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溥仪北京闲逛,买了个烧饼一尝:死太监,骗了我40多年!

芊芊看历史 2024-11-10 21:08:40

1963年,57岁的溥仪在北京街上闲逛时,看到一烧饼摊,有点饿的他,就买了一个。

岂料,刚尝了一口,他便摇头感叹:“死太监,竟然骗了我40多年!”

其实,溥仪作为清朝的末代皇帝,这一生争议颇多,做过3次“皇帝”,结过4次婚,娶过5个老婆,却始终对太监又“爱”又“恨”。

一、对吃的执着

1908年11月14日18时30分,光绪突然去世,次日溥仪哭嚎着被抱进皇宫,之后慈禧去世,2岁的溥仪登基成了皇帝。

自此,对溥仪而言,太监便成了比父亲母亲弟弟妹妹都要亲近的人。

他们服侍他吃饭、穿衣、就寝、上学,陪他游戏,给他讲故事,可以说他的很多价值观,对很多东西的认知,都是太监帮他建立的。

当然,溥仪对于吃的“执着”,也是太监们传输给他的。

1912年的一天,6岁的溥仪,吃了太多毛栗子,积食了。身为太后的隆裕出于爱护,便让太监们看着他,一个多月只能吃米糊。

可是6岁的孩子,正是贪吃的年纪,太监们又怎能看护得住?

有一天,隆裕带着溥仪游玩,因为怕他惹事,特意让人拿了点干馒头给溥仪,让他喂鱼玩。

于是,吃腻了米糊的溥仪,见到干馒头,立马塞进了自己嘴里。

经过这一遭,隆裕生怕他再吃坏肚子,便在吃上管得更严了。岂料,这竟大大激发了溥仪抢吃抢喝的行为。

依例每月的初一和十五各王府都要送食品给太后,那天刚好是初一,各王府的贡品被摆在西长街,溥仪看准了一个食盒,趁人不备一个箭步冲上去,打开盖子,一看是酱肘子,抓起来就啃。

随行的太监吓坏,上去抢了下来,溥仪刚到嘴的肘子瞬间没了。

不过,好在隆裕很快恢复了他的饮食,再不用只吃米糊了。

然而,即便如此,他还是经常看见吃的,饿狼一样就扑上去。

二、心病

其实,任谁都会好奇,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身为大清朝皇帝的溥仪怎么会吃不饱呢?

所谓我们双眼所看到的,未必就是真相,皇帝的日子,也并不像我们所以为的那么好过。

溥仪曾有一次,一口气吃了6个春卷,领班的太监听说后,怕他积食,索性叫两个太监各抓一边肩膀,像砸夯土一样来回墩,溥仪被墩得脑袋嗡嗡的。

后来,太监因此骄傲地说,都是因为自己找的这个办法好,万岁爷才没像以前那么积食。

试想一下,任何一个成人,整天过这种想吃的吃不到,还要整天被折磨,早晚得疯魔,更何况是一个半大的孩子。

溥仪当然也不例外。

溥仪虽然只有8、9 岁,但常被这种日子折磨得烦躁、大发脾气,每每遇到这种情况,总管太监就会将他丢进小黑屋里,任他叫喊、踢门、砸门、求饶都没有人理,直到他安静了,才会被放出来。

这种传统的关小黑屋的做法,清廷皇室称为“败火”。

然而,即便如此,溥仪到底是紫禁城里九五之尊的皇帝,太监们从进宫起就将 “唯皇帝陛下独尊”这个意识植入在溥仪的脑海中。

溥仪在日渐习惯和强化中,养成了从别人受罪上取乐的恶习,这个恶习的养成,可苦了溥仪身边的那些太监。

晚晴文学家梁鼎芬在溥仪的起居注中记载:

上常笞太监,近以小过前后笞十七名,臣陈宝琛等谏,不从。

也就是说,溥仪经常因为一点小错就鞭打太监,就算臣子劝谏也没有用。

然而,溥仪对太监的苛待,远不止于此。

三、爱恨纠葛

溥仪很爱恶作剧,而他恶作剧的对象便是太监。

电影《末代皇帝》中曾有一个片段,差不多8岁的溥仪为了试一试太监们的忠心,就挑出一个平日对自己百依百顺的,指着地上的脏东西叫他吃。

这太监被“对天子惟命是从”思想荼毒,竟乖乖趴地上吃了。

然而,溥仪对人的恶,远不止如此。

一次,溥仪正在玩救火用的唧筒时,碰巧一老太监路过,他突然就朝老太监呲去。

这老太监迎上溥仪呲出去的冷水,痛苦地蹲在地上不敢跑,生生被冷水激死。

说到这里,也许读者会问九仙月,溥仪纵然身为天子,可也不过8、9岁,难道宫里没人能管教他,太监也是人呀?

