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虎队解散,F4被遗忘,超女快男无人识:选秀30年,一地狼藉

宅总有理 2024-12-13 14:36:27

01.

1988年,我国娱乐圈出了三件事。

事发地点,分别在香港、台北、湖南。

那年“香港十大金曲颁奖礼”,谭咏麟突然宣布此后不再领奖。张国荣听罢,跑到后台去大口抽烟。长达2年的“谭张争霸”,就此落下帷幕。第二年,张国荣在红磡连唱33场。

随后宣布退出歌坛。

同年,台北,邓丽君的前经纪人宋文善,为了找一个组合给《青春大对抗》里的“小猫队”当主持助理,选拔了三个普通人家的孩子,组成“小虎队”。是年4月,一架飞机从香港启德机场起飞。琼瑶落地北京。

那一年,琼瑶回湖南探亲。一个叫欧阳常林的男人陪伴左右,深得阿姨喜爱。数年后,欧阳常林成为湖南经视台台长。正是在他的牵线搭桥下,湖南经视和琼瑶合作拍出了《还珠格格》。此外,湖南经视还萌芽出另一档划时代的节目,《超级女声》。另一群来自普通人家的孩子,从此名扬四海。

「《还珠》的大陆版权,至今还在经视」

1988年,三件看似无关的事,却对应着我国娱乐工业发展史上三个极不普通的年代。它宣告了“香港巨星时代”第一次落下帷幕,也让以小虎队为代表的“台湾造星时代”第一次登上历史舞台。在时光不动声色的暗流中,还为以“超女”为代表的“内地选秀时代”,埋下伏笔。

如今回头看,三个时代里的人,最终交织出了一条漫长的偶像崛起之路。

某种程度上,那也是一曲成名血泪史。

02.

让我们先把目光拉回香港。

1984年,张国荣的《MONICA》问世,一口气卖了40多万张。他终于如愿站上了“十大金曲”领奖台。2年后,“谭张争霸”上演,张粉和谭粉水火不容,互相攻讦乃至大打出手。

“争霸”闹剧持续了两年。殊不知,为这一天,张国荣等了足足十年。

1977年,出生中产之家的哥哥参加“亚洲业余比赛”拿到亚军,进入娱乐圈。可进圈后,在丽的旗下发的《Daydreaming》不见反响。出道之初,新人张国荣还被吴思远忽悠去拍了一部三级片,《红楼春上春》。

这一沉寂,就是5年。直到1982年,他在喝茶时偶遇陈淑芬,加入陈的华星唱片,星途才算转折。陈淑芬是香港第一代名经纪人,手上资源很多。将张国荣招入华星后,让黎小田负责其作品。黎小田分析了张的嗓音,让他别再学什么罗文,去学猫王的磁性唱腔,将其运用到新歌《风继续吹》中。

果然,这首歌奠定了哥哥的江湖地位。

不幸1983年,《风继续吹》并未获奖。看罗文演唱会时,张国荣哭了。陈淑芬劝他不要着急,第二年多次前往日本,终于谈下《MONICA》的版权,拿给了张国荣翻唱。此曲一出,红遍香港。

在此之前,他不知熬过了多少艰辛。

所以香港有句劝慰年轻人的话:

“连张国荣也要等10年。”

「拿奖时,张国荣高兴坏了」

无独有偶。出生于穷苦人家、自幼卖唱的梅艳芳,当初参加“新人歌赛”,翻唱《风的季节》。黄霑听完,差点跪下,当场给满分,顾嘉辉怕她骄傲,扣了一分。可出道后,首专《心债》并不理想,还被媒体称为“装纯”。大家扒出她一大堆的黑历史。

说她明明卖唱女,装什么邻家小姑娘。

这时,陈经纪人又出场了。她找来著名形象设计师刘培基,为梅艳芳做包装。从舞台着装到唱片封面,去什么活动穿什么,都由刘一手打造。刘培基为梅艳芳剪短头发,戴上墨镜,使之变得硬朗帅气。

1985年,《坏女孩》发布三个月突破72万张,成为香港本地销量最高唱片之一。

可以说,没有金牌经纪人陈淑芬的悉心打造,张、梅两人还不知要耗多久,才能成为“香港巨星时代”最璀璨的两颗星辰。可见那时港圈,要想跻身顶流,有实力和有一个强大的经纪人,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张国荣、梅艳芳与刘培基」

“谭张争霸”落幕后,两大巨星退场,再没出现第二个张国荣。为何?因为成为巨星的路途又长又窄。先要实力突出,还得摸爬滚打数年。尤其在歌坛,唱功、做人、观众缘、命数,万事俱备才能雄踞潮头。

这就导致巨星“难以人为制造”。

可就在1988年台北,有人改变了游戏规则。

03.

