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天才曹原留美任职,曾拒美国绿卡扬言回国效力,为何出尔反尔

不可史意呀 2024-08-28 14:39:33

文|不可史意

编辑|不可史意

怀着报效祖国的想法,很多有志青年走上留学这条道路,在国外学习更多的知识后回国发挥自己的才干。

曹原也曾是有志青年中的一位。

作为人们口中的“天才少年”,曹原在普通人刚上大学的年纪,已经完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学业,成为麻省理工学院的一位博士生。

经过几年的深造,2018年,他在《Nature》发表的科研成果,引起全世界科研人员的关注。

此后曹原收到很多国家抛出的橄榄枝,美国甚至还给其移民绿卡的机会,不过曹原当时义正言辞的拒绝,还说“学成之后必将回到自己的祖国!”

然而令人没想到的是,他竟然出尔反尔,决定留在美国任职!

国人知道这件事之后,也是非常的气愤,究竟是什么让曹原改变了回国的想法?

“天府之国”的天才少年

曹原,从出生起就是“天之骄子”,受尽宠爱。

加上他的父母都是经商的,家境也非常优厚,更重要的是,曹原集父母所有优点于一身,不仅长得一表人才,而且还有着超高智商。

曹原虽然出生于“天府之国”——四川,但因为父母工作的需要,来到深圳生活。

“天才”的确不同于常人,就连上的小学都不一般,曹原起初也和其他学生一样,在一个普通的学校学习,因为智商惊人,11岁就被选拔入当地最有名的小学——耀华实验学校就读。

而且还是超常班!能进入这个班级的,都是佼佼者,曹原可以说是优秀生的“老大”!

进入超常班之后,曹原只花费三年的功夫,就学完了普通学生12年才能完全掌握的知识。

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曹原将所有的知识都掌握的很牢固,很少有他不会的难题。

同龄人都在上初二,他就已经参加完高考,并凭着669的高分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录取。

他之后的“晋升”足迹,更是让人望尘莫及。

16岁作为交流生来到密西根大学学习、17岁应牛津大学的邀请参与科研项目、18岁毕业后被麻省理工学院录取,跨过研究生,直接“升级”为博士!

这样的人生,说是传奇也不为过。

直言“我是中国人”却出尔反尔

进入麻省理工学院后,曹原就进入埃雷罗的团队中,进行有关石墨烯的研究。

在研究的过程中,曹原为实验提出了很多突破性见解,有想法也不藏私。

2018年,他将自己多年来对石墨烯的研究都写成一篇论文,并发表在科学杂志《Nature》上。

参考信源:澎湃新闻2023年11月26日——95后曹原将赴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任教,被称为石墨烯驾驭者

《Nature》是无数科学家最想发表论文的地方,含金量很高,曹原的论文能成功发表,可以说是获得了很多知名科学家的认可。

而且他在石墨烯超导方面有很大的突破,曹原的两篇论文发表后,在全世界都引起了很大的轰动。

“攻克科学界百年难题”“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科学界的新星”......

不论国内外,很多知名的科学家和教授对他的称赞络绎不绝。

对于这样不可多得的人才,每个国家都想抓住机会将其留下来。

一瞬间,各国知名大学都向其抛出橄榄枝,并开出诱人的条件,尤其是美国,为了让曹原留下来,不仅提供移民绿卡的机会,而且还给出了比其它国家还有丰厚的待遇。

参考信源:中国国情2024年7月30日——他是美国留不住的天才!14岁以669分考进中科大,22岁突破世界百年物理学难题,拒绝美国绿卡选择回国效力,直言:我是中国人!

面对这么多的诱惑,曹原说出了让所有国人感动的话,

“我是中国人,学成之后是要回到自己祖国的”!

并将所有的“橄榄枝”都拒之门外。

曹原发表论文一事在当时非常轰动,母校也以他为傲,鼓励全体师生都要向其看齐。

能出这么一位“百年难遇”的科学天才,耀华实验学校的名气自此更是大涨,想要来此上学的人比从前更多了。

2020年,曹原顺利从麻省理工学院毕业,国人也期待他能尽快回国,为国家石墨烯行业贡献出一份力量。

然而让人没想到的是,曹原这时候的初心已变,毕业后他出尔反尔,留在了美国做研究。

刚毕业时,他选择在麻省理工学院做研究,后来又转向哈佛大学做研究员。

2024年,已经在伯克利任教一段时间的曹原,正式成为开销的一名助理教授,在教课之余,仍然做着与科学相关的研究。

28岁能在伯克利当教授,这也证明曹原的实力是相当突出的,但让人可惜又愤怒的是,生于长于中国的“天才”,最终还是投入美国的怀抱。

是什么现象使得人才外流?

对于现在的中国来说,我们并不缺人才,但“好东西”谁不想多得呢?

尤其在我们为其投入了很多精力和时间的情况下,他转身投入别人的怀抱,可以说是永久的“意难平”。

现在很多人的思想还是“利己”的,哪里给的待遇更好,就会去往哪里,所以这也使得很多精英和人才的流动性很强。

这样并非是我们想看到的情况,但谁也没有能力强迫别人转变想法,最重要的是,中国如何做才能留住人才。

最重要的就是待遇问题,没有回报,谁都不愿意出力气做事,给予人才更优厚的待遇是非常应该的。

其次就是在科研领域等方面的投入,有了人才,就不能让他们做起事来受到资金的影响束手束脚,“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深刻铭记其中的道理。

中国不缺人才,但也要珍惜人才,虽然现在曹原选择了留在国外,但他当年说出的“我是中国人”依旧掷地有声。

加上他现在的确也年轻,在国外闯荡几年再回来也未尝不可。

既然曹原当时在面对“重利”时,能依然拒绝,相信这么多年过去,他仍能遵从内心最深处的想法,回到祖国的怀抱,利用自己将近30年的知识,为中国科学领域迎来新的突破。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