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种植密度下缩节胺对棉籽产量及主要性状的影响

回溯档案 2024-10-10 13:01:08

文:回溯档案

编辑:回溯档案

棉籽油和蛋白质含量以及发芽性状是种子质量的主要指标,然而,这些指标对植物密度和缩节胺的响应仍不确定,为了探讨种植密度和MC对棉籽产量和主要品质参数的影响,我们于2013年和2014年在江苏大丰进行了为期两年的田间试验,包括四种种植密度和两种剂量的MC。

施用MC可降低不同植株密度下的株高、果枝长度和果枝数量,导致植物冠层更低、更紧凑,棉籽产量随着植株密度的增加呈现非线性增加,并在 3.75 株·m - 2时达到最高值,与 MC 的施用无关,对于棉籽产量和质量参数,植物密度和 MC 之间没有发现显着的相互作用,百粒重、棉籽含油量和活力指数随植株密度的增加而显着降低,而在不同植株密度下施用MC则显着增加,在不同的植物密度和MC处理下,种子活力指数与百粒重和种子含油量呈正相关。

棉籽的重要性

棉花是全球最重要的经济作物,棉籽分别提供了世界第二和第五大植物蛋白和油生产的潜在来源,这使得种子成为棉花产品中的第二大经济重要性,并为棉花种植者提供了更多机会来增加棉花生产的回报,棉籽中,含油量为种子干重的30%~40%,蛋白质含量为种子干重的40%~50%。它们可以为反刍动物原料、额外的食物和可再生生物燃料提供充足的资源。

棉籽也是棉花生产的基础,因为健康、强壮的幼苗将为随后的棉株生长提供极好的支持,种子发芽需要碳水化合物来构建器官,直到幼苗能够将自己建立为一个自给自足的有机体,较大尺寸的种子具有较高的发芽率和活力指数,使幼苗能够快速生长以进行器官发生,然而,棉花研究和生产却忽视了本应更加关注的棉籽产量和品质。

棉籽的产量和品质在花铃形成阶段形成,它们受到遗传环境条件和作物管理的影响,在所有这些因素中,包括植物密度和缩节胺(MC)施用在内的作物管理是更可调节的策略,可以改变棉花源库平衡并调节棉花生长。

众所周知,高植物密度会增加对光和养分的竞争,并导致过度营养生长和相互遮荫,由于结铃率低,高植物密度会降低皮棉产量、单株铃重和铃数。最佳植物密度通过增加单位面积的棉铃数来增加皮棉产量,关于棉籽产量和质量,结果不一致。

董等人发现在最佳植物密度下可以获得最大的棉籽产量,萨万等人观察到随着植物密度的增加,棉籽产量、种子指数、种子蛋白质含量、油和蛋白质产量下降,而朱等人报道,随着植株密度的增加,棉籽油含量下降,但蛋白质含量呈抛物线下降趋势。

MC 是一种植物生长抑制剂,广泛用于棉花生产。它可以控制营养过度生长,提高棉花产量和质量,MC适用于棉花各发育阶段,包括苗期、现蕾期、开花期和成铃期,它可以通过抑制赤霉素生物合成来抑制茎中的细胞生长,从而减少芽长和株高。

此外,MC的施用通过光拦截和净光合速率提高了棉花的光利用效率,并提高棉籽产量、种子油含量、蛋白质含量和种子指数,而且,用MC浸泡的棉籽具有更高的种子活力。

关于植物密度与MC之间的相互作用,大多数研究集中在棉花株型、棉花产量和纤维品质上,一些研究报告了植物密度和MC对株高和皮棉产量的显着影响,但其他研究没有发现任何显着的相互作用,邢等人报道植物密度为 7.5 至 10.5 株·m ? 2,MC 施用量为 195 至 390 g·hm ? 2推荐用于最大限度地提高黄河棉产区的棉纤维产量和质量。

这些结果的差异可能与不同棉花产区的最佳种植密度不同,以及不同品种的最佳种植密度和MC使用量不同有关,然而,我国长江流域棉区棉籽产量、籽油和蛋白质含量、种子发芽性状对植株密度、MC的响应及其交互作用尚不清楚,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评价植物密度和MC对棉籽产量、油脂和蛋白质含量、种子发芽性状的影响。

棉籽产量和产量构成

植株密度和MC显著影响单位面积铃数、百粒重和棉籽产量,在植物密度或 MC 处理之间没有观察到每铃种子数的显着差异,株密度×MC对棉籽产量及产量构成无显著影响,无论采用何种MC处理,棉籽产量均随着植株密度的增加先增后减,两个生长季的最高产量均达到3.75株·m ? 2 。

与1.35株·m - 2相比,3.75株·m - 2的棉籽产量在MC处理下平均增加了44%。3.75株·m与4.95株·m棉籽产量差异不显着- 2 . 与对照相比,MC为1.35、2.55、3.75和4.95株·m ?2的棉籽产量全年分别增产34%、26%、15%和23%。

与 1.35 株·m - 2相比,高植株密度显着增加了单位面积的铃数,但降低了这两年的百粒重,同时,施用MC不仅增加了单位面积的铃数,而且增加了所有植物密度下的百粒重。

同时植株密度和MC显着影响百胚重量和棉籽油含量,植株密度、MC、植株密度×MC之间的出仁率和棉籽蛋白含量差异不显着,无论采用何种 MC 处理,百胚重量和棉籽油含量均随着植物密度的增加而下降,相对于1.35株·m - 2 , CK下棉籽油含量在4.95株· m - 2下降低了10%,在MC下降低了9% ,与CK相比,MC为1.35、2.55、3.75和4.95株·m - 2的棉籽含油量全年分别增加1%、2%、3%和1%。