1988年,为给《青春大对抗》三个女生找助理,宋文善要找三个男生组“小虎队”。当时台湾和香港差不多,并无“人工造星”这一说。

宋文善只是看到日本有个“少年队”偶像男团很火,就想模仿人家组一个。

至于吴奇隆,那是偶遇他摆地摊,觉得他很有明星气质,就把他招了进去。

当时这三个孩子,都没什么过人的才艺。也就吴奇隆会一手后空翻。宋文善找他们来,只是给节目做“添头”,帮“小猫队”热场。没想到节目播出,大量观众来信询问。公司这才给他们出了单曲《青苹果乐园》。

「“小虎队”那才叫真的鲜肉」

宋文善怎么也想不到,无意之中,自己打开了台湾年轻偶像市场,还掀起了台湾造星时代的序幕。《青苹果乐园》横扫各大音乐排行榜后,公司每天收到几麻袋的信,都是给“小虎队”表白的。于是,宋文善找专人来培训小虎队,教他们唱、跳、表演。

“小虎队”一出道,就以青春偶像姿态风靡台湾。台湾的青少年惊觉,原来咱们也有男团了。第一张专辑《逍遥游》发售后,三人开启“逍遥货柜小虎队”巡回演出。每到一处,迷弟迷妹们都疯狂打call。

但“小虎队”打破了这个传统。他们的表演并非无懈可击,仍旧吸粉无数。即便苏有朋每次跳舞都跳慢半拍,粉丝们也毫不在意。

毫不夸张地说,张国荣熬了十年才做到的事,这三个少年,用一张专辑就做到了。

但很快,团队就出现了麻烦。

吴奇隆当初摆地摊,是为了还债。成名后,心思都在副业赚钱上。苏有朋当初参选,是课业压力太大。成名后,反倒影响了学业。

三个人里,真正从一开始想当明星的,只有陈志朋。想到什么程度?甚至小时候拜菩萨,求菩萨让他当明星。结果三人计划不同步,“小虎队”只能先解散。陈志朋一时迷惘,就去服了兵役。解散前,公司特意举办告别晚会。现场只能容纳3000人,却有一万多名歌迷到场。可见人气之盛。

“小虎队”解散后,已被培训了一年的17岁少年林志颖风光登场,凭借阳光帅气的姿态成为“亚洲小旋风”。迅速盖过前辈风头。2年后“小虎队”重组,人气显然有所倒退。

这里面最惨的,是陈志朋。

陈志朋服役期间,吴奇隆出了3张专辑,转型拍电影,苏有朋考上台大,成为一代年轻人的榜样。陈志朋回来,人也不小了。公司希望他朝“成熟、性感”路线上发展。改变了形象,打造了专辑,却反响平平。

有一次媒体记者甚至问他:

“三个人里面,你存在感最低,没有另外两个发展的好,你什么想法?”

「林志颖也是造星工业的杰出代表」

90年代中期,台湾选“四小天王”,分别是吴奇隆、苏有朋、林志颖、金城武。“小虎队”二次解散后,吴奇隆星途顺利。苏有朋和陈志朋,一直等到1997年琼瑶阿姨《还珠》开拍,才迎来事业转折。

不,确切地说,那只是苏有朋的转折。

1997年,《还珠》横扫两岸三地。苏有朋凭借“五阿哥”翻红。陈志朋演“尔泰”,后续资源却没跟上。内娱崛起后,苏有朋通过《情深深雨蒙蒙》《倚天屠龙记》站稳脚跟,吴奇隆靠《萧十一郎》《步步惊心》再次成顶流。

相比之下,陈志朋的发展就没那么顺利。三人各自单飞后,没有一个强有力的经纪人和公司来对接资源。作为一名艺人,就只能被动地接受命运的安排。运气好的,一飞冲天,运气差的,被大众遗忘。

是陈志朋没实力吗?

