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读红楼:仅仅把《红楼梦》当作文学作品研究属于肤浅化的大倒退

凤凤文化 2024-05-18 10:41:53

开辟鸿蒙的红楼,诗情画意的红楼,文备众体的红楼,高屋建瓴的红楼,立意高洁的红楼,美轮美奂的红楼,十年一把辛酸泪的红楼,儒释道兼容并蓄的红楼,人情学问的红楼,明媚鲜艳的红楼,青春洋溢的红楼,镜花水月的红楼。当席卷全国的末世风暴来临,红楼梦立刻就成了王朝剧变的红楼,皇族末日的红楼,家国沦丧的红楼,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红楼,悲喜幻渺的红楼,改朝换代的红楼,真是说不完道不尽的红楼……

真本《红楼梦》到底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明代后期,中国北方军事地理、生态环境和经济民生进入了王朝崩溃前的恶性循环状态,大明王朝居住在中原腹地的的皇室预感到末世来临,提前将部分皇室后裔秘密安置在北邙山附近隐秘山区的贵妃娘家里,并为他们修建了作为避难所的大观园。即使计划异常严密,贾府和大观园还是没有逃过改朝换代的农民起义的摧残,文本里四大家族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四王八公等朝臣基本上都死于战火。由于贾府的原型家族内部早年间发生了举世罕有的不伦丑闻,核心涉事者是文本里隐去的下嫁贾府的明朝皇室公主,家族内部也迅速败落而导致互相倾轧,大观园被多次破坏和烧毁,大观园儿女大部分悲惨死去,其他人流落四方,最后落得个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的结局。

前文我们论证了红楼梦九大误读理论:

满清包奴论;

满清皇室论;

崇祯遗脉论;

顺治小宛论;

帝系影射论;

贾府皇宫论;

反清复明论;

无端分身论;

超级玄幻论;

断章取义论;

牵强附会论;

盲人摸象论;

其中整个曹学体系都是错的,主流红学解读出来的包衣奴才家族的曹雪芹和红楼梦的真作者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年代,不同身份。红楼梦作者不可能是满清时期包衣奴才曹雪芹或其家族成员的九大理由:

1.古代明清小说家用化名是一种文化传统,后世的周树人用鲁迅的笔名;

2.红楼梦满纸荒唐言,朝代地域隐匿了,所有的人名和地名,官职名称都是假的;

3.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曹雪芹等名字都是作者从一本宋传奇借来的;

4.红楼梦作者借用这些名字的时候对其身份和性别进行了变更;

5.文本明确说了曹雪芹是批阅增删者;

6.贾府发生了举世罕有的不伦丑闻,丑闻涉及到了皇室,因此作者根本不会署真名;

7.红楼梦作者用最简单的百家姓新隐写关键人物的姓氏,孔曹严华,因此曹雪芹的历史原型应该姓严;

8.红楼梦作者是晚明皇室后裔,曹雪芹这个假名字是规避满清政权文字狱的;

9.红楼梦的作者和增删者是一个六七人的群体,说文解字里曹姓隐朱姓,雪有掩盖的意思,芹指的是读书人,他们全部都可以称为曹雪芹。

这里追加一条,红楼梦文本里明言这年正是十一月三十日冬至,和包衣奴才家族生存和生活的整个十八世纪一点都不沾边。这里再次重复一次,到交节的那几日。查阅《钦定万年书》和《中华万年历》等历法书籍,在明朝的历史上符合十一月三十冬至的记载有三个,第一个是万历二十一年癸巳,也就是公元1593年;第二个是崇祯四年辛未,也就是公元1631年;第三个是崇祯十五年壬午,也就是公元1642年。

从文本明言的接近末世和以上三个年份比较分析,第一个公元1593年明朝还很强盛,算不上末世,因此可排除。贾元春省亲前的日子很奢华很安逸,而朱由崧的洛阳城破是公元1641年的事情,因此第三个选项1642年也可以排除,那么只剩下一个1631年入选。从来自推算出来秦可卿死于第二年的1632年,在秦可卿的葬礼上东平郡王的信息变成了东平王府,显然在公元1631年朝廷里发生了重大的变故,作为三边总督的杨鹤被免职,而洪成筹在1631年升为陕西三边总督。因此历史上符合十一月三十冬至的记载的只有公元1631 年,红楼梦里的五年都是按照这个公元1631年计算和推导的。

秦可卿死亡的时候朝廷发生了两件大事,一个就是东平郡王被降职,还有一个是义忠千王老千岁被杀。从现在上推历史一千年,只有公元1632年两位晚明重臣的事迹吻合,那年东平郡王的历史原型杨鹤因为清缴农民军不利被降职,另外义忠千王的历史原型孙元化被朝廷处死,棺材被薛蟠买来给了秦可卿。

同样有比较专业的红楼梦爱好者发布十个方面的质疑:

一、乾隆中叶生活在北京的曹雪芹,是否是江宁织造曹家的后代?是曹寅的儿子、孙子还是重孙子?他的父亲究竟是谁?根据现有资料能否得出曾经有过“三个曹雪芹”的结论?

