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很多人都读不懂诸葛亮?本身没啥文化和智慧,还不懂得去尊重

采蓝说历史 2024-02-04 05:57:36

#精品长文创作季#读历史不是玩“大家来找茬”的游戏,但很遗憾,很多人都是抱着这样的认知和态度去读历史的。很多人甚至专门拿那些公认的优质历史偶像开刀,比如蜀汉丞相诸葛亮,说他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全靠《三国演义》强行加戏之类的。

当年梁静茹有一首名叫《勇气》的歌曲红遍大江南北,所以在网络上也多了一个“谁给你的勇气,是梁静茹吗”的梗,用来嘲讽那些无知者无畏的人。借此,我想请这些人去听听梁静茹的《勇气》。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这个世界其实是没有十全十美的人的。但诸葛亮可能是最接近完美的人之一了。很多无知的杠精,充分发扬了“大家来找茬”的游戏精神,逮住了诸葛亮的某点瑕疵,便感觉如获至宝并大放厥词,以便证明自己是多么的与众不同。

殊不知,用一个人百分之一的不足去否定一个人百分之九十九的优秀,这在逻辑上本身就是荒谬的。用对自己有利的片面事实去自证一个荒谬的结论,其实是贻笑大方的。

比如在《三国志》中,陈寿对诸葛亮有这样一段评语:“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 ”但是大家知道吗?陈寿在《诸葛亮传》中还有“臣寿诚惶诚恐,顿首顿首,死罪死罪。泰始十年二月一日癸巳,平阳侯相臣陈寿上”的惶恐与敬畏吗?

啥意思呢?陈寿作为一个史官,必须要评价一下诸葛亮这样的历史人物,前面硬着头皮点评了一下诸葛亮,最后结尾的时候,觉得自己实在是太冒犯诸葛亮了,给九泉之下的诸葛亮诚心诚意地道歉谢罪。

跟咱们现在一些评委差不多,搞个大咖给你点评。你不说两句,你的工作职责过不去;但你真不知天高地厚去评头论足,你的权威又难以服众。只能“冒犯”完了,当场道歉。

那些贬低诸葛亮的人,难道比陈寿还懂历史?还更了解诸葛亮?陈寿都对诸葛亮顶礼膜拜到如此程度了,你们说诸葛亮一文不值还能站得住脚吗?

其实那些贬低诸葛亮的人,基本上也都是一些不学无术而又喜欢哗众取宠的人,当然,也包含了一部分揣着明白装糊涂来制造舆论实现自己不可告人之目的的人。

那么,真实的诸葛亮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他是我们真正值得拥有的人生导师。不信,咱们来深度介绍和分析一下诸葛亮。

诸葛亮出生于琅琊诸葛家族,诸葛家在当地也算是一个望族,也就是我们经常提到的士族,其先祖诸葛丰曾在西汉汉元帝时做过司隶校尉,诸葛亮的父亲诸葛珪在东汉末年做过泰山郡丞,还有其叔父诸葛玄也是常年混迹在高官圈子内的。

但天降大任于斯人,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后来凭借一己之力让诸葛这个姓氏成为中国文化中的智慧担当(比如谁也不敢轻视号称“小诸葛”的人)的诸葛亮,从小就命苦。3岁丧母,8岁丧父。

年幼时就父母双亡,这事放在任何一个时代和社会,都是人生一大痛,无数的孩子就因此被毁掉了一生。别看那些世家大族的子弟有家族接济和照顾,但孤儿永远是孤儿,命运和生活都对他们是极其吝啬的。你父母双亡,人家能接济你顺利长大成人就相当仁至义尽了。至于你的才能培养、天赋发挥、理想情怀、兴趣爱好等等,除了你的父母,有几个人会真正关注?