不同果枝(FB)间棉籽含油量的关系在两年内有所变化,2013年,> 10 FB中棉籽油含量最高,其次是6-10和1-5 FB,2014年,6~10 FB下含油量最高,其次是1.35和2.55株·m ?2下的1~5 FB ,其次是3.75和4.95株·m ?2下>10 FB ,这种差异可能与2013年比2014年温度更高、辐射更多有关,而FB之间棉籽油含量的不同趋势可能与1-5FB在植物密度较低的情况下接收到更多的辐射有关。

棉籽发芽特性

植株密度和MC显着影响GP、幼苗鲜重和VI,植物密度×MC相互作用没有观察到显着差异,无论MC处理如何,发芽特性指标都会随着植物密度的增加而下,2013、2014年4.95株·m?2下,CK、MC处理的幼苗GP、鲜重和MC处理的VI显着下降,与CK相比,不同种植密度和MC处理下,历年棉籽GP、幼苗鲜重、GI、VI分别增加19%~42%、1%~19%、15%~30%、11%~42% ,分别。

不同FB之间棉籽VI的关系在两年内有所变化,且与棉籽含油量变化趋势相似,不同FB和两年的含油量和VI变化趋势相同,且含油量与百粒重呈显着正相关关系,表明最佳种植密度增加了种子重量和含油量,更有潜力培育出旺苗。

同时将植物密度从1.35株·m ? 2 增加到4.95株·m ? 2,导致株高和初果枝高度增加,果枝长度减少,表明高植物密度产生高而薄的冠层结构,Siebert 和 Stewart 在棉花中报道了类似的随着植物密度的增加而增加的植物高度。

此外,毛等人,观察到黄河棉区植物种群数量增加导致株高呈增加趋势,这种效应可能是由于在较高的植物密度下,进入树冠较低果枝位置的光穿透减少所致,高而薄的树冠结构有利于光资源的获取,这可能是高植物密度对光胁迫的适应,另一方面,增加植物密度对果枝和果节的数量有不利影响,Bednarz 等人证实了这些结果,和 Heitholt,他们发现植物密度与果枝数和结铃率呈负相关。

施用MC降低了株高、果枝长度和果枝数量,但没有降低单位面积的最终铃数,先前的研究表明,施用MC可降低棉花株高和果枝长度,并提高结铃率,显然,施用MC导致植物冠层更低、更紧凑,这归因于MC对植物营养生长的有效控制,在最佳植物密度下实现的最大棉籽产量取决于 MC 来控制过度的营养生长。

棉籽产量随着植株密度的增加呈抛物线增加,最高产量为3.75株·m - 2 ,这是植株密度对单位面积铃数和百粒重的影响之间的权衡,与棉籽产量类似,皮棉产量也随着植株密度的增加呈抛物线增长,最高产量为3.75株·m ? 2。同时,观察到的 MC 对棉籽产量的积极影响与百粒重和单位面积棉铃数的增加有关。

与我们的结果一致,中国长江流域皮棉高产的推荐棉花种群密度为2~3株·m ? 2,Sawan 报道,在两个实验中,施用 72 和 288 g·hm - 2的 MC分别导致棉籽产量显着增加,施用MC可以优化冠层结构,限制过度营养生长,从而提高结铃率,从而增加单位面积的铃数和种子重量。

York 发现,当植株数量在 3.7 到 23.5 株·m?? 2之间时,MC 提高了八个地点中四个地点的棉花产量,这可能与环境条件和植物密度范围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关,尽管与我们的结果不同,Ren 等人指出,棉籽高产推荐棉花密度为6.0~6.6株?·m ? 2,最佳MC施用量为75~90 g·hm ? 2 ,这可能与品种、环境条件和种植方式的差异有关。

结论

CK和MC处理的棉花单位面积棉铃数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显着增加,而高种植密度下的百粒重、含油量和VI则降低。无论施用MC还是不施用MC,棉籽产量均达到最大值,为3.75株·m - 2 ,施用MC降低了不同密度下的株高和平均果枝长度,导致植物冠层更低、更紧凑,对于1.35至4.95株·m ? 2的所有植物密度处理,当在四个发育阶段以总剂量135 g·hm ? 2喷洒MC时,施用MC可通过抑制过度营养生长而显着提高棉籽产量和品质。

这些结果表明,较高的种植密度不利于棉籽品质,但会提高单位面积棉籽产量,施用MC可以同时提高棉籽产量和品质,种子生产效益取决于植物密度和MC管理能否改善种子产量和质量之间的匹配,种植棉花3.75株·m - 2,施用MC(135 g·hm - 2)可以实现株型结构紧凑,棉籽产量和品质较高。

参考文献

【1】贝尤利 JD. 种子的萌发和休眠。植物细胞。1997;9:1055–66。

【2】贝德纳兹 CW、尼科尔斯 RL、布朗 SM。棉花铃内产量组成部分的植物密度变化。作物科学。2006;46:2076–80。

【3】贝德纳兹 CW、布里奇斯 DC、布朗 SM。不同人口密度下棉花产量稳定性分析。阿格伦 J. 2000;92:128–35。

【4】阿尔梅达 AQ,罗索勒姆 CA。向棉籽施用助壮素对棉花根和芽生长的影响。科学学报。阿格隆. 2012;34:61-5。

【5】董红,李文,辛成,等。黄河三角洲盐田短季棉晚播[J]. 作物科学。2010;50:292–300。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