀易流于自大,自大则不免招致轻视。即便展示,也应以谦虚的态度流露,以免流于粗俗。露才过甚,为智者所不屑。必要的时候,要学会掩饰自己的真实意图。智而示以愚,强而示以弱,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

藏锋守拙绝不是懦弱和畏缩,而是一种聪明的处世之道,是人生的大智慧、大境界。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