当年小虎队,他的态度最端正,学唱、跳最认真。他想做明星的愿望,也比任何人都强。不是实力不济,而是圈子里资源就那么多。一个演员能否接到合适的角色,一个歌手能否唱到最合适的歌,得看命。

你能演到命中那部戏,唱到命中那首歌,说不定一夜之间,就能翻红。

碰不到,怎么办?

那不就像《霸王别姬》里说的:

“纵有千般能耐,也逃不过天命。”

04.

小虎队成为过去式后,宋文善打开的盒子,再也关不上。他们和林志颖激活了台湾的青春市场,很多公司试图复刻造星。

然而成功者寥寥无几。

造出的这批青春明星里,就有大小S以及罗密欧组合(罗志祥&欧弟),但最终这些人都不是唱歌走红的,可见当时台湾造星工业并不完善。他们不光是后续运营没策略,连挖掘出来的人有没有潜力都拎不清。

「罗密欧脱胎于这个“四大天王”组合」

直到2000年,柴智屏想把超人气漫画《花样贵公子》搬上荧幕,因预算不足,只好启用新人。在送来的大堆简历中,柴大姐选中了模特言承旭,又留下了陪朋友试镜的周渝民,加上在电视台打工的朱孝天和学音乐回国的吴建豪,组成了日后风靡全亚洲的组合“F4”。

偶像剧一播,全亚洲都炸了。

那时“F4”的火爆,是今日任何一个顶流巨星都难以匹敌的。《流星花园》在菲律宾最高收视率达到57.4%,在印尼打破历史收视记录,在泰国有人为看剧学中文,在韩国连凌晨收视率都破记录,日本15家电视台播出过《流星花园》…而在内地,广电爸爸甚至为此专门下了一纸“限播令”。

截止2005年,至少5亿人看过《流星花园》。

那期间,F4开了无数场世界巡回演唱会,引来无数世界级媒体专采。演唱会门票被炒到天价,还给台湾带来数十亿商机。四个原本寂寂无名的小子,一夜之间成为了时代偶像。成为台湾“造星史”上的一次奇迹。

但很快,4人就和经纪公司发生了龃龉。

当时公司有两个经纪部。一个是柴智屏的可米,另一个是葛福鸿的福隆。葛福鸿何许人也?台湾综艺教母,王伟忠、大小S、罗志祥、金城武都是她一手捧红的。她的福隆制作,背靠台湾年代传媒,行业巨头,娱乐资源非常广。一开始,只有朱孝天签约福隆,另外三人在可米。一年后,言承旭也去了福隆。

他渐渐有了自己的想法。

尽管背靠福隆,言承旭还是想自己掌控资源,于是自立门户成立“戏梦堂”。不久后,想做音乐的吴建豪也创建“血和泪工作室”。

朱孝天虽留在福隆,但后续发展并不是顺利。毕竟F4作为一个团体的人气,肯定是比大家各自单干要强的。另一边,一直留在柴智屏身边周渝民,也没能熬过“七年之痒”。

一个奇迹般的组合,就这么散了。

「当年大街小巷都能看到的一张图」

一方面,艺人想掌握主动,另一方面,经纪公司资源有限,不能雨露均沾,而且因为资本短视,会迅速将手头有限的资源倾斜到更年轻的艺人身上。双方龃龉一旦爆发,就成为了F4事业线下降的拐点。

其次,随着内地娱乐崛起,港台娱乐产业外向输出能力减弱。久而久之,台湾成了一个内耗型市场。公司、艺人巨多,资源却有限。

F4人气下降后,台湾“造星工业”还想复刻传奇,拍了许多的偶像剧,制造了一批批速朽的青春偶像。后来勉强接上F4光芒的,也就一个“飞轮海”。好多公司打造出来的速成偶像,顶多在台湾赚赚通告费。

有的偶像推出没几天,就凉了。

虽然距离“小虎队”组建已经过去了十几年,很多公司也没摸清楚,到底挖掘什么样的偶像,最能在年轻人身上聚拢到人气。

就在这时,1988年在湖南陪伴琼瑶探亲的那个男人,给了他们一个答案。

05.

