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秋,正当我反顽斗争胜利前进时,日军即将对我沂蒙根据地大规模“扫荡”的消息传来。反顽斗争不得不停下来,沂水县长李贯一也立即从前线回到驻在由岔村的县府,同县委研究布置反“扫荡”。
就在李贯一返回的当晚,敌人从临沂等地集结兵力已到达沂水城。敌人这次与以前不同,来势很猛,号称五万大军,采用“铁壁合围”的战术,压满了沂蒙山区,妄图一举灭掉我军。
沂水县委把一部分干部和调县受训的教导队部分人员作了疏散,有计划地进行分散活动。县委和县政府机关只留下强有力的小型武装和部分干部,以便与敌人周旋。但这时我方尚未侦悉敌人的虚实,也不了解敌人这次“扫荡”是用什么战术,还是以过去反“扫荡”的经验来作准备。
部署完毕之后,县机关先向南转移,南有敌人;再向北转移,北有敌人;又向东转,敌人又从东边来了,这样转来转去一夜未停,弄得疲惫不堪。到拂晓时候,李贯一与县委书记王翰卿商量,将武装和干部转移到崔家峪南山坡一片松林中,暂作隐蔽,再行打算。
不料敌人迎头赶来。在敌情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县机关立即分头转移。王翰卿带一部分同志向公路北冲去,李贯一带一部向西冲去。突围中,敌人盯上了李贯一,机枪一个劲地向他扫射,李贯一只得带队返回崔家峪南山。
敌人还是以疯犴的火力追击,李贯一带着队在山坡上爬一会,跑一阵。等爬到山顶,身边只剩一个班的兵力了。他们立即卧倒,同敌人顶了一下,敌人追击稍缓。李贯一带队佯作南去,转而北上,晃了敌人一下,瞅了个空隙,突围到公路北荆山头村北的一片乱石中。
这时跟着他突到荆山头的,只有两个警卫员和两个战士,一共五个人。经一天一夜的奔波,大家又饥又渴。李贯一便派一个同志到村里找点东西充饥,不料这个同志一去无回,是跑了还是被敌人抓去,情况不明。
傍晚,李贯一等人随同扶老携幼的逃难群众来到青山坊村,找点东西吃了。他突然发现青山顶上有几个人,一打招呼,原来是王翰卿等同志,他们是突围后隐蔽到这里的。当晚大家凑到一起,向北转移了。
敌人很快就压满了沂蒙根据地,几乎村村郁住有敌兵。敌人夜间在村里无恶不作,白天上山清剿,老百姓都拖男带女露宿在山沟。敌人即疯狂地施展极其残暴的“三光政策”,大批的青壮年被拉走了,房子被烧光了,粮食被抢光了,我根据地遭受了一场空前的大灾难。敌人妄想以此让我抗日军民无法生存,从而一网打尽。
艰苦的反“扫荡”斗争,进入严冬天气。大家都还身着单衣,在这寒风刺骨大雪纷飞的日予里,同志们从未动摇过斗争意志。
白天,同志们化整为零,有的扮作拾柴的,有的扮作拾粪的,隐蔽在群众之中;一到夜晚就集合起来,出其不意地给敌人以打击。能吃上顿饭是不容易的,白天不能露面,夜晚烧饭又容易暴露目标,只能在半夜里到群众的地瓜窖里烧点地瓜吃,饥寒交迫万分艰苦。
令人难过的消息不断传来。有的干部牺牲了,有的被敌人拉走了,也有的到敌占区避难去了。在这极度险恶的环境中,同志们竭尽全力坚持着,想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只要一息尚存,就要与敌人血战到底。
敌人是两面进攻。一面用大量兵力向我残酷“扫荡”;一面在边沿区施行软化政策,蚕食我根据地,诱降我干部。在沂水六区大安村敌人据点里,有个叫水源清的日本人,放出空气说他是个进步人士。他同我方人员一接触就讲马列主义,而且讲得很熟练,以致有人误认他是日本共产党员,而实际上他是日本高级特务。只要拿着他的名片,在沂水敌占区内就可以畅行无阻。
有些人悲观动摇的十部,就找到他求得保护,水源清大开方便之门,来者笑纳。有两个女干部也到水源清那里避难,结果都被拉下水,身败名裂。
但不管敌人用什么“三光政策”什么“软硬兼施”,在共产党八路军身上是不起什么作用的。就在这种极端险恶的情况下,我军民同敌人奋战五十余天,敌人损兵折将,不得不撤离我根据地,
