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七首时代变迁诗,勾勒人间泣血悲欢离合

花间一壶酒诗词赋 2024-10-29 13:55:17

岁月无声,人事如梦,所有的风流人物早已作古。

那斑驳陆离的城墙、凋零飘摇的草木,皆成为诗人寄托哀思的对象,记录下烽火连天中的人间疾苦和世态炎凉。

透过这些饱含深情的诗词,我们仿佛能听到历史深处的低吟浅唱,感受到那些生活在动荡岁月中人们的无尽悲愁与深沉感慨。

在这七篇诗词的字里行间,流淌着对故土家园的眷恋,对盛世繁华的追忆,以及对破碎山河的哀叹。

它们不仅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的时代画卷,更深刻揭示了生命在大时代洪流中的坚韧与无奈,让我们得以窥见古人面对国破家亡时那种壮志未酬、魂牵梦萦的情感世界。

【1】

昔年曾向五陵游,子夜歌清月满楼。

银烛树前长似昼,露桃花里不知秋。

西园公子名无忌,南国佳人号莫愁。

今日乱离俱是梦,夕阳唯见水东流!

——唐·韦庄《忆昔》

题目虽曰《忆昔》,其实却是伤今。黄巢起义军攻破长安时,韦庄有感长安兴衰而作。

五陵,原指汉朝皇帝的五座陵墓,因当时每立一陵都,那些皇亲国戚、豪贵人士就围绕这些皇陵墓聚集居住之所。

你看这些豪门贵族过的是一种怎样奢侈糜烂、纸醉金迷的生活啊!日日歌舞升平,通宵饮酒作乐,以至于昼夜不分、春秋不辨。

韦庄并没有抒发任何议论,只是如实描写,描写昔日王公贵族灯红酒绿、夜夜笙歌的情景。

然而字里行间却流露出一种浓郁的讽刺之意,由此可见其语言之含蓄隐讳。

今日所见所闻“西园公子名无忌,南国佳人号莫愁。今日乱离俱是梦,夕阳唯见水东流”

前两句不但对仗工整,而且全部使用典故和双关的修辞手法,构思非常巧妙。

席中风流公子名叫无忌,座上俊俏佳人号称莫愁。

“西园公子”,“南国佳人”这两句使事用典,语意双关,讽刺委婉,今日的无忌,盖以当时公予纵心于游乐,今天的妩媚佳人叫莫愁,妥妥一幅奢靡烂象。

诗人对于唐王朝大势已去、行将覆灭的悲伤。昔日的情景分明还历历在目,那么,现下的乱离大概都是梦境吧?

眼前的一片荒凉景象,却又分明在告知诗人:而今的乱离才是现实,往昔不过是繁华如梦了。

由此,一种伤今的情绪便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了。

“夕阳”和“水东流”还具有比喻象征意义,唐朝就好比那即将落下的夕阳,其衰颓之势已如东去的江水,无可挽回。

一个经历过盛衰变化的人,心中总是充满无穷的感慨,总会怀着无比的惋惜的心情追忆昔日的繁华来慰藉当下的凄凉。

【2】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唐·元稹《行宫》

元稹所写的古行宫即洛阳行宫上阳宫,白头宫女即“上阳白发人”。天宝末年,这些宫女被从长安“潜配”到上阳宫,在此冷宫中锁闭四十余年,成了白发宫人。

和白居易一样,元稹对这些为皇帝的私欲和特权白白牺牲了青春和美貌的宫女具有无限的同情。

在荒寂、寥落的古行宫里,宫花寂寞地盛开着,这些当年如宫花一样鲜艳、娇媚的宫女们如今一个个都成了白发苍苍的老妪,她们的美妙年华和宝贵生命就在这无尽的寂寞的时光中空空地流走了,时下只能面对这仍然盛开着的红艳艳的宫花叹息。

