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外流的情况很多,但一心为国家奉献的也从来不少。
一位值得敬佩的科学家,在学术领域研究八年后首先想到的不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做选择。
而是回国将所见所学回馈社会,用自己的力量帮助更多的人。
她叫庄晓莹,是毫无疑问的天才,她凭借一己之力打破“偏见”,让自己成为那个强大又闪光的女性。
她对祖国心怀热爱,是别国留不住的天才。
科学家有祖国科学无国界,许多优秀学者在相互学习与交流中共同实现成长,但科学家是有祖国的,庄晓莹从选择研究领域开始就对自己的未来有了清晰的规划,她喜欢研究但更喜欢传播研究。
庄晓莹在2010年于英国杜伦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又在挪威进行博士后研究。
她所研究的专业方向非常具有含金量,在世界上都能数得上名号。
如此亮眼的成绩并没有让她沾沾自喜,反而是更加坚定自己的计划,要将数年所得尽数传播开来。
博士后研究结束后庄晓莹拒绝了数位专业学者和名校的邀请,毅然决然回到祖国报效社会。
她进入同济大学土木工程系担任讲师一职,用自己学业当中获得的知识为学校、为社会、为祖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深根于教育行业也没有让庄晓莹忘记提升自己,成为讲师后她兢兢业业教授学生,同时也在不断精进自己的专业研究。
直到2015年获得了“德国洪堡基金会索菲娅·柯瓦列夫斯卡娅奖”。
这个奖项在物理科学领域十分出名,许多为科学研究奉献一生的专业学者也很难有机会将此收入囊中,年仅30岁的庄晓莹却获得了如此突出的成就,而且是全球第七位华人。
除此之外,该奖项设立的奖金十分可观,总额约165万欧元,折合人民币就是1246万元,这也是一种招揽。
这惊人的数字足以证明庄晓莹在该领域的价值,只要她继续坚持研究,无论在任何地方都会成为最受欢迎的选择。
多的是人给她橄榄枝,多家实验室愿意将她捧为座上宾,待遇优厚的让许多人驻足。
然而庄晓莹不仅能力出众,理想信念还极为坚定,即便获得如此大的认可和奖励,她也未曾动摇过投身祖国的决心。
她与很多专业的研究学者想法不同,庄晓莹认为一个人的力量再顶尖,研究的方向再超前,也不如将所学所知教授给更多的人,不断扩大该领域的影响面。
让喜欢研究、喜欢科学的“后者”开启自己的研究生涯。
庄晓莹向来知行合一,她将这获得的1246万奖金充分利用,不仅建立了专门的物理科学研究室,还投资了许多研究方向,立志于将自己的专业发挥最大化。
如此有觉悟、有思想、有能力的优秀科学家实在让人敬佩,这位德国留不住的天才是我国永远的骄傲。
天才“光辉”的十年庄晓莹的一生注定不平凡,这个结论在她上大学选择专业时就已确定,她出生的年代对专业和性别带有很强的“偏见”。
大家都觉得女生更适合学文科,毕业之后专心辅助丈夫的事业,在家相夫教子是最好的,可庄晓莹从不认为自己的价值应该拘泥于一个小小的家庭。
自上学以来她就放眼整个社会、整个国家,想将自己的个人价值最大化。
如此远大的理想在一个大学生身上看起来似乎并不现实,可庄晓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一步步将理想化为了实际。
她从讲师一路进步,在教育事业上闪闪发光。
到后来,她是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地下建筑与工程系教授,更是极具实力的博士生导师。
回头看看,她似乎就书写了天才的一生。
2001年庄晓莹凭借优秀的成绩考入同济大学,四年的大学生涯她刻苦学习,以一篇《有限元边坡稳定性分析与设计》结束了自己的本科生涯。
大学期间优异的成绩和突出的论文成就让庄晓莹获得了免试入学的机会,于2005年开始自己的硕士生涯。
庄晓莹7年的学习时光都在同济大学度过,她对这所学校爱的深沉,所以有所成绩后回到母校任职是她早就为自己定好的目标。
硕士毕业后庄晓莹决定出国深造,于2007年10月正式进入英国杜伦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这所学校在英国的综合排名很高,庄晓莹所在的工程与计算科学学院岩土工程专业更是学校内的“明星专业”,很多专业的学者挤破头都想要获得入学机会。
