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没认同感!美境内38万苗族人,是背叛与鲜血酿出的“恶果”

漫聊小知识 2024-08-08 00:07:05

全球一体化趋势明显,各国人员流动频繁。一些移民主动追求更好生活,另一部分则是被迫背井离乡的难民。

无论主动还是被迫,移民群体在异乡普遍地位低下,尤其在西方某些国家,由于观念陈旧和文化隔阂,种族歧视现象屡禁不绝。

本文信源来自官方媒体 具体链接赘述在文章结尾 但为提升文章可读性 细节可能存在润色 请理智阅读 仅供参考

苗族在中国的历史渊源

苗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分支。他们的祖先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的蚩尤族。蚩尤族素有"神农氏"之称,是当时中原地区强大的一支部落。

在约公元前23世纪的夏启之战中,蚩尤族被夏朝击败。战败后,一部分蚩尤人为了逃避中原王朝的报复,辗转来到了今天湖南、广西等地区的偏远山区,从此成为这片土地上的土著居民。

在漫长的岁月中,这些世居少数民族不断反抗中原王朝的统治。史书记载,南诏国、土司王国等都曾是苗族人的建立。但由于实力单薄,他们的起义最终都以失败告终。

为了逃离持续的压迫和战乱,苗族人开始向东南亚地区迁移。一路艰辛的迁徙生活,让苗族人深深体会到独立自主的重要性,慢慢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苗族文化。

在芦笙舞这种独特的苗族舞蹈中,舞者在表演时身着盛装,手持芦笙吹奏出优美动人的旋律,翩翩起舞步伐矫健有力。这种情景生动再现了苗族人的质朴本色和对自由的向往。

苗族人也擅长蜡染和剪纸,用独特的工艺在蓝靛色的布匹上勾勒出形态各异的图案花纹,充满着原始、神秘而又富有生命力的韵味。

苗族银饰则融合了神灵崇拜和祥瑞祈福的意义,每一件都蕴含着苗族人的聪明才智和审美追求。这些鲜活的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始终伴随着苗族人在艰苦环境中的生存和奋斗。

在上世纪60年代的越南战争期间,美国曾与老挝北部地区的苗族部落达成协议,让后者为美军提供情报和后勤支援。这一协议背后还隐藏着毒品交易等黑暗面。

老挝苗族部落与美国的协议

越战时期,美国需要在东南亚地区获取情报支持,而老挝北部山区正是游击队的主要活动根据地。为了打击游击队,美国开始物色可靠的地方力量合作对象。

就在这时,一名苗族领袖王宝凭借过人的谋略和手腕,逐渐成为老挝北部苗族村落的实际统治者,被尊称为"苗王"。美国情报人员很快就注意到了这个有权有势的苗族领袖。

1959年,美国官员与王宝开始接触,试图拉拢他为美方提供协助。双方很快就达成协议:王宝动员苗族年轻人加入秘密特遣队"啄木鸟武装",为美军提供后勤支援和情报支持。

作为回报,美方将为他们提供军火装备,并支付相当可观的报酬。此外,王宝和美方还存在一个严格保密的"灰色交易"。

美国放任王宝的手下在老挝北部从事毒品生产和贩运,以此获取资金。作为回报,王宝则在战略层面为美军在当地的行动尽量扫除障碍。

凭借美援的装备和资金,王宝建立起强大的私军,逐步称霸老挝北部,同时积累了难以估量的财富。这段黑暗的历史被许多细节掩盖,只是在近年才被部分解密文件曝光。

1975年4月,美军在越南战场失利,不得不陆续撤离整个东南亚地区。此前,美国曾大力拉拢老挝北部的苗族部落,由"苗王"王宝统领的苗族武装力量为美军提供了大量后勤支援和战略情报。

然而,随着战局失利,美国很快就抛弃了对苗族的承诺。那些曾拿钱卖命的苗族战士被遗弃在战火环伺的老挝山区,面临着来自新政权的严厉打击和报复。

苗族再次流浪

在绝望的境地下,王宝只能率领手下上万名苗族武装分子及家属,怀揣着为美军效命的最后一丝希望,开始向泰国边境转移。

这支行军队伍沿途遭到疯狂袭击,不少人伤亡。到达泰国边境时,队伍仅剩下几千人,形同丧家之犬。他们被关进了难民营,开始了新的流浪生活。

对于苗族人来说,这是又一次重创。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他们曾多次在战乱中失去家园,沦为绝境中的流浪者。如今,他们再一次承受着这种命运的折磨。