更为不幸的是,曹操在徐州的一系列丧心病狂的操作,让诸葛亮连一个相对安稳的生活、成长的环境都没有了。留在琅琊郡,诸葛亮极有可能就成为了曹操的刀下鬼了。年纪轻轻的诸葛亮被迫与家人一起跟着叔父诸葛玄去荆州讨生活。

兵荒马乱的年代,举家移民的背后往往都是一部血泪史。不了解这一点的朋友,可以去参考李幼斌老师演的《闯关东》,还有什么《走西口》等等。

在荆州落脚不久,家族柱石叔叔诸葛玄也去世了,时年17岁的诸葛亮便开始“躬耕于南阳”了。

这里必须要解释一下,当下有很多人没话找话,说诸葛亮是所谓的关系户。没错,诸葛亮有两个姐姐,大姐出嫁襄阳望族蒯祺, 二姐出嫁庞德公之子庞山民。但是大家去想一想,古代社会的人际关系是怎么构建的?你们诸葛家都落魄成这个样子了,还没啥后继之人,蒯家、庞家真的会对诸葛亮进行无微不至地照顾吗?人家也有很多家族子弟要培养呢!诸葛亮跟着姐姐喝点汤是可以的,但是吃肉就不要多想了。(以后有机会,会跟大家聊一聊,什么样的人脉关系才能真正变现的问题)

诸葛亮确实是天赋异禀,在这样的情况下把自己培养成了一个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全才,这实在是太难得了。这难道不和我们现在有些孩子一边在工地上搬砖,一边努力学习成为高考状元,一样的励志?

长大成人之后,有一说一,诸葛亮是有心入仕的。不然,他也就不会常诵《梁甫吟》,又常以管仲、乐毅自比了。而且,以诸葛亮的经历和处境来说,他一开始就想当一个隐士,这是反人性的。未曾染富贵,又怎么能真正做忘富贵?

卑微的理想和情怀,往往受人耻笑的。年轻的诸葛亮和我们的大多数一样,平时没少受到鄙视和耻笑。但诸葛亮不以为意,他知道在乌鸦的世界里,天鹅往往是有罪的;他也知道只有大致对等的人才能相互识别和交流。他把自己的有效朋友圈集中在了石韬、徐庶、孟建、崔州平等青年才俊身上。

据说,诸葛亮读书喜欢“观其大略”,而身边的小伙伴们却都力求精熟。这其实表明了诸葛亮当时的修为是远超他的那些小伙伴的。打个比方,一个人的武学修为到了一定境界,是不会拘泥于一招一式的,更喜欢信手拈来。这其实就是“术”与“道”的区别,诸葛亮当时已经入道了,而徐庶等人还在“以术求道”。

诸葛亮曾说石韬、徐庶、孟建三人有刺史、郡守之才,被问及自己能官居何级时却笑而不语。他也曾鼓励孟建到中原去游历和发展,但从不谈自己的去向问题。也恰恰说明诸葛亮这个人是自视奇高的,他心怀天下,在精神和志向上是不会轻易迁就的。

公元207年,一场名为“三顾茅庐”的招聘会,注定千古流传。志在天下的流浪创业者刘备和心系天下的纯情济世者诸葛亮擦出了火花,刘备想振兴汉室却苦于无人辅佐,诸葛亮想济世安民却等不到明君求贤,两人确认过眼神之后,便把两颗心紧紧地绑在一起了。

两人第一次见面,诸葛亮就迅速进入角色,给刘备进献了著名的《隆中对》。关于《隆中对》,因其最后没有完全实现,所以很多人喜欢诟病于它,但其实对于刘备来说,《隆中对》就是他争霸天下的最优解,没有之一。所以,刘备说自己得到孔明如鱼得水,这真不是什么客套话,毕竟蜀汉集团未来几十年就是按照《隆中对》的既定方针和路线在走,而且效果还相当惊人。这跟NBA中马刺队选秀选中了邓肯,被誉为“一个选秀权用了20年”是一个意思。

诸葛亮出山后,由于刘备的基础实在是太差了,并没有太大的用武之地,无非也就是帮其梳理内部的行政和财务流程。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嘛。