庄晓莹自然没有辜负这宝贵的学习时光,博士生期间她潜心研究自己的专业方向,发表的相关论文更是获得了许多专业人士的认可,为她在研究领域的成就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博士毕业后庄晓莹觉得自己还没有达到理想的目标。
所以于2010年10月进入挪威科技大学开展博士后研究,仅用一个月的时间就在结构工程系“发光发热”。
至此庄晓莹已经在该领域付出了10年光阴,完成了从大学生到博士后的身份蜕变。
研究结束后国外很多专业领域十分有威望的学者都向她抛出橄榄枝,想让庄晓莹留在这里继续精进相关课题。
可她是一个“固执”的人,自己从小就坚定的理想不会因时间的流逝而削弱。
在国外攻读学位的这些年庄晓莹收获颇丰,可也让她对祖国产生了更多的眷恋。
所以庄晓莹在2010年12月回到祖国,正式加入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担任讲师。
许多人都觉得庄晓莹从科学家变成讲师是让珍珠蒙尘的错误选择,可她并不这样认为,教育事业自古以来都是十分高尚的选择。
在教授的过程中双方都在精进自己的思想,只是“教”与“学”的区别罢了。
2010年到2016年,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庄晓莹兼顾着自己研究领域的进程。
六年的时间让她不仅个人事业上实现了从讲师到教授的升迁,研究方向更是获得了索菲亚奖的资助,领域的认可程度可想而知。
大家都说“对于博士生导师而言,教师可能是他们人生履历中最平淡的身份”,这种认知放在庄晓莹的身上十分准确。
因为除了同济大学导师外,她还是国际岩石力学学会非连续变形分析委员会委员、欧盟“第七框架”FP7 项目三维断裂课程特邀专家、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建设管理与青年工作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这些自带光芒的履历每一样拿出来都足以让人瞠目结舌。
然而庄晓莹之所以被称为“天才”,不仅因为突出的个人能力和研究成就。
更因为她在追寻学业进步的10年里不断付出、不断成长。
而这样一个人初心不改,更显弥足珍贵,报效祖国,在她这里从来不是说说而已。
珍珠发光前的“记忆”人们看着庄晓莹靠着自己的努力在擅长的领域发光发热,可这些机会都是她从小力排众议争取来的。
1983年出生于上海的庄晓莹是父母的掌上明珠,虽然家里的条件并不富裕,可父母从未“委屈”过庄晓莹,甚至还在学业上为她投入了大量资金。
庄晓莹从小就知道努力学习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所以入学以来成绩始终名列前茅。
如果非要说她的学习生涯中有哪些“黑历史”,那可能就是偏科了。
庄晓莹初中时期科目的总体成绩还算平均,并没有发现太大的问题,最多只是平常喜好数学。
但高中即将文理分科时她的文科与理科就拉开了极大的差距。
理科成绩单分出来在整个年级都是领先的,但文科却总是处于中等水平,无论再怎么努力也排不上名。
为此庄晓莹的父母非常苦恼,从小社会的普遍认知就是女生更适合学习文科,无论是思维方式还是毕业后的就业选择,文科都是不二之选。
可偏偏庄晓莹的文科成绩实在拿不出手,如果选了文科可能连好的大学都无法选择。
父母的纠结并没有影响庄晓莹,因为她很早就确定了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向,在文与理的分科表上果断选择了后者。
事实证明庄晓莹在自己人生中做的每一个选择都很正确,学习理科的她一路朝着目标前进,在专业领域闪闪发光,如今成为了我国非常著名的女科学家。
一生中没有什么是我们应该做的,我们也不会被偏见束缚,自己的选择永远属于自己,不应该被环境左右。
而闪光的庄晓莹就是那一盏指路明灯。
祝愿所有人能和她一样,铮铮昂扬,不屈向上。
信息来源:百度百科 庄晓莹
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 2019年4月30日 关于庄晓莹获奖的报道
巾帼楷模!