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春班”是越剧早期的著名戏班,前身为1933年在浙江嵊县成立的科班,3年满师后改为戏班。演员中有旦角袁雪芬、傅全香、史翠香,老生钱妙花,小丑钱彩云等。演出于浙江嵊县、绍兴、萧山等地,14岁时袁雪芬在杭州第一次挂头牌,演出《玉蜻蜓》,被观众称为“小王杏花”。
三十年代后期,戏班三次从浙江来到大上海演出。
1936年,初次来沪演出于老闸大戏院和蓬莱大戏院。高亭唱片公司为王杏花、袁雪芬、钱妙花灌制了《游庵哭图》和《方玉娘哭塔》唱片一张,首开越剧女演员灌唱片的先例。
1937年,戏班聘请小生屠杏花,旦角施银花、马秋霞为客师,再次来沪,演出于通商、大华、永乐等戏院。
期间,“四季春班”又一度与“素凤舞台”和绍兴大班“同春舞台”(演员有吴昌顺、陆长胜、七龄童、六龄童等),举行二剧种三班联合会串,演于老闸大戏院,演出剧目有《宝莲灯》、《盘夫索夫》等。
这年,戏班老板听说嵊县马家村有位小生,戏演得很好,相貌也蛮漂亮,就派人专程回嵊县,把她聘到四季春班,她就是马樟花,这一年,马樟花才17岁,但她天生胆大,台风稳健。
之后“四季春班”由小生马樟花与花旦袁雪芬领衔演出,剧目虽都是《玉蜻蜓》、《碧玉簪》、《梁祝》等传统路头戏,但因主演者艺风较正,演来亦有新鲜气息,很受观众欢迎。马樟花在“四季春”戏班演出不到半年,便以闪电般的速度红了起来。人称“闪电小生”。
1940年,该班上演了陶贤编导的新戏《恒娘》,由于使用了布景,化装、服装也有改革,使观众耳目一新。此剧连演64场,场场满座,轰动一时,因而确立其著名戏班的地位。
1941年,马樟花离开,1942年,袁雪芬又因病回乡,傅全香亦离班,正处于全盛时期的四季春班遂告衰落,仅保留以钱妙花、钱彩云为台柱的班底。之后,邀请范瑞娟、金香琴合作,在天潼、同乐等戏院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