但即便是这样,诸葛亮还是帮刘备安排了一个暗子,那就是劝说刘表的长子刘琦放弃在襄阳内斗,外出镇守江夏以求自保。刘琦的江夏是刘备被南下的曹操追杀时,最后一个方向明确的“避难所”,也是诸葛亮和鲁肃到柴桑去促成“孙刘联盟”时,刘备集团唯一拿得出手的“筹码”。

“孙刘联盟”形成,背后的大功臣其实是鲁肃和诸葛亮两个人。但是,请大家记住一点,顺风牌好打,以小博大的逆风局永远比较难玩,诸葛亮若是没有极强的外交能力,是不可能让江东集团真正接受刘备集团的。

赤壁之战后,一生漂泊的刘备终于拿下了“荆南四郡”,算是从游击队长正式当上了注册公司的小老板了。诸葛亮也正式成为了一个简陋版的职业经理人,从而开启了他“足兵足食”的总经理生涯。这一段履历一直持续到了公元223年“白帝城托孤”。

很多朋友,平时看多了狗血肥皂剧,认为只有那种在战场上打打杀杀的人才带劲,所以说诸葛亮并没啥表现,对刘备来说不重要,什么庞统等人比诸葛亮厉害多了……这便是认知问题。

搞过大项目的人都知道,一个项目在进入施工之前,蓝图是最重要的,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设计规划问题。刘备的集团的战略蓝图是不是出自诸葛亮之手?诸葛亮是不是蜀汉的总设计师?

其次,项目启动之后,由于草创企业的根基一般比较薄,很快就会遇到生死攸关的瓶颈,于是需要外部融资来促进自身成长。“孙刘联盟”是不是蜀汉集团的A轮融资?是不是也出自诸葛亮之手?诸葛亮是不是蜀汉集团的商务总监?

然后,一个项目的正常运转,除了到外面去拿订单、搞生产之外,其内部的管理和调配同样至关重要。钱和粮食、武器和兵员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怎么训练、怎么管理?制度的建立、体系的梳理?这些是不是都是诸葛亮在操劳?“足兵足食”的效果是不是很亮眼?诸葛亮是不是蜀汉集团的总经理?

最后,人家诸葛亮还率张飞、赵云入川支持刘备武装夺取益州,从长江溯江而上,一路上也是顺风顺水,也就是说蜀汉的基业益州之地其实也有诸葛亮的功劳。诸葛亮是不是业务能力也挺强?是不是客串一下业务经理也一点问题都没有?

同志们,一个大型的企业,有很多单元构成,别只能看到搞生产和销售的人,规划、市场、财务、技术、运营等很多职能部门的人同样重要,大家不要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总体而言,在白帝城托孤之前,诸葛亮其实就已经完成了一个名相的职能。要知道,刘备从荆州立足后,一直就没怎么消停过。夺取益州之战打了两年;然后带着5万跑到荆州准备跟小舅子孙权翻脸,后因曹操进攻汉中而放弃;“男子当战,女子当运”的汉中之战又打了一年多;然后是襄樊之战,关二爷威震华夏;最后是刘备夷陵之战几乎搭进去了毕生积蓄……大炮一响,黄金万两,连年征战背后的人力、物力、财力输出,这些才是关键啦。

管仲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霸主,世人皆知他是一代名相。诸葛亮辅佐刘备从无到有三分天下,为什么大家还要去质疑他呢?

当然,上述的诸葛亮还没有升华到最终版。在白帝城托孤之后,诸葛亮用自己生命的最后12年完成了历史上最为感人的人格升华。

夷陵之战惨败后,蜀汉集团其实已经就相当于一个空壳公司了,老板刘备又到了生命的尽头,其接班人刘禅时年16岁,还属于不堪大任的懵懂少年,说句实在话,蜀汉集团当时都应该直接宣布破产或者停盘了。可是,奋斗了一辈子的刘备无能为力却又心有不甘,把蜀汉那个烂摊子打包委托给了诸葛亮。