“宫花”它既是当年如花美貌的宫女的象征,又是如今白发宫人的反衬,宫花年年开,岁岁红,而当年如花的宫人却成了老态龙钟的白发人。

短短几十个字,饱含着诗人的一种怜惜,一种义愤,一种控诉:是谁耽误了她们的青春,是谁禁锢了她们的生命?当然是那个为了自己淫欲的发泄而无限地占有了如此众多异性的最高封建统治者。

也许由于时代的局限,诗人未敢明确地将思想的锋芒直指皇帝,但作品的客观思想往往大干作者主观思想,从作品的客观存在来看,我们如此的解读是顺理成章的。

真正令人可悲的还不是我们上述的青春美貌在长长时光中寂寞的流逝,而是这些白发宫人对已经流逝了岁月的怀念:“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玄宗(唐明皇)的时代成了她们生命中最值得留恋、回忆的岁月,而恰恰是这位“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的风流皇帝耽误了她们的青春,禁锢了她们的生命,剥夺了她们美貌和年华的罪衍者反成了她们追怀的、眷恋的对象,这才是最大的可悲。

几十年过去了,龙椅上的掌门人早就易主,一切已经是物是人非,然而她们只能生生世世被困在牢笼中,成为被时代束缚了羽翼的囚鸟。

【3】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唐·刘禹锡《乌衣巷》

秦淮河,朱雀桥,乌衣巷,好一个繁华的所在。南京,秦淮河上,一桥飞架南北,这就是朱雀桥。

桥的这一头,是奔走的车水马龙,寻着这些车马的影踪,目光会很自然地转向桥的另一端。

放眼望去,乌衣巷口。那里有巍峨的亭台楼阁。亭台楼阁之上,开国元勋王导和指挥了淝水之战的谢安等高门士族正舒适地坐定,静享玉液琼浆,海陆八珍。

此时,桥头,依然是车水马龙,依然是来人如织,置身于曾经车火马龙的繁华地段,你仿佛被记忆中的忙碌无比的景象包围着。

也许是玉液琼浆的味道太醇厚了,海陆八珍的色彩太诱人了,看,那飞燕早经不住诱惑,双双飞将而来,停在华屋之上,叽叽喳喳地嚷个不停。

民间有种说法,说燕子来巢,只是为了找个安身的所在,传说它们的言语是:“不吃你米,不吃你谷,只找你借间屋。”不管如何,燕子总是给这里带来了一种新鲜的感觉,那是自然的生机与活力。

诗人漫步在秦淮河边,如今的朱雀桥边。早已失去了昔日的繁华之象。野草丛中,零星地点缀着几朵无精打采的野花,诗人的情绪也霎时低落了。

夕阳把一抹余晖投向大地,日薄西山的没落感也就在这抹余晖中洒满了大地。渐渐走近昔日高亭大厦的所在,却早已寻不到它们的踪迹了。

这里,平常百姓的居所散布开来,四周是一片宁静。突然,传来了一声燕子的呢喃,诗人感慨了,他说:“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燕子最为恋旧,如今,已失去了它们昔日筑巢的所在,但它们依然深深记着这片土地。它们,就是历史沧桑巨变的最有力的见证!

夕阳西下,诗人静静走在朱雀桥上,回着这段历史,品尝着时光流逝、历史兴亡的感慨。

【4】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唐·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李龟年是唐开元年间的有名歌唱家,“特承恩遇”。杜甫年轻时在“好学工书,雅爱文章之士”的李范岐王府和秘书监崔涤(崔九)那里结识了李龟年。