二、曹雪芹的名字究竟是曹沾(有雨头)还是曹沽(有雨头)?梦阮有可能是他的表字吗?芹溪、雪芹、芹圃都是他的号么?芹溪和雪芹、芹溪处士和芹溪居士,都是同一个人么?

三、曹雪芹生卒于何时何地?他的有生之年究竟是“四十年华”还是“年未五旬”?曹雪芹创作《红楼梦》时可能慨叹自己“半生潦倒”么?怎样解释其创作《红楼梦》的起止时间?

四、曹雪芹究竟是否曾到江南去探访过“秦淮风月”?他对曹家在江南的生活究竟能知道多少?他对书中那么多诗人姐妹的生活感受是从那里来的?他有个名叫“棠村”的弟弟么?

五、内务府“包衣”(奴才)家庭出身的曹雪芹,有资格以王公贵族子孙自居么?分居在南京、苏州、杭州的江南三织造家庭能称为“本省”的四大家族么?杭州织造孙家是曹家的亲属么?

六、曹雪芹诗才高妙为什么一首诗也没有流传下来?他曾经创作过其它文学作品么?一位作家一出手就能写出如此成熟的小说《红楼梦》,并且一辈子就写一部处女作兼成名作,这可能么?

七、乾隆甲戌年就有了脂砚斋“重评”的《石头记》,那么“初评”的《石头记》和此前的初稿《风月宝鉴》又当写于何时?曹雪芹一出娘胎就开笔创作《红楼梦》并由其弟棠村作序么?

八、袁枚《随园诗话》记载的《红楼梦》与明义、永忠题咏的《红楼梦》,是脂本《石头记》、程本《红楼梦》或其某一阶段的初稿么?已经有了“四阅评过”的庚辰本,作者还会以初稿示人么?

九、脂砚斋究竟是谁?与曹雪芹是什么关系?曹雪芹创作过程中,脂砚斋有可能经常指手画脚么?脂砚斋与敦氏兄弟两个“小圈子”的人,均同曹雪芹长期密切交往,却互不认识,这可能么?

十、在乾隆那个极端正统时代的曹雪芹,头脑中能产生《红楼梦》中所表现的思想艺术观念么?曹雪芹真的是“思想超前”的天才么?文字狱高压下有可能将作者的真实姓名写入小说正文中么?

近些年来,随着各种各样的质疑,主流红学里开始有一种新观点,它转变了对于包衣奴才著红楼的看法。他们拿出鲁迅先生的话,鲁迅说:“《红楼梦》是中国许多人所知道,至少,是知道这名目的。谁是作者和续作者姑且勿论,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他们认为无论是索隐派还是自传说,根本的失误就在于没有把《红楼梦》当作文学作品来读,而是当作曹雪芹的家史和清宫秘史来读了

。像《红楼梦》这样的鸿篇巨制,如果没有精心的艺术构思、艺术设计、艺术虚构,怎么可能成为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呢?《红楼梦》既不是作者曹雪芹的自传和家世史,也不是什么“清宫秘史”。我们一定要把《红楼梦》当作文学作品来读来研究,我们要从文学的角度、审美的角度来读来欣赏来研究《红楼梦》,这才是阅读研究《红楼梦》正确途径。

其实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其人物关系复杂,文笔流畅,用词华丽,被称为文学上的国粹当然无可厚非。但是如果因为看不到红楼梦的显隐两本书和隐藏在文学里的史书,反而从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及当时社会下的思想和观念里退回来,仅仅把红楼梦当成一种文学作品研究,这属于属于肤浅化的退步,属于还没有入门的退缩不前,属于一种更加难看的尾巴主义。

红楼梦是精彩绝伦的显隐两本书,它不但是一部小说,也是一部史书,作者阐述的真事隐假语存,满纸荒唐言,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等都是解读红楼梦的重要方法论。显隐两本书分别描述了两个不同年代不同主人公的类似的爱情婚姻故事,国事家事都包含其中的。如果退回去了,那些专业红楼梦研究者就只能读到百分之一的内容,精彩绝伦的文学精华也将荡然无存。

甲戌本《凡例》:“字字看来皆是血”;

文本第一回:“能解者,方有辛酸之泪,哭成此书”,“为天下父母痴心一哭”;文本第二回:“是极好之文,理是必有之理,话则极痛极悲之话”;文本第三回:“伤心笔,堕泪笔”, “一句一滴血之文” ,“今阅至此,放声一哭”, “我读至此,不觉放声大哭” ,“文是极好之文,理是必有之理,话则极痛极悲之话”,“为天下父母痴心一哭”;