公司破产了,老兄弟基本死光了,老板也彻底撒手了……诸葛亮含泪接下了这个千钧重担。先是摒弃恩怨与东吴重新建交,然后关起来门来疗伤。农桑、工商、基建、水利、治安、招兵、练军、平乱、治军、排阵、操练……这些全是诸葛亮一力承担着。蜀中水利工程造福千年,其中就有很多是诸葛亮的功绩;蜀锦自此走向世界,成了益州的硬通货币,也是诸葛亮打造的;益州全境上下同欲、海清河晏,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也只有诸葛亮才能做到。

民间对诸葛亮的评价,其实最有发言权的还是那个时代的益州百姓。因为咱们勤劳善良的华夏百姓历来都是知恩知报的。看看诸葛亮去世时,益州百姓哭成什么样了就知道了;看看时至今日,四川境内还有多少丞相祠就知道了;看看诸葛亮和刘备的庙祠在一起,大家不顾礼制更缅怀诸葛亮一些就知道了。

诸葛亮治蜀,尽管时间很短暂,但绝对是历史上堪称经典中的经典的治理教材。

若诸葛亮稍微像我们现在有些人那样自以为是地精致利己一点,他完全可以在平定南中叛乱和修好东吴之后,做一个偏安政权的监护人。尽管蜀汉集团的实力较弱,凭借蜀道和三峡天险,诸葛亮关起门来过几十年安乐日子应该是没有一点问题的。

但诸葛亮并没有这么做,他要让蜀汉这面旗帜更加的名副其实,要让蜀汉人们活得更有尊严和追求一些,自称汉民,不扶汉室,那种事情迟早会被人戳脊梁骨的。所以,趁着曹丕去世的时机,他要带着刚刚恢复些许元气的蜀汉北伐雍凉,进而平定两京、光复中原。

很多人对诸葛亮的北伐有争议,认为那是穷兵黩武、是螳臂挡车……其实,这些人根本不知道,人在很多时候是必要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事关责任、信仰、尊严、原则的时候,难道真的能去用世俗的得失标准去衡量吗?生容易、活容易,但生活不容易,生活不仅仅是为了活着,还有最起码的尊严和底线、信仰和追求。

很简单,你的邻居今天薅你两棵白菜,明天扯你两根葱,后天骂你不是东西,这些在你势不如人的情况下,你也许都能忍,但是,人家要抢你闺女或者老婆呢?你能忍吗?

蜀汉的建立,本来就是打着“继承汉室、光复汉室”的旗号,诸葛亮难道不知道他们打不过曹魏?但是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蜀汉的使命和责任摆在那里,不北伐不行。你娶了人家女儿就必须给人家父母尽孝。

诸葛亮聪明、能干、忠诚、勤政,但其实他最感人的还是他的担当与无悔。

诸葛亮的北伐每次都功败垂成,诸葛亮不懊恼、遗憾,不想暂停、躺平吗?但他知道这是蜀汉的使命和希望,自己不去努力拼搏,蜀汉就真的没有希望了。

请永远相信,一个当过父亲的人和一个没有当过父亲的人,读诸葛亮这个历史人物,绝对是不同的感受。父爱如山、大爱无疆,诸葛亮不光是把自己当成刘禅的相父,还把自己当成了蜀汉百姓的父亲,再苦再难,他得为蜀汉撑起一片希望的天空。

然而,世人皆知诸葛亮六出祁山,又有多少知道诸葛亮为了北伐移师汉中那一年,他唯一的亲生儿子诸葛瞻刚出世不久,自那以后,他几乎就没有亲自教育和培养过自己的儿子。而且,在那个年代,小孩夭折的几率极高,诸葛亮是冒着断后的风险在追逐先主遗志?

世人皆知诸葛亮秋风五丈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又有多少人知道诸葛亮去世的时候年仅54岁,几乎是活活把自己活活累死在工作岗位上的?