说起来,宫里也确实有一个人能管教他。

这个人就是溥仪的乳母王焦氏,溥仪从小被她喂养,也独独觉得她说的话该听一听。

溥仪曾想将砂子放在蛋糕里,让太监吃时,王焦氏告诉他,那样会让太监的牙崩掉吃不了饭,溥仪准备用气枪打太监的窗户,王焦氏告诉他,那样会打伤人。

可以说他仅有的善是王焦氏教他的,只是后来王焦氏被赶出了皇宫,溥仪那仅有的善,也慢慢消失了。

自打王焦氏走后,溥仪的生活也大不如前,尤其是御膳房敷衍,溥仪吃得比以前还不好。

一次, 溥仪在后宫里玩时,突然被一阵香味吸引,不顾太监们阻拦,爬山墙一瞧,发现是烧饼摊。他很想吃便叫太监们出去买,可这太监不想去便撒谎说,“那种东西是下等人吃得,硬邦邦的,很难吃”。

溥仪听后,只能做罢。

其实,王焦氏的离开,不仅是溥仪生活的分水岭,也是溥仪与太监们关系的分水岭。

五、遣散太监

1912年,溥仪退位,但依然在紫禁城内过着奢侈的“皇帝生活”, 5年后,张勋复辟,溥仪再次成为皇帝,只不过只有12天。1922年,16岁的溥仪娶了皇后婉容和贵妃文绣。

十年的时间里,溥仪过得比大清朝之前任何一个皇帝都跌宕起伏,尤其是在他16岁这一年。

在当时,紫禁城里的财宝世界闻名,不光城外的人惦记,城里的人也惦记,包括溥仪自己。

一天,他出于好奇,让人打开了建福宫一个库房,那个做库房足足100年没有打开过,封条还是嘉庆年间贴的,其中皆是乾隆生前收藏的无数珍宝。

而那座库房就像是潘多拉的盒子,自从打开后,紫禁城的偷盗便一天比一天猖獗。

在清查盗人的当口,宫里便着了火,救火时又丢了许多珍宝。

事情发生后,溥仪所想的办法,不是找身边的小太监打听,就是去趴墙根,偷听太监们讲话。

如果说这一偷听,让溥仪心里燃起担忧的火苗,那么之后发生的事无疑是火上浇油。

一天,一小太监因被人告发受了总管的责打,怀恨在心,便拿着石灰和剪刀去行凶。

溥仪得知后吓坏了。

因为他一直好责打太监们,宫里被他责打折磨过的太监不计其数,这件事发生后,溥仪越想心里越发怵。

后来,他想出一个办法,那就是将所有太监遣散。

纵然摄政王载沣不同意,但终究没扭过他。

只不过太监们被遣散后,宫里人手不够,一些太监又再次进了宫。

再后来,溥仪被赶出紫禁城,为了复辟,他在日本的帮助下成立伪满州国,为了“生活”,溥仪又招了些太监。

只是,在伪皇宫里,那些太监过得比当初紫禁城里的太监更可怜。

六、“伴君如伴虎”

溥仪幼年时太监是他的主要伴侣,24小时都守着他,吃饭、穿衣、就寝、陪他玩,给他讲故事、教他认字,那时他年纪小,多受他们看护。

那时候,与他亲近的太监是50岁的总管太监张谦和。

张谦和对溥仪多是尽心的,过年玩押宝时,张谦和总会想办法让他赢,溥仪爱听故事,张谦和便经常给他讲故事。

可以说与后来在伪皇宫的太监相比,这个时期在溥仪身边的太监,无疑是幸福的。

要知道1933年前后,在伪皇宫里,经常会传出阵阵哀号。

溥仪因为处处受限,心中十分压抑,为发泄心中不满,便时常对身边的太监们打骂。

不仅如此,溥仪还命令所有的下人不能私下交谈,他们见了相熟的人连一声招呼都不敢打。

所谓“伴君如伴虎”,那些在溥仪身边的人,终日里过得心惊胆战。许多太监受不了,选择了逃跑。

也在那段时间,溥仪又结了两次婚,他相继娶了祥贵人谭玉玲、福贵人李玉琴。

谭玉玲与溥仪相处5年,莫名其妙死在伪皇宫里,李玉琴后来与溥仪离婚,改嫁他人。

而溥仪,则在日本投降后,被抓捕入狱,后来监禁于在抚顺,1959年大赦被释。

重获自由的溥仪,有了稳定的工作,再次回“家”,忆起那些陪伴他的太监宫女, 很是想念,打听到住址后,立马跑去看望。

太监们看到曾经的皇上,立马下跪磕头大喊“万岁爷”,溥仪见状心里五味杂陈,泪流满面,当即将他们扶起,并让他们以后不要这要了,大家和他一样。

过了三年平静生活的溥仪,在1962年,经人介绍四婚,娶了护士李淑贤。

婚后次年,他独自在街上闲逛时,看到烧饼摊买了个一尝,这才知道被太监们骗了40 多年,纵然感叹了句,“死太监,骗了我40多年!”

但很快,他就释然了。

所谓历史是个回环,每个人跌跌撞撞,都会回到起点——故事开始的地方。

回到起点,观望曾经走过的足迹,往往能收获“柳暗花明的惊喜”,就像溥仪1963年,只有吃到那口烧饼,才能知道自己被骗了40多年。

东野圭吾曾说,无路可走时,就回到起点。

的确,人只有回到起点,完成当初的未完成,才能觉察当初没有觉察的真相。​

你怎么看?欢迎评论区留言。

关注我,不迷路。

0 阅读: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