几十年后杜甫流落潭州,在江南又和李龟年相逢。

那日不知是谁先认出谁,他们举杯痛饮,一杯杯暖酒下肠,心底又泛起回忆里包含着旧日的温馨甜蜜和今日的辛酸苦涩。

岐王宅邸、崔九家里,文艺名流弹唱歌舞,吟咏挥毫,相聚何欢!由“寻常”“几度”可以想见这种“文艺沙龙”经常举行活动。

杜甫是有才华的诗人,李龟年是有名歌唱家,这类文采风流的人物经常聚会,互相切磋,这样就使人感受到了开元盛世社会安定、文化发达的升平气象。

经过安史之乱,大唐从盛世的巅峰逐渐走了下坡路。

几十年后二人又会面了。地点:江南。时间:落花时节。江南自古是山明水秀的地方。

如果在太平盛世,二人风华正茂的年纪,对此良辰美景,还不吟诗高歌?今天兴致都没有了。虽在江南,但非盛世;

虽是相逢,都已年老。又逢“落花时节”,更添无限恨愁。“正是江南好风景”更反衬出“落花时节又逢君”的悲凉。

但是在这两句诗里,只说了相逢的事实,却戛然而止,没有说出相逢的感触,给人留下了一个未尽的删节号,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去补充。

《桃花扇》最后写明亡后苏昆生、柳敬亭、老礼赞三人在金陵重逢,苏昆生还唱了一曲《哀江南》,那情景和这首诗差可比拟。

老舍《茶馆》最后一场戏,茶馆掌柜王利发和秦二爷、常四爷暮年相逢,回忆往事。互相戏谑,苦涩的笑声令人毛骨悚然,最后自撒纸钱为自己唱了一首挽歌。也可以作为理解这首诗不尽余音的参考。

【5】

人生愁恨何能免,销魂独我情何限!

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

高楼谁与上?长记秋晴望。

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

——南唐·李煜《子夜歌》

本是痴情人,错付帝王家。

当38岁的李煜成为亡国奴,无需慨叹六朝如梦,不必寄情无情杨柳,即能传达幻灭之痛。人生的刀光剑影,都仿若浮生一梦。

大概世上没有人像自己这样痛苦到了无法忍受的地步。梦中还是一国之君,醒后却成了亡国之奴,想到此,总是垂泪两行。

当李煜从梦中醒来,只会不断重复着生命的落空与幻灭,梦境里有多美好,梦醒了就有多绝望。醒来后往事成空,倒不如梦中。

有谁与我同登高楼?我永远记得一个晴朗的秋天,在高楼眺望。

当他独自泪垂,意欲登高回望故国时,又一次惊觉故国往事皆成空,早就是大梦一场空。

经历了大喜大悲的后主李煜是个伤心人,他一次又一次在梦中重回故里,一次又一次在梦醒后悲哀地痛哭。

他蘸着血泪书写而成的作品多么希望这真真只是一个梦。可惜,眼前目睹气息奄奄的残局,那四十年的故国是何等风盛,或风花雪月,或舞文弄墨,再或儿女情长,可惜家国山河终毁于一旦。

沦为亡国之君,受尽屈辱,一句“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悲叹多少物是人非,实属痛煞人也。

【6】

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

沈香断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

笛里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

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

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

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宋·李清照《孤雁儿·世人作梅诗》

李清照的前半生就是一个金枝玉叶,过着优游生活的少女,很是一个逍遥自在,无拘无束。

金人入主中原,李清照避难南渡,不久,她的丈夫病故,伤于人事一发不可收拾。那个曾经天真烂漫的少女变成了忧愁残弱的老媪。

李清照在早晨醒来,身坐于用藤竹编成的单人床,醒来无事,时断时续的香烟及玉炉使室内更显凄冷,李清照的思绪如水一样孤清绵长。

在沉寂中,不知道是谁家玉笛吹起了《梅花三弄》,曲声动人,吹开了枝头的梅花。

疏风细雨弥漫着天地,冬去春来,大自然自有其规律,春天虽然来临,却也引起了她无限的幽恨,属于我生命的春天已渐渐消亡。

独坐闺中,泪下千行。明诚既逝,人去楼空,昔日夫唱妇随的美好日子只能回味,如今纵有梅花好景,又有谁与自己同赏呢?