敌人撤退后,沂水县机关马上进驻到中心地区四角泉一带。但大家惴惴不安,疏散下去的人员以及在反“扫荡”中沿途失掉联系的同志情况不明,不知道究竟还有多少人活着。不久同志们都相继胜利归来,各自叙述了自己的情况,人人都十分高兴。
经过这次严峻的考验,大多数同志都是好的和比较好的,像王同庆那样的叛徒是极个别的。王同庆是县委民运部长,平时是个宁“左”勿右的“积极分子”,这次反扫荡开始,县委派他到碌由岔一带组织反“扫荡”,正在敌人疯狂“扫荡”之际,王即乘此机会叛变投敌,逃跑到沂水城敌据点去了,一直下落不明。还有曾一度动摇,跑到敌占区逃难的同志,也陆续回来了,组织上对他们进行了一番教育,知错改错也就算了。
县委和县府的干部陆续集合起来之后,根据地的群众大为振奋,李贯一等县领导更是十分高兴。经受敌人如此残酷的“扫荡”,并没有搞垮我机关。群众议论说,真是杀不尽的共产党,打不垮的八路军。这更使广大群众更增强了抗战必胜的信心,共产党、八路军和抗日民主政府在群众中的声誉也就更加提高。
经过敌人的“扫荡”,沂水县政府掩藏的粮食、武器等物资基本未受损失。从王庄教堂里缴获的部分物资,也保存完好。这都是群众星夜在梯田下边挖地洞掩藏起来的。掩藏这些物资,群众冒着生命危险,在敌人“扫荡”过程中,还涌现了很多像“红嫂”那样可歌可泣的英雄模范。
时问过得很快,1942年春节到来了。经受枪林弹雨、虎口余生的同志们团聚在一起,心情特别高兴!大家一致要求在南墙峪同群众一起高高兴兴地过个团圆节,想尽一切办法也要在五更时分吃上一顿水饺。
谁料大家正在包水饺的时候,敌人义来了。同志们立即连面带馅一起带着冲上山去。原来是有股敌人向西撤退,及至大家冲上山时,敌人已经去远了。大家就又返回原地,同群众一起,把这顿水饺欢欢喜喜地吃下去,高高兴兴的渡过了春节。
敌人“扫荡”之后,大家而最担心的是群众的伤亡、损失和今后的生活。敌人“扫荡”刚一结束,同志们即分头下去,一面代表县委政府向群众进行慰问,一面调查了解群众损失情况和情绪,以便研究如何医治创伤和恢复正常秩序。群众对此反映很好,认为党和政府与群众同患难、共甘苦,处处为群众打算,这才是真正自己的军队和政府。
这次敌人扫荡的目的,是企图以优势兵力,用“铁壁合围”战术,将我军一举歼灭.消除后顾之忧的,以抽调兵力,参加太平洋战争。因此力求“速战速决”,切忌“旷日持久”、但它并没料到我党政军在根据地有广大的群众基础,熟悉地形,还有军民团结如一人的抗战决心。
我方采取小型分散,“遍地开花”战术,使敌人到处受到困扰,遭到打击。在这种情况下,敌人打,打不得,走,走不得,被我拖住了手脚,不仅没有达到消灭我军的目的,反而旷日持久,损兵折将,枪支弹药消耗无算,最后不得不仓皇撤退。而我方则通过这次反“扫荡”,考验了广大干部,锻炼了武装,更增强了党政军民的团结,收获很大。
1941年秋冬,沂蒙人民粉碎了敌人“铁壁合围”的“扫荡”之后,1942年秋,敌人又用“拉网合围”战术,向我沂蒙山区展开了大“扫荡”
这时,沂水县府以及县大队和警卫排,共有一二百人,为了便于进行反“扫荡”,就进行分散活动。李贯一也带一部分人下去了。
所谓“拉网合围”战术,就是敌人在我根据地内,预定一个中心点,叫做“网点”。在敌人定点之后,就将他的兵力部署在这个网点周围远距离的敌据点上,构成一个打渔网似的网形,即大网圈,再按他的约定时间,将兵力同时撒开,同时并进,像拉网一样逐渐向里收缩,最后将我根据地的党、政、军、民和广大干部以及民兵等,压缩在这个网点上,妄图一网打尽。
敌人开始使用这个战术,是先从沂水境内开始的,定点在泰石路南根据地的中心点旋崮顶,然后偷偷将网撒开在这片根据地的周围。
敌人从拂晓开始统一行动,向里收缩,直到下午两三点钟,就从四面八方压缩到旋崮顶。这次敌人“扫荡”消息同样是封锁极严。我方侦悉敌人有“扫荡”意图,但对何时“扫荡”和用什么战术都不了解,因此缺乏准备。
在这种情况下,我在泰石路南的区政府、区中队和广大干部以及民兵和主力部队一部都被敌人拉进了网内,压缩在旋崮顶上。敌人急于在黄昏以前结束战斗,因此上有飞机轮番轰炸,下则集中炮火猛烈轰击。我军浴血抗战,坚持到黄昏以后。
