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鲟鱼,人们马上想到的就是鱼子酱,这奢华的食品饱受好评已超过2000年。
鲟鱼是现在地球上生活着的鱼类当中最原始的类群之一,它起源于亿万年前的白垩纪时期,目前全世界已被人们认识的鲟鱼有20多种,大部分已经实现商业化的人工养殖。鲟鱼属偏冷性鱼类,最佳生长水温是15-25摄氏度,肉质营养丰富,鲟鱼卵也是制作顶级鱼子酱的原料。
近日,山东莱西一鲟鱼养殖户引起了大家的关注,这位养殖户是有着多年经验的资深养鲟人了,他不仅把鲟鱼养得健康、味美又大条,还养出了通体金色的“黄金鲟”,他鱼池里一共有6天黄金鲟,大的约14斤,小的大约7斤。
为何有金色的鲟鱼呢?据专业人士分析,鲟鱼出现金色十分罕见,它主要是由于基因突变或是基因重组而来的,这种变异的几率大约为百万分之一,当然这次发现黄金鲟并不是首次,早在2012年,贵州就出现过一条4斤重的黄金鲟。
鲟鱼所属的鲟科包括24种不同的鱼类,其中只有白鲟、俄罗斯鲟和闪光鲟鱼所产的鱼卵才能够制作这种大多数人都无法品尝到的梦幻美食。
白鲟体型最大,一般6米,重1吨,它们能够产生世界上最大、最昂贵的鱼卵。体型较小的俄罗斯鲟最重可达100公斤。闪光雌性鲟鱼平均体重10公斤。这三种雌性鲟鱼在 11-16岁之后才会产鱼卵,因此用它们的鱼卵制作的鱼子酱非常昂贵。
鲟鱼体型大,但活动能力弱,耗氧少,再加上体表一层厚厚的粘液,可以很好起到保水作用。因而在常温下,鲟鱼脱离水后20分钟内不受影响。
20 世纪70年代的过度渔猎,使大量的鲟鱼来不及产卵就被捕获在大河上新建的堤坝阻断或者破坏了鲟鱼回游产卵的通道。除了非法渔猎之外,化学污染问题也变得日益严重。
鲟鱼数量稀少,世界上鱼子酱最重要的生产国很早就意识到了对鲟鱼进行人工饲养,而后便出现了杂交鲟。
鲟鱼繁育对环境要求非常苛刻,人工养殖很难模仿出野生环境下的水流、水量、温度等条件。鲟鱼虽然能够性成熟,但无法自己产卵繁育,必须人工助产、人工孵化。
鲟鱼卵属于沉性卵,其表皮具有一层粘膜,在野外时可以牢牢粘在附着物上,以防随水飘荡,被捕食者一口吞掉。然而人工孵化时受精卵密度高,彼此粘连挤压,容易破裂缺氧。
在进入孵化器之前,技术员加入滑石粉进行拖粘处理,直到受精卵呈分散颗粒状,就可以分批放入孵化器,不断翻滚的微流水带给他们充足的氧气,适宜的温度,它们拼命发育,试图早点破壳而出,经过一个星期的努力, 80%的小圆球变成了小蝌蚪,开始前往育苗池生活。
鲟鱼的体型很大,寿命也长,自然状态下活到成年要 8-14年,而养殖场收获鱼籽至少要6年,收获鱼肉则需要1年多。
鲟鱼性情温和,鱼鳞非常少,喜欢生活在水体的中下层,眼睛长得小,视力又不好,感知与觅食全靠四根吻须,找到食物后立马张开无牙大嘴,如吸尘器般开始暴风吸入。
鲟鱼全身都是宝,不管是龙抽筋还是鱼肉,都是不可多得的食材,尤其是满腹优质的黑金子,早已冲出国门,走向了国际,被端上欧美消费者的餐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