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有什么叛逆期?家长只要看懂一点:表面叛逆,内心冲突,太难受

海雪聊教育 2024-12-08 15:02:43

从孩子呱呱坠地,到上小学之前,大体来说,亲子关系是和谐的、亲密的。

孩子的情绪也是容易被看见,并被理解、共情;孩子情绪背后的需求,也是容易被满足的。

可是,随着孩子年龄渐长,孩子的需求渐渐地与父母的期待背道而驰。特别是到了孩子升学的关键期,亲子关系越见分歧、矛盾、冲突了。

自由,是人人都向往的,也是每个人的内心需求。

当孩子没有学习的负担,他是自由的。

当孩子回归大自然中,感受其中的神奇和奥妙,他是自由的。

当孩子无拘无束地玩耍,他更是自由自在的。

哪怕他独身一人,独自在冰天雪地的户外堆雪人,他是开心、愉悦、欢快的。

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便慢慢地失去了自由玩耍的时间。

特别是学业的增加,自由渐渐少了,烦恼逐渐多了。

与父母相处,也不再那么亲密无间、和谐欢快了。

尤其是自我意识慢慢变得强烈起来,要求选择权、自主权的呼声越来越高。

父母发现,孩子到了10来岁,意味着叛逆期也随之而来。这么说来,青春期就等于叛逆期?

我们先来解释一下,何为叛逆?

所谓的叛逆,简单地讲,就是受到压迫的一种本能反抗。就如弹簧在压力的作用下,会有反弹力产生。

从心理学角度上解释,就是一种自我意识从萌芽、发展、强大的过程中,对不被认同所做出的本能反应。

重点来了,叛逆的底层逻辑就是不被认同,不被接受。在感受到了受限、压迫、不自由等时,孩子做出的本能反应。

希望通过自己的“标新立异”甚至是“唱反调”的行为,来引起别人注意,试图改变他们对自己原本看法的心理。

孩子到了青春期,身体、生理、心理,都会发生很大变化。其表现出“叛逆”的底层逻辑具体如下:

1.从身体层面,孩子到了青春期,不管身高、长相,还是生理特征,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孩子的观念、想法,一时难以与身体的变化进行相应匹配。

2.从生理层面,孩子的身体正处于生长发育最为迅速的阶段,激素水平的波动,特别是性腺激素的分泌增加,对情绪和行为产生直接影响。

雄激素的上升可能使青少年更具冒险精神,情绪容易激动。同时,大脑的发育也在这一阶段持续进行。

但管理情绪、思考的前额叶皮质尚未成熟,导致青少年在控制冲动和情绪调节方面面临挑战。

3.从心理层面,自我意识崛起、自尊的强烈需求,但认知发展又不平展,就会存在很多矛盾、冲突,但他们急于要证明自己的价值和能力,这种对自我价值的追求,便被认为是叛逆。

当外界的要求与青少年的意愿不一致时,为了维护自尊,他们可能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从而表现出叛逆。

4.从成长环境层面,家庭是青少年成长的首要环境,父母的教育方式、家庭氛围以及亲子关系的质量都会影响青少年的叛逆表现。

还有学业压力、师生关系以及同伴群体的影响也会对青少年的行为产生作用。特别是大众媒体的不恰当渲染,更能激起青少年产生叛逆心理。

一些影视作品可能美化叛逆者的行为,夸大其能力,从而引发青少年的模仿和认同。

当某人在表面上表现出叛逆行为时,这往往意味着他们做出了与对方期望或共同价值观相悖的决定或行动。

叛逆行为背后往往隐藏着更深层次的情感和心理冲突。这些冲突可能源于个人的需求、欲望与道德观念、责任感之间的矛盾。

例如,一个人可能渴望新的体验或情感满足,但同时又感到对父母对学习的要求,或行为规范要求。

这种内心的挣扎和冲突可能导致他们做出看似叛逆的行为,但实际上是在试图寻找一种平衡或解决内心矛盾的方式。

我们来解读其自相矛盾背后的情感:

1.自我认知的混乱:叛逆者可能对自己的行为感到困惑和迷茫,因为他们内心的价值观和信念在相互冲突。

2.情感的压抑与逃避:有时,叛逆行为可能是对内心痛苦和不满的逃避。通过叛逆,他们可能试图暂时缓解自己的情感压力。

3.寻求关注与认可:在某些情况下,叛逆行为可能是为了吸引他人的注意或获得某种形式的认可。这可能与个人的自我价值感或自我认同感有关。

这种“表面叛逆,内心冲突”的现象,对亲子关系的影响是深远的。它可能会导致信任破裂、沟通障碍和情感疏离。

但是,如果家长能接纳孩子的这些变化,并与孩子保持良好沟通,共同面对问题,并探索背后的情感和心理需求,就有可能找到重建信任、修复关系的方法。

“表面是叛逆,内心是冲突”,揭示了青春期孩子生理、心理和情感等方面的动态变化。

只要能理解这一现象,就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认识青春期,以及在面对青春期孩子情绪波动时,采取更加理性和宽容的态度。

与此同时,也提醒我们,在处理人际关系时,需要更加关注彼此的内心需求和情感状态,以促进更健康、和谐的关系发展。

用伪生理原因或者心理假设,将孩子的行为定性为“不良行为”或“青春期叛逆”,只能让父母的心里暂时好受一点,但却会因此让父母忽略掉主导着冲突的本质。

如果不分析潜在诱因,只凭表象就惩罚或者管制孩子,等于不问病就直接给病人开药。

只有父母深入了解孩子后,才能真正有效地处理孩子的“不良行为”和“青春期叛逆”。

孩子不惜牺牲自己的个性,也要去融入同伴群体、让自己合群,只有源自他们内心的冲突,跟他们是否健康成熟、是不是青春期没有任何关系。

作为父母,如果能够理解、接纳、包容、引导,做好孩子的指路人、领航灯,孩子根本无需花时间、精力来捍卫自己的主权。

其实,所谓的青春期叛逆,只是青少年急于做自己的表现,成长过程中的一个正常阶段,是他们为了走向成熟和独立所必经的探索。

家长和老师应该摒弃将其视为单纯“问题阶段”的偏见,而是给予理解和支持。接纳所有的变化,允许一切发生,就会自然过渡到下一个阶段。

在与青春期孩子沟通时,家长需要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保持耐心和倾听。当与孩子发生冲突时,要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了解叛逆背后的原因。

只有找到行为、情绪背后的动机,未被满足的需求,然后与孩子共情,尽管满足其需求,一切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因此,只要自然、淡定、从容地顺应孩子的成长,允许孩子成为孩子,自己成为自己,就不存在叛逆期。

0 阅读: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