1994年,为了把湖南的电视打造成一面旗帜。湖南广电的老大魏文彬,组建湖南经视台。通过公开招聘,欧阳常林成为经视台的台长。当时魏领导制定了一个策略,节目先在经视台搞试验,效果好,再拿到卫视台播。

欧阳常林掌舵经视后,很快搞出了三板斧,让经视连续10年位居湖南第一。这三板斧,就是“琼瑶剧、综艺节目和民生新闻”。

琼瑶剧自不必说。综艺节目,那时大陆就一个《正大综艺》。见此情形,经视先开发了一档《幸运3721》,请明星来做游戏。收视火爆后,迅速拿到卫视台,变成了《快乐大本营》。随后,经视又策划了一档名叫《真情对对碰》的节目。其中有个环节,就是选一些最美中学生、最美孕妇啥的。

「《真情》的主持人,就是刚转型的汪涵」

《真情》的策划人发现,这个环节,特别受观众喜爱。于是在此基础上,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把环节打造成一个栏目。随后,经视推出名为《绝对男人》的选秀,模仿港姐、亚姐选拔。只不过这个节目在经视台播出,影响力不大。但就在《绝对男人》突破收视率后,经视又模仿《美国偶像》做了《明星学院》。

并在节目中,增加了一个极为重要环节。

那就是短信投票。

一年后,这个环节被完美移植到湖南卫视开发的一档节目里,在全国掀起一阵收视狂潮。并一举将内地娱乐圈,带入“造星时代”。

这档节目,就是《超级女声》。

那年8月,超女决赛前夕,百度贴吧访问量暴增,突破历史纪录。为了追星、拉票,大家在贴吧、天涯上四处发帖。各家粉丝你来我往,时不时上演撕逼大战。Google搜索“超女”词条,多达一百多万。为了给喜爱的选手投票,有人甚至跑到街上去借陌生人的手机。

总决赛上,一共投了900万票,李宇春以350多万票夺冠。那年,她从一个成都音乐学院的女学生,一跃登上《时代》周刊封面。

「《超女》才叫划时代啊」

第二年,“超女”再次成为话题旋涡。湖南卫视振臂一呼,其他卫视纷纷跟上。湖南台另辟蹊径,打造“快男”。策划人跑去广电报批时,广电领导报了个吓死人的数字:

“今年全国有300多档选秀,你们还要做?”

做,为什么不做?

凭借选秀,可以在短时间内,把一个普通人打造成全国皆知的偶像。拿黄晓明在《加油,好男儿!》评委席上的话说:

“我用7年才做到的事情,你们只用几个月就达到了。”

就像“小虎队”之于张国荣,在选秀介入下,内地娱乐圈迎来了“偶像”和“巨星”之分。而且比起台湾“造星”,选秀具备更大优势。

台湾找来一堆新人打造,能否引起关注都不一定。由公司单方面决定挖谁、捧谁,中标率显然不高。“选秀”完美解决了这个尴尬。

因为这个偶像,是你们自己投出来的。

既然在新人出道前,就有大量观众通过选秀关注选手,在选手身上倾注感情,组成“粉丝团”,那么新人出道后,就一定有号召力。从台湾到内地,从“小虎队”到“超女”,娱乐造星工业,突破了重要一环。

只不过,后续的事,并不乐观。

2005年到2013年间,全国选秀层出不穷。除08年停办,其他年份一档追一档。后来快男去成都海选,工作人员都闲得嗑瓜子。

某卫视选秀分区,100个人都凑不齐。

选出的偶像,也一度纷纷遭遇事业危机。

辍学在酒吧打工、一唱就是7年的陈楚生,凭一曲《有没有人告诉你》摘得快男桂冠,后来却陷入解约纠纷。声浪慢慢小了下去。

薛之谦进了《我型我秀》四强,唱火了《认真的雪》。后来为音乐,开起了火锅店,做起了段子手。有多少还记得,那年冠军是19岁的刘维。夺冠后4年,刘维沉沉浮浮,有作品、没处唱。日后站在《中国好歌曲》舞台上唱《因为你是范晓萱》,泪流满面。