文本第四回:“四字是血泪盈面”,“四字是作者痛哭” ,“可怜、可叹、可恨、可气,变作一把眼泪也”, “我为创家立业者一哭”;文本第五回:“悲险之至”,“过来人那得不哭”,“过来人睹此,能不放声一哭”, “这是作者真正一把眼泪”, “余为作者痴心一哭”,“怀金悼玉” “千红一窟(哭)”,“万艳同杯(悲)”;文本第六回:“为财势一哭”;

文本第七回:“忽接此焦大一段,真可惊心骇目,一字化一泪,一泪化一血珠”;文本第八回:“为天下读书人一哭、寒素人一哭” ,“作者是欲天下人共来哭此情字”;文本第十三回:“伤哉,宁不恸杀”,“不必看完,见此二句即欲堕泪”,“语语见道,字字伤心,读此一段,几不知此身为何物矣”,“此句令批书人哭死” ,“此作者刺心笔也”, “读五件事未完,余不禁失声大哭,三十年前作书人在何处耶” ,“三十年前见书于三十年后,今余想,恸血泪盈”;文本十四回:“谁家行事?宁不堕泪” ;文本第十八回:“故批至此竟放声大哭”;文本第十九回:“上古至今及后世有情者,同声一哭”;

文本第二十三回:“为天下年老者父母一哭”;文本第二十四回:“为大千世界一哭” ,“可怜可叹,余竟为之一哭”;文本第二十六回:“想作者此时,泪下如豆矣” ,“此时写出此等言语,令人堕泪”;

文本第二十五回:“哭杀幼而丧父母者” ,“见此一句,可叹,可惊,不忍往后再看矣” ,“余几失声哭出”;文本第二十八回:“是语甚对余幼时可闻之语合符,哀哉,伤哉”;文本第三十三回:“为天下慈母一哭”,“为天下父母一哭”,“未丧母者来细玩,既丧母者来痛哭”,“使人读之声哽哽而泪雨下”;

文本第三十四回:“心血淋漓,酿成此数字”;文本第三十六回:“作者有多少眼泪,写此一句”, “读此等文章能不堕泪”;文本第四十四回:“所谓此书真是哭成的”,“为天下夫妻一哭”;文本第五十七回:“令我哭一回,叹一回,浑身都是呆气”,“作者发无量愿,欲演出真情种,性地光圆,遍示三千,遂滴泪为墨,研血成字,画一幅大慈大悲图”;文本第六十九回:“我不仅泪流一斗,湿地三尺”;文本第七十二回:“此正是为今时女儿一哭”;文本第七十三回:“今读此文直欲拔剑劈纸,又不知作者多少眼泪洒出此回也”;文本第七十八回:“为红颜一哭”,“亦必洒泪泣血,一字一咽,一句一啼”。

脂砚斋几十年一次次的痛哭, 一遍一遍的抄评, 只因他就是主人公贾宝玉,他就是《风月宝鉴》的原作者。文本隐藏起来的根本不是虚幻的神话故事,也不是虚构与己无关的爱情宣言,它记叙了晚明皇族的两度覆灭、贾府的几度灭门、还有为了保护隐皇子的忠臣良将的流血牺牲以及贾宝玉在全国范围内乞讨和逃难的辛酸经历。

红楼梦隐写晚明皇室后裔末世生存故事,根据零星的历史记载和判词推演,贾府为了保护贾宝玉几乎灭门,贾政和王夫人先后死于逃难途中,贾府千金命运更悲惨,贾府大小姐迎春勉强出嫁却被虐待致死,二小姐探春嫁到蜀地后在动乱中一家自焚而死,惜春在华山附近的尼姑庵乞讨冻饿而死,巧姐被刘姥姥从妓院救赎出来嫁给板儿当了村妇后死于难产,林小红和贾芸在救助贾宝玉的过程中也死于非命。。。。。。

百年了,可悲可叹的是红楼梦文本里属于文学层面的精彩绝伦和鬼斧神工其实还没有解读出来,就已经被满清包衣奴才论,满清皇室论,反清复明论,崇祯太子论等假考证;董小宛论,洪昇论,冒辟疆论,弘熙论等假作者;贾府皇室论,贾宝玉玉玺论,林黛玉影射汉家皇帝论等伪索隐,以及宫斗论,妯娌婆媳互斗论等庸俗红学侵蚀了根基。有人把二百年前已经证伪的垃圾红学拿出来包装后继续贩卖。如果继续退步,仅仅把红楼梦当成一部普通的文学作品来读,前面刚刚肯定了清雍正五年(1727年)十二月,曹頫(曹雪芹之父或叔父)因骚扰驿站等罪名,被革职抄家,从此,赫赫扬扬近六十年的江南曹家彻底败落了。后面就否定了包衣奴才曹雪芹家族里那点事情,那就是红楼梦研究里的又一次大倒退。

注:本文参考部分专业文献。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