世人皆知诸葛亮不用魏延的子午谷奇谋,又有多少人知道魏延本身就是一个桀骜不驯、自行其是的刺头?又有多少人知道原本捉襟见肘的蜀汉举国之兵也不足十万,根本就没有分兵的条件?资源紧缺的情况下,永远都只能集中到最优秀的人手里分配、使用,这就是弱者的无奈。某些家庭或者家族,是不是要把所有钱集中,交给最能耐的那一个人去投资?

世人皆知诸葛亮挥泪斩马谡,又有多少人知道守街亭原本并不是一件很艰巨的任务,但凡能按照他的事前叮嘱行事,一切皆是水到渠成?又有多少人知道蜀汉人才凋敝的情况下,诸葛亮要培养或者发现一个政治立场和自身能力都过得去的骨干,是一件多么难的事情?不只诸葛亮,换作是谁,谁都会想让自己一直重点培养的马谡去守街亭。机会和功劳不给自己人,给处处发牢骚、唱反调的魏延、李严等人吗?

诸葛亮活着的时候就是传奇,死了之后更是传奇,古往今来,历朝历代的人无不为之折服,真的不知道那些贬低他的人勇气从何而来?

一生之敌司马懿用忍者神龟的方法熬死了诸葛亮,参观蜀军旧军营之后,也不得不由衷感慨,诸葛亮是旷世奇才。

黄权投降曹魏后,但凡提及诸葛亮,绝对是赞不绝口,管它什么政治站位不政治站位,为诸葛丞相说两句公道话,一切都值得。

被诸葛亮武力打服的西南少数民族,不光没有记恨诸葛亮,反而生生世世地将之奉若神明。不是说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吗?

司马炎在建立晋朝之后,感觉治国艰难的时候,便会想起诸葛亮,说:善哉,使我得此人以自辅,岂有今日之劳乎!

关于诸葛亮会不会打仗这个伪命题,历史用“诸葛亮同时入选文武双庙”做了回答,最会打仗的皇帝李世民更是对其仰慕得不得了,说他是“冠代奇才”。当然说得最为具体的是同时期的东吴大臣张俨,他直接说司马懿不如诸葛亮。

孔明起巴、蜀之地,蹈一州之土,方之大国,其战士人民,盖有九分之一也,而以贡贽大吴,抗对北敌,至使耕战有伍,刑法整齐,提步卒数万,长驱祁山,慨然有饮马河、洛之志。仲达据天下十倍之地,仗兼并之众,据牢城,拥精锐,无禽敌之意,务自保全而已,使彼孔明自来自去。若此人不亡,终其志意,连年运思,刻日兴谋,则凉、雍不解甲,中国不释鞍,胜负之势,亦已决矣。今仲达之才,减於孔明

然而,就是这样惊为天人的诸葛亮,却依然有人无知无畏地去抹黑他、质疑他、贬低他,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其实是我们很多人的文化认知出了问题!

比如一些涉世未深、自以为是的人,他们都会习惯性地以成败论英雄,怎么可能读得懂诸葛亮这样立体、丰满、智慧、完美的历史人物?我们常说有些人信奉有奶就是娘的思想,可悲的是,有些人连奶都没喝上,看见人家胸大就开始叫人家娘了。

真的,当我们真正步入社会后,经历过生活和工作的种种锤炼之后,才能真正意识和体会到诸葛亮的伟大。尤其是咱们当下一些读书人,更需要学习诸葛亮身上的风骨和担当。

突然想起我比较喜欢和敬佩的法外狂徒张三曾说,如果他真的想做一个渣男,绝对是比大多数人更有条件和能力去做的。同样,诸葛亮在那么一个乱世,他真的想随波逐流,他难道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吗?

所以,大家一定要去慎重思考,诸葛亮为什么要过得那么累?为什么要过得那么憋屈?想明白了,大家一定会恍然大悟,他其实身上浓缩了我们中国人最好的父亲精神和影子。

最后再啰嗦一句,奉劝那些抹黑诸葛亮的人,如果大家真的暂时读不懂诸葛亮,哪怕保持不明觉厉的状态,也比标新立异地质疑他要强。因为潮水退去之后,你很容易发现裸泳的是你自己。

1 阅读: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