许多苗族人只能瞻望着美国,寄希望于世界上这唯一一个曾许下援助承诺的国家。在几年的游说和等待后,美国终于做出让步,同意接收一批苗族难民移民。

1980年,第一批约1.5万名苗族难民抵达美国,大多被安置在加利福尼亚、明尼苏达等州。由于当时的移民法规定,他们只被视为"无国籍人士"而非正式移民,无法获得公民身份。

在美苗族无国籍身份

这种身份地位微妙,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无国籍人士无法在美国合法就业,只能依赖政府的救济金度日。

没有居留权,随时可能面临遣返的威胁。无法享受医疗保险等基本公共福利。孩子无法获得公立学校的教育资源。

面对重重困难,苗族人在美国的生活一开始就异常艰难。他们只能相互扶持,凭借坚韧的民族品格勉强维持着最基本的生活。

1976年,美国国会为解决这一问令人发指的人道困境,颁布了一项临时法律,准予苗族和高棉人等东南亚难民获得永久居留权。这为他们赢得了申请美国公民身份的资格。

从此,苗族人开始为获得公民身份而努力奋斗。他们学习英语,找工作赚钱,遵守法律,尽一切努力适应美式生活方式。

经过近10年的等待,到1986年,第一批苗族移民终于获得了美国公民身份,可以正式成为这个国家的公民。这标志着他们在漂泊流离后,终于扎根于一个新的家园。

不过,无论生活环境如何改变,苗族人始终保留着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像蜡染、编织等民族工艺遍布各大城市,芦笙舞表演成为少数民族文化展的焦点。

这份执着的文化自信,正是苗族人在艰难环境中发展壮大的力量之源。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在美国这片新家园扎下根脉,朝气蓬勃地生长着。

在美国生活的苗族人大多与中国缺乏认同感,这与他们的历史经历和文化差异密切相关。

在美苗族与中国无认同感的原因

追溯到上千年前,苗族人的祖先曾是中华民族的一支,但在中原王朝的压迫下多次起义失败,被迫逃亡到偏远地区。这段屈辱的历史造就了苗族人对中原王族的仇恨情结。

后来,一部分苗族人迁移到东南亚,在那里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习俗,与中原文化愈加隔膜。他们自有芦笙舞、蜡染、剪纸等独特的民族艺术,同时也深受东南亚地区其他民族文化的影响。

这种文化差异在漫长的分离岁月中不断加深,使苗族人对中华文化缺乏认同感。尤其是在上世纪的战乱年代,许多苗族人为美军效命,遭到共产党武装的残酷打击,进一步激化了矛盾对立。

因此,当部分苗族人在80年代移民美国后,他们的生活理念和价值观更多地与美国主流文化相吻合,而与中国的联系微乎其微。新一代在美国出生的苗族后裔,对祖国中国就更加陌生了。

这种现象说明,一个民族的认同感是需要长期积淀的,历史仇恨和文化隔阂一旦形成,想要消除就很困难。

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分子,苗族同胞理应得到怀柔关照,让他们放下成见,重拾对祖国的归属感。

化解误会,欢迎回归

苗族同胞长期在美国生活,与祖国渐行渐远,缺乏认同感,这是一种遗憾。但我们要以开放包容的胸怀,理解他们的历史境遇,化解心存的误解和偏见,欢迎他们重新融入中华民族大家庭。

不可否认,在封建王朝统治时期,苗族人民确实遭受过压迫和打击。但那已是遥远的过去,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奉行民族平等团结的方针,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

今天,祖国的大门向海内外同胞敞开,欢迎游子重新认识了解新时代的中国。我们努力创造良好环境,尊重苗族同胞的传统文化,支持保护芦笙舞、蜡染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让他们感受祖国母亲的温暖。

同时,我们呼吁在美苗族同胞放下成见,了解当代中国的发展变化,增进对祖国的认同和归属感。在这片土地上,有着他们祖先曾经孕育文明的足迹;在这里,有亿万同胞期盼他们回归的温馨家园。

只有真正直面历史,解开心结,才能让苗族同胞与炎黄子孙重新携手相拥。让我们用包容和耐心去拥抱这个曾一度流离失所的民族,用大爱融化隔阂,用大同化解分裂,共同书写中华儿女的光荣与梦想。

参考资料:

金台资讯:「少数民族华人」老挝苗族华人社会身份的持续生成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63420431352291836&wfr=spider&for=pc

澎湃新闻客户端:黑人案中的苗人警察:在美国,为什么有20多万苗族人?https://m.thepaper.cn/baijiahao_7875378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