两个心心相印的人即便相隔的距离再远,尚有梅花可寄,有人可念,那还是幸福的。

今日折下梅花,找遍人间天上,却无处可寄了。只有天上人间的距离才是彻底绝望的悲凉。

全词至此, 戛然而止,而一曲哀音,却缭绕不绝。

在那动乱的年代里,她独自一人流离颠沛、孤寂无依,其悲惨境遇、苦楚心情自是不言而喻的。

一个少女经历过了国破家亡,夫死妇泣,妻离子散,背井离乡,颠沛流离,这是整个时代的苦难。

【7】

安远楼小集,侑觞歌板之姬黄其姓者,乞词于龙洲道人,为赋此《唐多令》。同柳阜之、刘去非、石民瞻、周嘉仲、陈孟参、孟容。时八月五日也。

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二十年重过南楼。

柳下系船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

黄鹤断矶头,故人曾到否?旧江山浑是新愁。

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宋·刘过《唐多令·芦叶满汀洲》

刘过(1154—1206),字改之,号龙洲道人,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县)人。少怀不羁之才,屡试不第,放浪湖海间,与陆游、辛弃疾、陈亮等交游,曾为辛弃疾幕僚,常以词唱和。

词风豪爽奔放,多感慨国事,痛斥奸佞,始终不忘恢复国土。

二十年前离开武昌南楼后,今日故地重游,追忆往事,怎料物是人非,满目凄怆。只见芦苇落满沙州,寒沙裹带浅流向江东流去。

将船系在柳树下,再有几天便是中秋佳节,正是登楼赏月的好时节。

这次只是仓促路过,不便久留,站在黄鹤坍圮的矶头,看着四周清冷寂寥的景色,又平添一份忧愁,可谓是重遇旧景又添新愁。

故地重游,望楼兴叹,想重温昔日重游景况而不能,他的心萦绕着无尽的悲凉与寂寞。

那些一同走过青葱岁月的故人都哪去了呢,再而想想自己也不再是当初意气风发的少年了。

想要纵酒放歌,以酒来浇那心中抑郁的块垒。但再美的酒,此番情境也只能尝出苦涩的味道,饮酒的人也早已失却了那份放荡不羁的洒脱。

清冷的秋景预示着词人不如意的晚年,再看看如今的南宋日薄西山,岌岌可危,曾经的大好河山都哪去了?

年华易逝,理想与现实两不相容,悲叹啊悲叹。记得当时年纪小,面对那片青山时,他怀揣着发光的梦想,立志干出一番事业。一别经年,他满腔的抱负已被现实打压得难以再现,终究在世上一事无成。

无论此次经过南楼是一次刻意或偶然,他所能做的,只是带着事业未成的遗憾和物是人非的慨叹,与一壶桂花清酒凭舟自放而去,也就是苦中作乐而已。

已经识尽愁滋味的他不再是拥有豪情壮志的少年,一颗年轻的心仍在跳动,但相熟的故景只能引起他内心的痛楚,纷繁复杂的感情中,不仅包含对自己的失望,对世事的愤慨,同时也是对友人的怀念与愧疚。

读者仿佛可从中窥探他的悲伤夹杂一丝自嘲戏谑的心理,读出了一种“花无人戴,酒无人劝,醉也无人管”的凄凉。

此人茕茕子立的背影,在苍茫大江的映衬下逐渐远去,他回首处,视线尽头却是空无一人。

词人未提一“悲”字,但那种苦闷的悲情却弥漫细碎在整首词间:全词也未提一“国”字,但字里行间诱出的哀伤与感叹无一不包含对故人的追忆和对国家的忧虑。

他缺乏依靠,缺乏知音、缺乏识马的伯乐,这种状况暗中映射了时局的不稳和人心的凉薄。曲折含蓄的情感表达与词人内心的煎熬相对立。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不妥,联系立即删除

1 阅读: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