到头来,他变成了综艺咖。一在台上唱歌,台下的观众就笑。他去《乐夏》当帮唱嘉宾,还被丁太升糗了一句“综艺混子”。

「那些年的人,你还记得几个?」

被选秀捧上偶像舞台后,并没有完备的后续产业接盘。拿了冠军亦无用武之地。加之经纪公司运作没经验,凉得会更快。

李易峰曾在北京28楼公寓里,失眠到天明;尚雯婕为了吸引眼球,差点走了当初陈志朋的路,变成中国Lady Gaga;袁成杰偶然在虹桥机场请粉丝吃了顿麦当劳,自己没红,却捧红了一位“虹桥一姐”。

电视选秀成功了,年轻偶像用几个月时间,获得了张国荣、黄晓明们7年才有的人气。但由于内娱产业尚不发达,无论影视、音乐、商演,都没有足够的资源对接。万一资本短视,只想拿选手挣快钱,那就更惨了。

早年,天娱闹出一波波解约。和当年的台湾市场一样,娱乐工业体系尚不成熟的缺陷,逐渐显露出来。好在天娱有魄力、有想法,迅速更换掌舵人,开始改组部门,重造业务链,围绕“选秀”建设360度资源。

但改造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花了无数心思,依然无法在短时间内妥善解决问题,一度被急不可耐的粉丝们喷为“拿选手当韭菜割”。

直到华晨宇横空出世,才稳住阵脚。

但回头看看,在那之前,有多少选秀出道的偶像,都消失在了大众视野里…

06.

最后说点题外话。

说传中,成名前李宇春只哭过两次。

一次是“超女”5进3,何洁被淘汰,李宇春差点哭晕过去。还有一次,就是在没有超女的年代,大三时,她去参加央视“青歌赛”四川赛区选拔,还没走到分区赛呢,在学校争名额的时候就被刷下来。回家嚎啕大哭。

可见当初素人成名,路漫漫其修远兮。参加青歌赛,你也未必能做歌手。

然而谁能想到呢。后来她凭借独特的个性和表演魅力,成为了中国一个时代的偶像。难能可贵的是,在无数的争议声和娱乐圈的浮华场中,李宇春从来没有迷失过。她知道自己是偶像,但坚定地在做一个成熟的偶像。一路成长的轨迹,也在激励着那些关注她的年轻人。

就不说粉丝看完“why me”演唱会后成绩飞涨。2006年,中国红十字会设立了我国第一个由歌迷捐设、命名的专项基金“玉米爱心基金”。截至2011年,捐款总额超过750万。有的粉丝,每月都会自动扣15元话费到基金中。每年李宇春生日,广大玉米也会捐款。

08年汶川地震,他们向灾区捐了100万。

截止2011年,该基金成功救治白血病等重大疾病的贫困儿童33名,在安徽、甘肃、河南等省援建博爱卫生站5所、博爱卫生院和博爱新村各1所,还拨款50万元援助云南重旱区,拨款100万元援助青海玉树震区。

「李宇春应该写一本《论偶像的自我修养》」

“偶像养成”这件事,其实也要一分为二。

饭圈之风不可长,咱不说了。

就说当年华晨宇参加快男,中途想退赛。因为他从小性格孤僻,不爱跟人交流。当时要住进集体宿舍,他不想去。导演跟他说,你再赛一场,如果你要走,那你就走。

最后,华晨宇留下,拿了冠军。

他克服了自己,成长了自己。

此后,他在性格上变得更开朗。

毛不易也是,从一个害羞少年,逐渐变得独当一面。偶像的成长,反过来能激励粉丝。台下的年轻人,真能从他们身上获取能量。

如果“偶像工业”能多做造几个李宇春、毛不易,我觉得还是可以的。

毕竟,让年轻人跟喜欢的偶像学会天天向上,总比让他们整天又佛又丧要强。

「全文完,下次再会」

本文部分参考资料:

[1]《一个超级偶像的诞生》,三联

[2]《后“超女”时代的电视秀》,三联

[3]《龙丹妮,开门的人》,第一财经

[4]《香港天王消亡史》,蹦迪班长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