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后,部队正规化建军走上正规化,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建设军校。
俗话说:治军先治校!
战争年代,为培养干部创办红军大学、抗日大学、各战区军政大学,目的就是提高和培养干部的军政素质和专业化知识。和平时期,要使得军队有质提升,指战员接受系统化,正规化学习是必然的,因此军事学院、其他军兵种等学院、学校先后成立。
1954年,上级组建高级防空学校,校长是王智涛,政委李赤然。
王智涛是军事教育系统出身,在土地和抗日战争时期一直负责军事教育工作,有非常丰富的办学经验。李赤然是陕北红军出身,过去没有接触过军事教育工作。不过防空学校的主要教学任务,落在王智涛身上,政委负责其他方面的工作。
学校就有学校的样子,无论担任职务高低,进入学校就是一名学员,必须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一些学员存在着一些不好的习惯和作风,到学校必须改掉。
校长王智涛曾经留学工作苏联8年,对军人仪表十分看中,因此他组织训练部和军务处制定规定,第一条就是要注重军人仪表;第二天注重军人姿态;第三内务整齐划一;第四公共场合禁止吸烟;第五不能脏话水口而出等等。
过去在部队打仗,像这样问题是普遍存在的,作为军队必须加强干部战士的军纪。为此,还成立军峰纪纠察队,就是每天在校园内执勤,按照条例条令。作为学员也不能像过去那样说话,办事等各方面随意了,要随时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
不仅在个人方面要改进,而且在校园里也要维护校园环境,大扫除,美化环境等,让高级防空学校在军中因环境干净小有名气。
学员必须每天出操,作为校长、政委的两位,更是以身作则,经常最先出现在操场上。按说校长、政委完全不必这样,但为做好表率,他们也与学员一样出操,带头执行规则制定。
在检查中,看到违纪的行为也是不留情面,像公共场合吸烟、吐痰等。这些事情过去可能都不在意,可军队正规化建设,这样的情况必须杜绝。
有一次,总政部副主任肖华突访学校,对于学校的环境,以及秩序都非常满意,认为这就是军校应该有的样子,表扬到:胜过汉朝周亚夫的细流营。
说实话,过去王智涛在战争年代并不是单位一把手,有些教育理念因为环境不同而无法实现,担任参谋长更是别人的助手,只有建议权,没有决策权。如今成为一个单位一把手,在施展才能方面有更大空间和自主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