这时,敌人火力逐渐减弱,终至消失,在山下周围点起了芦柴,窥察我方的动向。我被包围的同志们,就趁此机会研究如何突围。我干部和武装都是经过游击战斗锻炼的,比较熟悉地形,有机动灵活的战术,一夜之间都突出了重围,伤亡很少。敌人则伤亡惨重,次日即抱头鼠窜。
沂水人民取得了反“扫荡”的第二个大胜利。
敌人这两次大扫荡,其规模之大,用心之毒,达到了高峰,但都被我军民一一粉碎。这胜利得来不易,在每次反“扫荡”中,我干部和群众都有相当的伤亡,根据地都遭到相当的破坏,广大群众也受到相当严重的灾难。
敌人连续两次空前未有的大“扫荡”,和其毒辣残暴的“三光”政策,给我根据地党、政、军、民在生活上造成极大困难,草籽、野菜成为大家的日常食粮,有时煮点高粱米吃,就是生活大改善了。
在敌、伪、顽四面包围之中,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有些人感到前途茫茫,胜利无期。在这形势转折点的紧要关头上,党中央和毛主席采取了一系列的重大措施,扭转了危局。
首先是开展整风运动。
其主要内容,是批判王明“统一战线高于一切”、不要党的领导的投降主义路线,批判党八股、“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要求树立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和密切联系群众的新作风;同时还批判了在困难面前低头的悲观失望的思想。
这次整风运动采取“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同志们心悦诚服,既帮助了同志,又促进了团结,使党内真正出现了一个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澄清了混乱思想,为以后战胜日本帝国主义、打垮蒋介石反动派,打下了巩固的基础。
第二个措施是精兵简政。
1942年根据地人民生活也遇到了极大困难.党中央和毛主席就提出了“精兵简政”的政策,就是兵要精,不要多,政要简,不要繁,兵多政繁必然要增加人民负担,在这紧要关头上,那怕减少一点人民负担,提高人民一点生产力,都是极关重要的。
沂水县的党、政,军、民机关开始从数量上压缩,把有些身体较弱、年龄较大、不适于战斗环境的同志动员回家,就地参加生产和抗战活动。在这同时,大量减少不必要的会议,也决不召开大型集中的会议,而是采取分头分点,小型分散的办法来开。总之,以不误农时不浪费人力为准绳。这一措施实行的结果,既减轻了群众的负担,又节约群众劳力,对渡过难关,争取胜利也起了很大作用。
在开展整风运动、精兵简政的同时,沂水县还开展了大生产运动。全县党、政、军、民也就投入了这一运动。
干部带头参加生产劳动。因为牛被敌人抢光了,有些青壮年也被敌人拉走了,造成了生产的极大困难。沂水县针对这个情况,动员广大干部一律参加群众的生产劳动。有的耕地,有的拉犁,真正做到了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一时出现了一个生产热潮,群众生产情绪也大为振奋。
沂蒙山区的特点是山多。由于山多,荒滩也就比较多些,沂水县政府号召群众,把这些荒地开垦起来,就地取材,用碎石垒好地堰筑成梯田,同时修好排水渠道,以免山洪暴发时将梯田冲掉,这样就大大扩大了耕地面积。
因为还处在战争环境之中,敌伪顽不时向我进攻,不能麻痹大意单纯生产,必须做到劳武结合。这时儿童团员负责站岗放哨,监视敌人。民兵则一手拿枪,一手拿镐,敌人不来就争取时间进行生产,敌人来了就拿起武器,占住山头,打击敌人,以保卫生产。
总之,在这个历史转折点上的紧要关头,党中央和毛主席在政治思想战线、组织战线和生产战线上及时地采取了一系列的重大措施,不仅挽救危局,使我军民冲破黑暗,走向光明,并为这以后战胜敌人,打垮反动派,打下了有利基础,这在抗战史上是一个不可磨灭的功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